趣味經濟學-2014年春-東壩社區-第六次活動-課程提綱

課程提綱名稱

File:Textbook.JPG

志願者信息
課程組
課程信息
授課對象 例如平西府弘立學校四年級
學生信息 例如四年級20個學生左右
了解上次課的情況 知悉前次課情況?Y or N
教案重複使用 之前教案的復用 Y or N

授課目標編輯

通過案例感性認識博弈論,了解本科涉及案例,進而能將博弈論的思想運用到生活中。

參考教案
編輯

《少年商學院》第四版  5.1遊戲的邏輯  實際教案二

授課步驟
編輯

複習:任務分解
編輯

以放學做衛生為例,鼓勵大家做任務分解和流程圖(為節省時間,僅標出任務的先後順序,未畫流程圖)

參考安排:

  1. 擦黑板
  2. 歸還教具
  3. 掃地
  4. 拖地

          4.1 涮墩布

          4.2 拖地

          4.3 歸還墩布

      5. 鎖門離開

博弈論的基本概念
編輯

【小遊戲】熊出沒(案例一)

遊戲材料:故事卡片

卡片內容:

你是第'x'組的熊大'/'熊二

 

你和第x組的熊二/熊大雙雙被光頭強抓住。光頭強將你們兩個分別關在不同的地方,要求你們承認你們偷偷弄壞了他的電鋸(這個事情確實是你們做的)。你無法知道熊二/熊大是否承認了你們所做的事。如果你們兩個都抵賴,光頭強沒有證據,只能將你們兩個釋放;如果你們都承認,光頭強會將你們各自監禁一年;如果你們其中一個承認,而另一個抵賴,則光頭強會釋放承認者,並獎勵承認者大桶蜂蜜,由於抵賴者故意搗亂,光頭強會將搗亂者監禁3年並逐出森林。請將你的選擇(承認/抵賴)寫在卡片上面

 

遊戲規則:

隨機分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為偶數個,如果為奇數個,則一名助教參與遊戲),所有學生不得看對方卡片。5分鐘後收回卡片,統計並公布結果。

 

博弈論:研究多人決策問題的理論。

舉例:下棋(「博弈」一詞的來源),撲克牌,與人交往 etc.

為什麼要研究博弈論?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經濟/日常生活中,一個人不可能掌握所有信息,我們很多時候需考慮:

  • 參與者的行為;
  • 未知/變化的環境與規則;

           那麼,如何利用參與者的表現以及規則、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策略,就是博弈論要解決的問題。

以遊戲為例說明博弈論的基本要素:

參與者:熊大、熊二

可供選擇的戰略集:{承認,抵賴}

針對每個戰略的組合,可獲得的收益

(熊大,熊二)

承認

抵賴

承認

(監禁1年,監禁1年)

(釋放+蜂蜜,監禁3年+逐出森林)

抵賴

(監禁3年+逐出森林,釋放+蜂蜜)

(釋放,釋放)

 

如何求解:找出最優;剔除最劣(以表格示範)——但上面的表格有兩個均衡解——博弈論領域著名的「囚徒困境」。

博弈論非常複雜,在解的時候會用到大量數學,本堂課僅講解思想。

案例二:為什麼要誠信經營
編輯

考慮以下問題:「常攤」為什麼不能坑人?

參與者:買賣雙方

參與者的戰略集:

攤主:{誠信,不誠信}

顧客:{買,不買}

收益:

很明顯地,在顧客當時無法察覺的情況下,攤主不誠信,將次品賣給顧客,賺的會比較多(次品往往成本低)。那麼,如果進行一次買賣,攤主將很有傾向選擇「不誠信」。

然而,「常攤」並非一次買賣,而是多次買賣,如果顧客發覺所買的為次品,那麼他們之後將放棄購買,也就不會有之後的多次交易;如果攤主誠信,儘管一次掙得少,但會有很多次掙錢的機會,多次掙錢的收益累加,將超過一次不誠信前提條件下所獲得的收益。

(該部分主講可具體化到某一中商品,同時可以將收益量化)

(樹狀圖略,參見教材相應部分)

案例三:檸檬市場
編輯

【小遊戲】好車哪兒去了

材料準備:

卡片若干,隨機寫「好車」「壞車」

遊戲規則:

  1. 假如你需要買一輛車。車市上有質量好的車,也有質量壞的車——由於壞車車主也很想把車賣出去,所以他們對壞車進行了美化,從外觀上看不出來一輛車是好是壞。
  2. 好車值錢但不超過30萬元,壞車不值錢,但不低於1萬。
  3. (分給每人一張卡片,但不許看卡片內容)你看中了一輛車,請你為車出價。
  4. 同學報出價格,主講將大家的報價寫在黑板上。
  5. 翻開卡片看你的車,對比你的出價。

主講分析大家的出價(應該是低價多)

 

解釋:市場上有好車和壞車,但從外形中無法區分,壞車也常常偽裝成好車標出好車的價格;由於消費者無法區分好車與壞車,因此只會給出平均價;好車賣者不能接受這個價格,因此退出市場,壞車賣者接受這個價格,因此市場將逐漸充斥壞車。

案例四:為什麼要上大學
編輯

提問:

大家是否了解學制?大學是什麼?

你認為上大學重要嗎?為什麼?

 

補充學制知識。

 

學很長時間,學高深的東西,這是非常困難的;由於人的能力有差異,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讀很長時間的書而取得一個高學歷。因此,勞動力市場上出現了兩種勞動力:高能力者,即有高學歷的勞動力,還有低能力者,即沒有高學歷的勞動力。

僱主希望找到高能力者為其工作,但通過勞動力的外貌是無法判斷勞動力的質量的,因此,僱主往往會通過一個人的學歷來判斷其能力並考慮是否僱傭該勞動力。高能力者也傾向通過上大學的方式證明自己的能力比一般人強。

因此,上大學並非因為所學東西是對以後有用的,上大學的主要目的在於向其他人證明你理解事物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他方式也可以獲得大家的認可,但花費的成本很可能會更大)

同時,上大學也可以結識很多同樣優秀的人,他們會在以後給予你莫大的幫助。

參考頁面編輯

  • 趣味經濟學-2014年春-東壩社區-第六次活動-課程提綱
  • 趣味經濟學-2014年春-東壩社區-第六次活動-課程總結
  • 趣味經濟學-2014年春-東壩社區-第六次活動-助教反饋
最後修訂於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