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经纬学校-趣味语文-课程提纲

来自阳光百科
2013年8月20日 (二) 20:53蕾蕾豆讨论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一次活动——对联中的语文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踏雪飞鸿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语文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对联中的语文 上课日期
2013.3.23 上课时长
100分钟
授课对象
经纬学校五年级学生 学生信息
19名左右的学生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授课目标

1.让孩子们初步了解一些对联的基本常识

2.通过一些有趣的对联故事,引起孩子们对对联的兴趣,进而自己去探索其中的奥妙

3.以对联为切入点,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授课步骤

第一节课(50’)

课前点名

1、彼此认识(这个形式相对省些时间)(10’)

一个挨一个的介绍,由别的同学来介绍他,说出他的姓名和一个最大的特点。志愿者也参与进来(志愿者请自我介绍)。强调随机提问,所以请大家仔细认真地聆听。(助教记录) 

2、规则确认——好玩的“货币印章”(5’)
  思路:收集一些有趣的印章,比如印有“太棒了!”,“书写漂亮!”还带着卡通画的小印章(孩子们很喜欢玩的),给表现好的孩子盖章鼓励,同时把这些印章变成班级里的学习货币,学生攒够一定数量后,班里搞一次跳蚤市场,用这些学币来购买。以此带动孩子的积极性,也能维护纪律。
详情请戳http://weibo.com/1248264385/zn3S3pGyu#_rnd1363231138260
 
 
 
 
 
 
 
 
3、聊一聊过年的那些事(5’)  

思路:让孩子们随便聊一聊过年都做了什么,过年的感受,过年的趣事,逐渐引导孩子观察春节中的习俗(帖春联,贴门神,放鞭炮,守岁,拜年,压岁钱,舞龙舞狮,吃元宵,年夜饭),引入教学内容——春联;  (关于春节最为人所知的一首诗,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从春联说起(15’)  

思路:从春联引入,通过对春联的赏析,归纳出对联的一般特点。应选取有趣味性或故事性的春联进行赏析。

(1)请孩子们谈谈自己对春联的认识,或者是自己知道的春联

天征瑞象迎新岁  山舞银蛇庆早春

金龙述职银蛇报春


(2)春联赏析

最早的春联。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敞)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赏析:孟昶写的这副对联,上联下联都是五个字,其中“新年”对“嘉节”,“余庆”对“长春”,十分工整。“纳”是“享受”的意思,“余庆”指“先代的遗泽”,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通过这副最早的春联我们可以看出对联所具有的特点。

(3)对联的特点(或说定义)。对联是分上联、下联两个部分,有些还有横批,上下联一般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对、平仄结合(平仄结合稍作解释即可,可以布置给孩子们课后去探寻何为平仄)。

(4)对联的分类。从内容上可分为节日联,婚联,挽联,行业联,居室联,名胜古迹对联等等;从字数上可分为长联和短联,比较常见的是五字联和七字联;(云南昆明滇池大观楼的长联堪称"古今天下第一联"。 为清朝孙髯翁所做,共一百八十个字。一字短联: 1931年“九一八”惨案后,有人为死难同胞作一副挽联,上联一个“死!”,下联一个“生?”字。意为“宁可站着死,不原跪着生”,体现了我国人民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另一经典的一字联墨对泉。‘墨’字上部为‘黑’字;而‘泉’字上半部为‘白’字。各属于颜色的一种,且词义相反。两个字的下半部分别为‘土’和‘水’又同属于五行之一。)

(5)对联的读法。先上后下再横批,对联要竖着写竖着贴,面向大门,右边是上联,左边是下联。
 
5、对联趣事(15’)  
  思路:讲述一些趣味性的对联故事,在讲的过程中也带着孩子们赏析其中的对联,寓教于乐,既巩固对联常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可以采取表演性的方法演绎对联故事,这一部分要求助教积极配合,也可以请孩子们自己上来演绎。下面列出了几个对联故事,助教也可以讲自己所知道的对联趣事,那就更好了。  


故事一:唐寅嘲商人


一日,某商人找唐伯虎求写一副对联,唐欣然挥毫而就: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流

商人看了嫌对联发财的味不浓,唐伯虎见他是一俗夫,便又写一联嘲笑之: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摸越多
谁知,商人却十分喜爱这副不伦不类的对联。 


故事二:王羲之防贼


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新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这则传说的“本事”显然是不可信的——因为到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但故事很有趣,对联亦不乏有艺术性,颇值一赏。


故事三:奇妙“穷”联


宋人吕蒙正对当时严重的贫富不均现象愤愤不平。某年春节,一位穷苦人请他代写一副春联,吕写道: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额:南北

春联贴出后引来了无数人围观。众人始觉其“怪”,继称其“妙”。这副春联妙就妙在它的“联外之意”:上联缺“一”,下联少“十”,正是“缺衣少食”的谐音:横批“南北”亦即意味着“没有东西”。

作者以独特的修辞手法写尽了穷人的生存窘相。 


故事四:妙趣横生回文联


乾隆游览佛寺时,突然想到城里“天然居”店铺作一句回文式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不料话音刚落纪随口对出:“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说:“太妙了。”并称下联甚绝对,不服!还让纪再对。纪晓岚见一和尚走进山林中便道:“僧游云隐寺,寺隐云游僧。”乾隆气消了,纪也躲过一关。 


故事五:解缙的故事


明代江西吉水出了一个著名学者,名叫解缙。他通晓琴棋书画,谙熟诗词曲赋,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幽默风趣,尤其善对对联,留下了许多佳话。

解缙,出身在一个贫寒家庭,从小就立志刻苦读书,欲大济天下。吉水有位赋闲在家的尚书,听说解缙对联好生了得,却不相信,故意派人请来解缙,准备出几个上联要他答对,要他当众出丑。尚书派人请来解缙,却不让他从大门进府,而是从一条低窄的夹道里进去。解缙拒而不入。

尚书闻讯后走出府门,吟出上联:小犬无知嫌路窄解缙昂首挺胸,应声对答下联:大鹏有志恨天低尚书只得邀他从大门走进官邸。走进客厅,刚一落座,尚书一位幕僚已经吟出一则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能下解缙应声对答下联: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敢弹尚书见解缙身穿绿袍,又出一则上联:出井蛤蟆穿绿袄解缙朝尚书望了一眼,只见他身穿大红官袍,顺口吟出下联:落锅螃蟹着红袍尚书十分气恼,但强作镇静,又出了一则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解缙毫不客气,立即反击: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题)在座的人无不掩面而笑,唯有尚书老爷张口结舌,满面羞愧,只好借口身体不适而退。解缙治学严谨,向来就看不惯那些徒具虚名而无真才实学却又喜欢卖弄才华的人,他写过这样一幅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第二节课(50’)


如果上一节课内容耗时较久,可第二节课再延续。


1、学习对联中的武林秘籍——《笠翁对韵》(30’)

思路:以朗朗上口的阅读,记忆等方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对对联的一些方法

(1)、对联的规则:物类相对,词性相对,正反相对,虚实相对,平仄相对

(2)、《笠翁对韵》学习法:朗读,讲解加记忆(以完成第一小段,既红色部分的教学为目标,其余段落依情况而定)朗读法:一带读,二齐读;记忆法:填空法,口头考查法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左传·昭元年》载,传说高辛氏有二子,长阏伯,季实沉。兄弟不睦,日寻戈矛。帝迁阏于商丘,主辰;迁沉于大夏,主参,使之永不相遇。斗:北斗七星。戍旅:守边塞的兵卒。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曚。腊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叆叇:浓云蔽日之状。曈曚:日初出将明未明之状。腊屐:晋代阮孚好蜡屐,谢灵运亦有登山蜡屐。梅子雨:即黄梅雨。五月江南雨,迎梅又送梅。藕花风:夏天荷花开放时的凉风。元王恽诗:“人立藕花风”。“茅店”四句:用唐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诗意。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华、嵩: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四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三公:星名。《晋书?天文志上》:“三公在北三星曰九卿内坐,主治万事。”清暑殿:三国孙吴有避暑宫,夏日无暑气。广寒宫:即月宫。梦化蝶:庄子梦中化蝶,“栩栩然胡蝶也”。兆飞熊:商末吕望钓于渭滨,周文王将狩猎,卜卦:“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果遇吕望于渭阳。 


2、让我们一起对对联  思路:出一些比较有趣同时不会太难的对子,给孩子们对,这时要充分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助教也可以参与。给对的比较好的孩子一定的奖励,我的想法是奖励一本《笠翁对韵》,就是自己从网上下载打印的。 


3、学生写成长日记,助教写花朵成长记录。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主讲准备:若干本《笠翁对韵》、成长日记(学生记)、花朵成长录(助教记)、、马克笔、A3纸若干等 助教准备:一颗愿意走近孩子的心、一支笔


助教需求

1、 协助摆放桌椅; 2、 注意学生安全; 3、 协助维持课堂纪律; 4、 不需要记录东西的时候请和孩子一起聆听一起互动一起回答问题; 5、 记录学生发言(提纲中已述,主讲会备记录表的); 6、 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课后再写到花朵成长录上); 7、准备些自己的对联故事吧; 8、 及时在课后到论坛更新听课反馈(请回答三问): (1) 主讲的课程有哪些不错的和不足的? (2) 你印象最深的学生或者印象最深的事情?

(3) 这次课你自己有什么收获?
备注


























第二次活动——春天里的语文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洛浦晓月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语文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春天里的语文 上课日期
2013.3.30 上课时长
100分钟
授课对象
经纬学校五年级学生 学生信息
约18人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一、导入


歌曲:春天在哪里

一起找春天:春天标志性的景物

春花——迎春花
春树——柳树
春风——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雨——春夜喜雨
春水——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课堂重点



迎春花

歌曲:迎春花

唐代令狐楚的《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柳树

折柳送别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文学中的柳树意象

1.“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
2.“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抒发了李白对故乡的无限牵挂。
3.“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青玉案》“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几句,形象地诠释了贺铸(“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此时忧愁的深刻程度。

林黛玉《咏絮词》: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柳树姓杨: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挖通济渠,并在大堤两岸栽植柳树,还御笔亲书把自己的姓赐给了柳。这样,柳树就又有了“姓杨”的称号。

植柳思乡:唐代文成公主远嫁西藏松赞干布时,特地从长安带去柳树,种植在拉萨大昭寺周围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因此,这些树被称为“唐柳”或“公主柳”,现已成为汉藏友好交往的历史见证。


春雨

歌曲:三月里的小雨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水


满井游记: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hú)。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zhà)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惠崇春江晓景》

年代:宋     作者: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春风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季养生



《黄帝内经》:“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中医认为,春应于肝。
从饮食上: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曾指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从情志上:肝气喜条达,故不宜抑郁而宜疏泄。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助教需求
备注








第三次活动——节日中的语文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milk Email/MSN
741061920@qq.com 所属课程组
语文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节日中的语文 上课日期
2013.4.13 上课时长
100分钟
授课对象
经纬学校五年级学生 学生信息
18人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掌握几个节日的来源、习俗以及意义

2.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3.让学生真正的融入语文,了解节日中的语文
4.能够熟练地读课文并学习古诗词
5.感受节日的乐趣,学习语文的乐趣

6.背诵《水调歌头》
授课步骤
第一节课

一、课程导入 5min
第一节课学过对联中的语文,引出春节。由清明假期引入,让学生回答大家都知道什么节日,以及该节日的鲜明特征或习俗
二、课程设置
(一)【猜一猜】 5min
很多古诗句浸润着丰富的节日文化内涵, 请说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中秋节
译: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尽情享受这团圆的天伦之乐,但这秋夜的愁思究竟会落到哪户人家呢?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节
译: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
“屠苏”是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风俗
C.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
译:清明节这天细雨纷纷,路上远行的人好像断魂一样迷乱凄凉。
D.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中秋节
译:人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会阴晴圆缺,这种事情自古以来就很难完美无憾。
E.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端午节
译:屈原已经沉在江底死去,楚国百姓哀叹再也不能看见他的容貌。
(二)端午节 30min
1.讲解端午节的来历:10min
之一: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被流放,最终投汨(mì)罗江而死。(在今湖南省东北部)。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原,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之二:农历五月初五: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
2.角色扮演:

屈原到了湘南以后,经常在汨罗江(在今湖南省东北部,汨音mì)一带一边走,一边唱着伤心的诗歌。

  附近的庄稼人知道他是一个爱国的大臣,都挺同情他。这时候,有一个经常在汨罗江上打鱼的渔夫,很佩服屈原的为人,但就是不赞成他那愁闷的样子。有一天,屈原在江边遇见渔父。渔夫对屈原说:“您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会弄到这等地步呢?”屈原说:“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个干净人;将多人都喝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我被赶到这儿来了。”

  渔夫不以为然地说:“既然您觉得别人都是肮脏的,就不该自鸣清高;既然别人喝醉了,那么您何必独自清醒呢!”屈原反对说:“我听人说过,刚洗头的总要把帽子弹弹,刚洗澡的人总是喜欢掸掸衣上的灰尘。我宁愿跳进江心,埋在鱼肚子里去,也不能拿自己干净的身子跳到污泥里,去染得一身脏。”就这样,屈原跳入了汨罗江。
问:你认为屈原是什么样的人?爱国,不怕艰苦,勇敢,,忠心耿耿,正义凛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2.讨论端午节的习俗

①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②吃粽子: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样。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浓郁。
③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3.展开端午节的现实意义
除了纪念屈原,端午节是一个和谐的节日。端午之际,各地人民聚集一起,敲响欢乐的锣鼓,唱喊嘹亮的号子,举行龙舟竞渡。其次,端午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节日。
第二节课
(三)中秋节 20min
1.来源:关于中秋节的来历,有很多古老的传说,其中“嫦娥奔月”流传最广。传说,嫦娥的丈夫后羿是一位为民除害的英雄,两人希望能够长生不老,永远恩爱。于是后羿历经千辛万苦,向天后求得长生不老的仙药。后羿的徒弟知道后,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乘后羿不在家的时候,要挟嫦娥交出仙药。嫦娥被逼无奈,将仙药一口吞下,结果立刻身轻如烟,飞上了天,从此成了长住月宫的仙女,与后羿天各一方。后羿回家知道了此事,他万分悲痛,便在院中供上瓜果食品,寄托对嫦娥的思念。乡亲们敬重后羿与嫦娥的感情,也纷纷效仿拜月。(简)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并正式称中秋节的圆饼为月饼。在后来很长历史时期,甚至在上世纪末,许多月饼上还贴有一方小纸片!只可惜,近年所产月饼已不见小纸片踪影,月饼所含代代相传的“文化密码”荡然无存

2中秋节的习俗: 民间拜月 赏花灯 兔儿爷 舞火龙(瘟疫驱除

3学习并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min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整首词都是围绕着中秋节展开的。在语文教学中首先通过师生互动谈中秋的方式进行“预热”,再谈及中秋节与哪种意象(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最为相关?词作中是否出现了该意象,又是如何描述该意象的?等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兴趣。然后在赏析诗作过程引导学生发现“月亮”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物 体,将月亮、月宫、中秋节的联系自然地引出,让学生了解中秋节中包含浓厚的 团圆、事圆、人圆的意味,对照诗人现有的境遇,词作中才有诗人往返于人间与月宫的情怀。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gé),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今夜是哪一年哪一日。我想乘御着清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
  我又恐怕来到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自己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阁楼,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该对人有什么怨恨,却为何偏偏要在亲人离别之时又圆又亮?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也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健康长寿,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亮。
(四)元宵节、猜灯谜 10min
1.五个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齐。 (打一物品) 【谜底】手指
2、屋子方方,有门没窗,屋外热烘,屋里冰霜。 (打一电器) 【谜底】冰箱 0
3.两只小口袋,天天随身带,要是少一只,就把人笑坏。 (打 一物品) 【谜底】袜子
4.身体细长,兄弟成双,光爱吃菜,不爱喝汤。(打一日常用 具)【谜底】筷子
5.脸儿圆又圆,耳朵在里边,手指轻轻按,耳朵转的欢,冬天 人不爱,夏季都争先。 (打一电器) 【谜底】电风扇
6.一个板板并不宽,数字写在它上边,用时手指轻轻按,算账 不差半分钱。 (打一工具) 【谜底】计算器 
7.有种鸟,本领高,尖嘴爱给树开刀,树木害虫被吃掉,绿化 造林立功劳。(打一动物)【谜底】啄木鸟
(三)你划我猜 (若时间富裕可进行)
1.贴春联:1人
关上门,贴完左边的春联,说 春回大地千峰秀,贴完右边的春联,说 日暖神州万木荣
2.吃月饼赏月:2人
两个人,同时仰望星空,一个人说,“你看,今晚的月亮好圆呀。另一个人举起手中的月饼,”说道,“是啊,和我手里的月饼一样圆呢。”

今天,我们将给予xxx同学劳动模范的称号,让我们大家像他学习!像他一样热爱劳动,热爱生活!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助教需求
1. 请在上课前大致了解提纲中的内容。

2. 协助维持课堂纪律。

3.帮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
备注









第四次活动——梦中的语文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tomato  Email/MSN
1900930552@qq.com        所属课程组
语文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梦中的语文 上课日期
2013-4-20    上课时长
2*50分钟
授课对象
经纬学校五年级 学生信息
 18人左右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授课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庄周梦蝶”,“黄粱一梦”,“南柯一梦”的故事,了解李白〈梦游天姆吟留别〉诗的主要意思
2.        启发孩子们多思考,激发想象力和感受力
3.        通常让孩子表述自己的梦,锻炼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授课步骤

第一节课:


1.        导入 (8’)
从最近发生的新鲜事作引,老师讲述自己的一个梦,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白日说梦”(板书)

2.        古人说梦

(1)哲学家的梦——庄周梦蝶 (5’)
我们先来看看2000多年前的一个人——庄周(板书)做的梦,庄周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哲学家,“大鹏展翅”就出自他的文章〈逍遥游〉;在他另一篇文章里他写了自己的一个梦,流传到现在,你们知道他做了一个怎样的梦吗?。。。

师:讲述庄周梦蝶的故事: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然,十分轻松惬意。这时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庄周。一会儿醒来,对自己还是庄周十分惊奇疑惑。

问:这么简单的一个梦,他为什么要写下来呢?而且还能流传两千多年?。。。

答:因为他的思考:对这个梦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他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 

(2)诗人的梦——李白梦游天姥山 (20‘)
接下来,我们看诗仙李白的梦,大家注意听他的梦里都出现了什么。

师:生动讲述李白梦游天姥山的过程

讨论李白梦的特点。

师:李白是诗人,这个梦当然是用诗来记录的,下面我们看看李白的这首歌。(发课件)
师:朗读全诗,再简单介绍本诗的结构以及一些词汇。

(3)书生的梦——黄粱一梦 (5‘)
再讲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梦——黄粱一梦
类似的梦还有“南柯一梦“,大家可以课后自己阅读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讲讲女性的梦——牡丹亭)

3.        思考&讨论
关于这几个古人的梦,说说你喜欢哪个梦?

第二节课:分享自己的梦

1.        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2‘)
2.        除了用文字,我们也可以用绘画来记录梦:(8‘)
欣赏一些超现实主义画派的画作
3.        用文字或图画记录自己的梦(20’)
4.        分享自己的梦(10‘)
5.        小结

6.        写成长日记和课堂反馈

教学材料

主讲打印学生课件

助教需求
3名,协助发学生名牌,课件,记录学生课堂表现,和孩子们分享自己的梦
备注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ab0f045bbf.aspx

黄粱一梦: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ab0f045bbf.aspx

南柯一梦:http://baike.baidu.com/view/44735.htm






第五次活动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上课日期

上课时长

授课对象

学生信息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授课提纲

助教需求

备注




















第六次活动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上课日期

上课时长

授课对象

学生信息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授课提纲

助教需求

备注




















第七次活动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上课日期
上课时长

授课对象

学生信息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授课提纲

      
助教需求

备注






第八次活动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上课日期

上课时长

授课对象

学生信息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授课提纲
 
助教需求

备注




















第九次活动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上课日期

上课时长

授课对象

学生信息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授课提纲

助教需求

备注






第十次活动

上课准备提纲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Email/MSN

所属课程组

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上课日期

上课时长

授课对象

学生信息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
授课目标

授课步骤

授课提纲

助教需求

备注




















参考页面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