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经济学-2010年秋-振华-第五次-课程提纲

来自阳光百科
2013年8月21日 (三) 17:20小怀讨论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身边的奇妙世界之身边的媒体教案

File:Textbook.JPG

志愿者信息
备课人 小步舞曲
邮箱 [1]
课程组

趣味经济

课程信息
上课日期 2010-10-30
上课时长 90分钟
授课对象 振华6年级
学生信息 18人

授课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媒体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
2. 了解媒体发展的基本历史
3. 了解可以通过哪些媒体获得信息以及这些媒体各有什么优势 
4. 了解记者的工作内容
5. 学会构思并写作简单的新闻稿

授课内容

1、回顾上节课《保护我们的家园》(5min)

2、媒体是什么?它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媒体的特点(40min)

3、新闻达人比赛(45min)

授课提纲

1. 回顾

上节课我们讲了我们身边切切实实的世界,比如我们感受到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大量堆积、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等等。这些是我们城市太快速发展所带来重重弊端,当然北京也不例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剧烈。
于是,就有个问题了,你说北京环境这么差,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人,包括我们今天过来的很多老师,希望来到北京呢?
答:就业机会多,工资高,这里面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北京是一个文化之都。
北京作为文化之都,除了体现在它有很多名胜古迹外,还表现在现代文化,比如,北京有很多电影、歌剧、话剧演出,有很多文艺青年,报摊上的书多、杂志多、报纸多。
引入:北京还是全国的一个媒体中心,有许多主要的媒体都聚集在北京。大家可以想想,你们知道哪些媒体?
 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北京卫视)
 广播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 影视制作公司(华谊、紫禁城、中影)
 报纸(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新华日报、北京青年报、北京娱乐信报、精品购物指南)
 网站(百度、新浪、搜狐等)
 注意:手机也是媒体哦~


2. 媒体的概念
a) 向同学们提问,我们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台、网站做些什么?
b) 媒体的概念
教会孩子们可以通过拆字游戏来研究“媒体”的意思。
媒体:媒,即媒介;体即载体。
用“媒”组词:媒婆、媒人、媒介 
媒体就是:信息表示和传播的载体,主要功能是传播信息。

3. 媒体的起源与发展
a) 为什么会有媒体?
媒体是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而产生的,当人们住的越来越远,互相之间的直接接触越来越少时,就无法自己亲身了解城市、国家及外国发生的事情,便需要通过媒体了解每天世界上发生的事情。
b) 媒体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
告诉大家最早出现的媒体是原始人类的壁画、可有文字的骨头、石器,后来发展到纸张、书籍、图画,再后来是无线广播、电影和电视,最后是互联网和手机(配以图片,贴在黑板上,再让孩子们分析思考每种媒体的特点或优缺点)
 声音:开始,住的比较近,人们只是靠语言,再远点,就吆喝就足够了,载体是声音。
 文字:声音无法保存,无法传递给更远的人看,这就产生了文字。比如战争时期,让你穿达一个重要敌情,光靠口口相传,肯定会传递变形。家人的想念也无法靠语言传达到,因此就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让人真切感受到家人的亲切。
i. 岩洞壁画:优:地方固定,易保存,地方大;缺点:带不走啊,可以看到的人数有限制,传播范围窄。多存在在非洲一些国家,比如埃及的壁画非常有名。
ii. 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
iii. 钟鼎文、石鼓文:商周时代,人们又把需要保存的文字铸在青铜器上,或者刻在石头上,叫做钟鼎文、石鼓文。商周时期“家书抵万金”不能抱着青铜器送给战场上的家人。
iv. 竹简:到了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新的书写记事材料,叫做“简牍”,“简”就是竹片,“牍”就是木片。把文字写在竹片、木片上,比刻在甲骨上、石头上,比铸在青铜器上,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可就是连篇累牍,十分笨重。
v. 帛书:当时,也有用绢帛作书写材料的,故《墨子》曰:“书之竹帛,传遗后世子孙。”但绢帛价格昂贵,一般人用不起,就连孔圣人都说:“贫不及素。”这里的“素”,指的就是绢帛。汉代一匹绢帛(长约10多米,宽不及1米)的价格相当于720斤大米。
vi. 纸:古书有东汉蔡伦造纸之说,这一说法至今尚有争论。从目前的出土文物及资料来看,在西汉墓葬中已发掘远古的纸张。当时的纸是动、植物纤维的混合体,这些纤维碎末经过再加工就被制成了纸张。自东汉起,造纸技术经过改良,人们仅利用植物纤维就可以制成薄纸。可以推断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在造纸术的改良方面有所贡献。他发明了用树皮、麻、破布、鱼网等材料造纸的技术,并将造成的纸献给了皇帝。因此人们又将这种纸称为“蔡候纸”。
vii. 讲到纸,必须提一下印刷术的发展才真正形成了媒体的大众化。
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人类已经掌握了复制文字信息的技术原理,有了对信息进行批量生产的观念。直到15世纪40年代,德国工匠古登堡在中国活字印刷和油墨技术的基础上创造了金属活字排版印刷,并把造酒用的压榨机改装成了印刷机,才使文字信息的机械化生产和大量复制成为可能。知识和思想的广泛传播才得以进行。
印刷机的出现催生了近代报刊,伴随着读写能力的普及,印刷媒介开始在社会变革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viii. 书、报纸、杂志等——让人的视觉得到延伸
ix. 电报:如果说印刷实现了文字信息的大量生产和大量复制,那么电子技术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传输。1837年,美国人塞缪尔•摩尔斯发明了第一台实用电报机。1844年,当美国第一条电报线开通时,摩尔斯从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了第一封电报,其内容是《圣经》中的一句话:“上帝啊,你究竟创造了什么!”
x. 广播:现代化媒体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让人的听觉得到延伸
xi. 电视:现代化媒体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让人的视觉、听觉得到延伸
xii. 手机:现代化媒体让孩子们自己讨论——让人的联系的纽带坚固稳定
xiii. 网络:语言使人类彻底摆脱了动物状态,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的产生;文字则使人类文明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印刷和电子技术在工业社会中地位突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军事等诸多方面影响深远;新媒介的产生,则使地球变为一个小小的“村落”,大大促进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

4. 我们身边有哪些媒体
a) 向同学们提问,大家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哪些?(报纸杂志书刊、收音机、电视、电影、电脑、手机)
b) 每个组发一张媒体的图片,由各组讨论这种媒体的特点,怎么传播信息,有哪些优点、哪些缺点(目前暂定5个组,一般孩子不会来这么多,就把报纸、杂志和广播放在一个组来讨论)
c) 几种媒体的大概特征如下:
- 报纸杂志和书刊:文字传递,信息可信度高,便宜,一般就一个人看
- 广播:通过声音来传递,需要收音机或者其他收听设备,边听边干其他事情,时效性高
- 电视、电影:通过动态图像和声音来传递、要有电视机,比较贵,可以大家一起看
- 互联网和手机互联网:通过图文、声音、画面等多媒体方式来传递信息的媒体,而且,跟传统媒体不同,它不仅仅能让大家很快捷的获得信息,还能很方便的回复和发布信息,实现了互动,每个人都是发布者。信息比较乱。
- 手机:个人化,随时随地,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第二节课
上节课主要介绍了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这节课重点介绍如何使用这些媒体获得信息以及如何去传递信息,也可以狭义的理解为如何去写一则“新闻”稿。
5. 新闻达人竞赛
a) 展示样报(之前准备的报纸),让同学们了解真实的新闻稿是什么样子。让孩子们研究一下什么叫新闻?新闻or旧闻(例如:妈妈做饭好吃不叫新闻,从来不做饭的爸爸做了顿很好吃的饭这才叫新闻)
新闻稿最终要的信息在哪里?有几部分组成等等。
b) 向同学们讲述如何写作一篇新闻稿
 一篇清晰、完整的新闻稿,必须具备5个要素,简称“五何”(“五W”):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怎么样(HOW)。
 一篇简短新闻稿需包含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等五部分,其中导语是新闻写作中最重要的部分。抓住或失去读者,取决于新闻稿的第一段,第一句,甚至第一行。
 新闻稿写作一般采用“倒金字塔”式写法,将最重要、最有价值信息放在最前面。
 写新闻的原则: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效(就是新),实效是新闻的特点(换个好点的词呗)。

c) 自己动手写写新闻稿
问问孩子们最近有没有发现什么新闻?可以让孩子们说一说,比如一场篮球比赛,周边某某商店开业,等等等等。根据之前的组别,各组分别开始撰写新闻标题及简要提纲,并试着写一个简单的新闻简讯稿。
d) 分析总结各个组的作品,评“最牛新闻奖”、“最佳创意奖”、“最快写手奖”、“最亮标题奖”等。
e) 基于这些作品更多的引导学生将来如何更好的读懂新闻。
7. 总结
a) 对课程要点进行回顾,包括:
 媒体的概念,媒体的发展
 目前我们身边常见的各种媒体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征
 新闻稿的基本概念,特征,如何写作新闻稿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1、报纸若干份
2、不同媒体图片5张

助教需求

1、协助主讲维护课堂秩序

2、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孩子们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

参考页面

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