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秋-振华-经济-课程提纲”的版本间的差异
(Importing text file) |
(Importing text file) |
||
第1行: | 第1行: | ||
<br> | <br> | ||
==第一次== | ==第一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65行: | 第65行: | ||
<P> </P> | <P> </P> | ||
<P> </P> | <P>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116行: | 第116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二次== | ==第二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173行: | 第173行: | ||
<P> </P> | <P> </P> | ||
<P> </P> | <P>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224行: | 第224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三次== | ==第三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274行: | 第274行: | ||
<P><BR></P> | <P><BR></P> | ||
<P><BR><BR><BR><BR> </P> | <P><BR><BR><BR><BR>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325行: | 第325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四次== | ==第四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377行: | 第377行: | ||
<P> </P><br> | <P> </P><br> | ||
==第五次== | ==第五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438行: | 第438行: | ||
<P><BR></P> | <P><BR></P> | ||
<P><BR><BR><BR><BR> </P> | <P><BR><BR><BR><BR>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489行: | 第489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六次== | ==第六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546行: | 第546行: | ||
<P> </P> | <P> </P> | ||
<P> </P> | <P>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597行: | 第597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七次== | ==第七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659行: | 第659行: | ||
<P><BR></P> | <P><BR></P> | ||
<P><BR><BR><BR><BR> </P> | <P><BR><BR><BR><BR>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710行: | 第710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八次== | ==第八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767行: | 第767行: | ||
<P> </P> | <P> </P> | ||
<P> </P> | <P>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818行: | 第818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九次== | ==第九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875行: | 第875行: | ||
<P> </P> | <P> </P> | ||
<P> </P> | <P>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926行: | 第926行: | ||
<P><BR><BR><BR><BR> </P><br> | <P><BR><BR><BR><BR> </P><br> | ||
==第十次== | ==第十次==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
第983行: | 第983行: | ||
<P> </P> | <P> </P> | ||
<P> </P> | <P> </P> | ||
− | <TABLE class= | + | <TABLE class=wikitable width="100%" align=left> |
<TR> | <TR> |
2013年8月20日 (二) 23:49的最后版本
第一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二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三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通天塔 | Email/MSN |
Anitaforever96 at hotmail.com | 所属课程组 |
趣味经济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身边的奇妙世界之小小設計師 | 上课日期 |
2010-10-16 | 上课时长 |
90分钟 | |||
授课对象 |
振華六年级学生 |
学生信息 |
30人6組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1、 让学生了解城市设计和规划的區域的基本概念 2、 世博風情游和材料自我篩選與展現 | |||||||
授课内容 |
小小設計師 | |||||||
授课提纲 |
城市功能区 1、 和孩子们强调上课三个问题:出勤和纪律以及笔记(5min): 1)课堂上鼓励大家多发言、多提问,但是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必须安静听讲,准备变脸游戏:两张纸——开始&停止,从而达到控制互动环节的混乱。 2)除讨论外,发言必须举手,要听从主讲和助教的指导,不能影响课堂纪律,否则要扣分 3) 笔记会在讲课中有所侧重地强调,笔记内容将對接下來的作品呈現加分。 2、《出门在外》课程內容回顾,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大家回忆北京各个区,各条地铁线路等(5-10min) 此部分不纳入计分环节,只是为了让孩子们复习已教授的知识,考察大家的认知。 3、暖身活動:搶號分组(也爲了讓大家適應使用開始&停止的指示控制課堂),助教也一併參與進來,作為新組助教(10min) 根據實際到場學生随意打散原來小組,主講隨意指學生分別為1、2、3……喊1的為一組,喊2的為2組如此散開,重新分為幾組(視到場情況而定)。告訴孩子們,作為個人回答正確的得分既記入原組的分數里,也計入現在臨時小組里,當天小組最高分可以獲得獎品。 背後目的:指導孩子重新不按個人喜好合組活動,懂得與原先不熟悉的同學團隊協作,共同達成目標。同時個人得分依舊計入原組,積分累加還是沿用下去。 4、城市规划与功能区介绍(15min) a) 引入:北京城市中有什么?比如醫院、電影院、居民區、商務寫字樓、政府辦公樓、近郊還有農田、工廠等。(讓孩子們自己想,5min) 把孩子们说的特点记录在黑板上,按照建筑名字、功能性质等标识。在这个过程中,结合北京市区地图或者1号地铁沿线,提示孩子们自己去發現片区的建筑特点与功能性。比如:从东南往西,通州(农业区)、亦庄开发区(工业区)、CBD(商业区)、天安门故宫(多功能区)、西单(商业区)、首都博物馆与中华世纪坛(多功能区)、石景山游乐园(多功能区)、居民小区(住宅区)、所在的学校(多功能区)等。 b) 城市功能区介绍(5min) 根據孩子們剛才的回答來劃分,介绍一般的城市(也包括周围的郊区等)会分为几个不同的区域 商业区:商场、餐厅、电影院、超市等 工业区:工厂、仓库、发电站等 住宅区:居民楼、别墅等 农业区:农田、农舍等 多功能区:医院、行政办公、图书馆、体院馆等公共场所 城市这么划分不同区域的原因:分類明確的區域劃分使得生活更方便,比如住宅區與商業區、多功能區都在一片,生活区则与工业区分开,比较安静與閒適等。 c)是谁来规划这个城市的呢?(5min) 剛才我讓大家來想像城市里有什麽,那實際上在城市里有這樣一個做規劃的角色的人——城市規劃師,他們所做的事情是——城市規劃。引入城市规划的概念: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管理各项资源、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 規劃師所需要知道的東西有:建築學、城市交通、市政公用設施建設、地理知識、城市經濟學、社會學、生態與環境等。 3、 总结(5-10min) 可能会提前下课 世博风情游 4、 城市大比拼展现地——上海世博(5min) 之前已經有部份同學聽過世博的大概介紹,引導孩子說出部份內容,比如吉祥物海寶、會徽,回顧世博每5年舉辦一次,本次上海世博的主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在回顧的同時再次確認知識內容,有突出表現按的孩子可以為其組加分。 5、 城市之光——小組活動(35-40min) 分發展館資料給新小組閱讀,結合每組電腦里配上的各展館PPT圖片展示,小組探討,選出要告訴其他小組自己手中展館的特色。展館介紹紙張上必填項:展館名字——XXX館,展館主題——(根據資料),所在上海世博會片區——資料,展館特色——根據資料,展館開館活動安排——自己發揮想像(至少需要設計兩個小項目,會在PPT圖片里給出提示) 讨论+填写时间控制在20分钟,各组演示控制在15-20分钟之内。 助教请给予引导,但不要直接给孩子们指出答案,尤其是设计活动环节,多多鼓励孩子用想象力发散思维。 以小組為單位演示時,他組助教可以打分,主講會對除活動之外的答案給予正確與否的評價,最後算該組的平均分列出來展示(5min)。 6、 總結(5min) 城市區域劃分、城市規劃師、世博小問答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北京城区地图 2、北京地铁示意图(手畫即可) 3、白紙數張,筆數支、筆記本電腦至少5臺 4、世博展館資料、PPT、填題紙 | |||||||
助教需求 |
任务:1)帮忙記錄學生所在舊組的加分情況 2)活动中与孩子积极沟通、引導 3)注意孩子的课堂表现,及时记录学生情况反馈表 4)课后与主讲进行“课后10分钟”的反馈,如有可能,请上论坛总结贴助教课堂反馈表。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四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通天塔 | Email/MSN |
Anitaforever96 at hotmail.com | 所属课程组 |
趣味经济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身边的奇妙世界之保護我們的家 | 上课日期 |
2010-10-23 |
上课时长 |
90分钟 | |||
授课对象 |
振華六年级学生 | 学生信息 |
18人6組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1、 让孩子们形成简单的环保意识 2、 知道如何“低碳生活”,进而去影响身边的人们 | |||||||
授课内容 |
保護我們的家 | |||||||
授课提纲 |
1、 互動式戲劇表演10min 請一名助教扮演生病的地球來看病,主講詢問癥狀主要集中在“身體發熱”(溫室效應)、“噁心想吐”(工业废水、农业废水、生活垃圾所造成的環境污染)、“頭痛欲裂”(交通噪音等)、“全身疼痛”(過度開採、濫砍濫伐),配合圖片演示,由主講告知引起的原因。 2、講解按人類社會活動功能區分的4大污染源的內容: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运输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給予學生提示做好相應筆記。15min-20min 可以採用提問形式,測試學生對環境污染的瞭解程度。5min 以及告知學生相應的污染所帶來的後果,用典型事件說明: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借此說明溫室效應的概念,可畫圖示意)、印尼海嘯、甘肅舟曲泥石流、不久前吉林省的洪澇災害(其中化工原料桶沖入松花江)、赤潮爆發等。10-15min 3、小組活動:“拯救地球”行動20min 按6組分發紙張與相應污染的圖片,填寫各自所想的行動代號,紙張里注明三部份:(1)污染造成的原因即剛才所述的污染源是什麽,(2)污染所造成的影響是什麽,(3)拯救措施——請讓孩子自行想像助教不要給予過多提示(可以讓他們想成寫一篇小作文) 根據完成快慢,內容質量好壞主講評判給分。 4、第一節課堂總結5-10min 4種污染源, 溫室效應 5據上節課的內容,來看北京,身邊的污染及相應措施20min 1) 與學生互動:覺得北京的污染在哪,或者覺得讓自己不舒服的地方在哪5min 可能的答案:交通堵塞、生活垃圾太多、看到污水廢氣直接排放、隨地吐痰、氣候不好沙塵暴等,圍繞在交通、尾氣排放、垃圾處理、水資源缺乏、空氣質量幾個方面,記錄在黑板上。 2) 小組閱讀材料(主講準備關于北京面對以上幾個方面所采取的措施)15min 請每組相應告知主講和其他組,北京應對的措施 每周四為垃圾分類日,垃圾箱區分回收/不可回收 交通限號等 6、生活習慣小問卷收集10min 7、根據學生自己填寫的習慣來說明哪些是對環境有影響的15min 1)隨機抽取問卷里標識的習慣,讓大家來判定是好習慣還是壞習慣。 2)对于某一項大家可能都沒有意識到會影響環境的小习惯,和学生們一起探討,讲述如何能够改正,使得相应的行为变得环保。 8、第二節課總結:好習慣養成計劃5min 題示: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我是地球”的示意圖 2、幾張環境污染源圖片 3、白紙數張,筆數支 4、小組閱讀材料6份,問卷20份 | |||||||
助教需求 |
5-6名,请带一把笔。 任务:1)游戲表演 2)活动中与孩子积极沟通、引導 3)注意孩子的课堂表现,及时记录学生情况反馈表 4)课后与主讲进行“课后10分钟”的反馈,如有可能,请上论坛总结贴助教课堂反馈表。 |
第五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小步舞曲 |
Email/MSN |
bananatse@hotmail.com | 所属课程组 趣味经济学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身边的奇妙世界之身边的媒体 |
上课日期 2010-10-30 |
上课时长 |
90分钟 | |||||
授课对象 |
振华6年级 |
学生信息 |
18人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Y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N | |||||||
授课目标 |
1. 让学生了解媒体的基本功能是传播信息 2. 了解媒体发展的基本历史 3. 了解可以通过哪些媒体获得信息以及这些媒体各有什么优势 4. 了解记者的工作内容 5. 学会构思并写作简单的新闻稿 | |||||||
授课内容 |
1、回顾上节课《保护我们的家园》(5min) 2、媒体是什么?它的产生及发展历程;媒体的特点(40min) 3、新闻达人比赛(45min) | |||||||
授课提纲 |
1. 回顾 上节课我们讲了我们身边切切实实的世界,比如我们感受到的水污染、空气污染、垃圾大量堆积、地球资源的过度开发,等等等等。这些是我们城市太快速发展所带来重重弊端,当然北京也不例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更加剧烈。
3. 媒体的起源与发展 4. 我们身边有哪些媒体 第二节课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报纸若干份 2、不同媒体图片5张 | |||||||
助教需求 |
1、协助主讲维护课堂秩序 2、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孩子们完成新闻稿件的写作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六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七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林子 | Email/MSN |
linzifan29@gmail.com | 所属课程组 |
趣味经济学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玩个游戏 | 上课日期 |
2010年11月13日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振华学校六年级学生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1、重新认识“游戏”的含义,思考如何才能做好游戏 2、让同学们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选择,选择时不仅要为自己着想,更要把相关对方的想法考虑进来 3、生活是公平的,一方有利一方吃亏的状态肯定不长久 | |||||||
授课内容 |
硬币游戏规则介绍 | |||||||
授课提纲 |
1、自我介绍、点名、强调纪律 (5’) 板书“选择” 提问让同学们谈谈对选择的理解 选择 游戏 4、硬币游戏规则介绍(5’) 5、试验游戏(10’) 6、正式游戏(40’) 发放奖品~~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硬币 1角*200个 2、纸和笔 3、奖品(小笔记本) | |||||||
助教需求 |
记录每位同学获得硬币的情况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八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九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第十次[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Email/MSN |
所属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上课日期 |
上课时长 |
||||||
授课对象 |
学生信息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N) | |||||||
授课目标 |
||||||||
授课内容 |
||||||||
授课提纲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1、 2、 3、 | |||||||
助教需求 |
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