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儿童)-2014年春-定福小学-第五次活动-课程提纲”的版本间的差异
(以“{{Infobox TeachingPlan | name = 课程提纲名称 | image = Textbook.JPG | 备课人 = | Email = | 所属课程组 = | 上课日期 = | 上课时长 = | 授课...”为内容创建页面) |
|||
第28行: | 第28行: | ||
=== 第一节课 === | === 第一节课 === | ||
− | 一、 | + | 一、 引入(15‘ ) |
− | + | 介绍助教 、课 堂约定 | |
− | + | 回顾本学期 完成的任务 、学过的知识点(知识点可能要细讲 ) | |
− | + | 展示 同学的 作品(10 ’) | |
− | + | 二 、 深入 学 习“ 重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回顾几字型台阶(5‘) | 1、回顾几字型台阶(5‘) | ||
第72行: | 第58行: | ||
比如绿龙爬山,比如跳舞的小女孩 | 比如绿龙爬山,比如跳舞的小女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节课 === | ||
+ | |||
+ | 深入分析上节课第二个练习(移动到小伙伴那里,并且打招呼) | ||
+ | |||
+ | 1、重新完成上节课第二个的任务(5‘) | ||
+ | |||
+ | 2、请同学来讲解自己是如何完成的,并到讲台上演示(5’),请其他同学认真看,并想想他的答案是否正确,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 ||
+ | |||
+ | 3、修改两个角色的距离,提问现在的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演示(1‘) | ||
+ | |||
+ | 4、演示自己做好的程序,可以任意距离、任意方向。投票:同学自己思考练习10分钟后再讲解 VS 立即讲解 (3’) | ||
+ | |||
+ | 5、讲解:缩小每次移动的距离,移动一步,判断是否碰到;重复;发现新问题:碰到之后仍然边走边问;修改:重复……直到;(10‘) | ||
+ | |||
+ | 6、拖动两个角色不在一个水平线,如何实现?讲解“面向……”(2’) | ||
+ | |||
+ | 7、自己练习(10‘) | ||
+ | |||
+ | 8、解决新题目(15’) | ||
+ | <div>9、总结(2‘)</div> | ||
2014年4月20日 (日) 01:58的最后版本
课程提纲名称 | |
---|---|
志愿者信息 | |
课程组 | |
课程信息 | |
授课对象 | 例如平西府弘立学校四年级 |
学生信息 | 例如四年级20个学生左右 |
了解上次课的情况 | 知悉前次课情况?Y or N |
教案重复使用 | 之前教案的复用 Y or N |
授课目标[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复习重复/循环
- 复习判断
授课步骤[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复习[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提问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重复,判断)(2‘)
上节课完成的练习(2’)
第一节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一、引入(15‘)
介绍助教、课堂约定
回顾本学期完成的任务、学过的知识点(知识点可能要细讲)
展示同学的作品(10’)
二、深入学习“重复”
1、回顾几字型台阶(5‘)
2、穿越长城城墙(5’)——讲解(重复)+练习实现
3、请同学们说说自己想实现的功能,以及可以用“重复”实现的功能(5‘)
4、绿龙和红龙
演示平平第三次活动的演示程序(1’)
告诉孩子们通过把第一节课例子中的角色换成绿龙和红龙,并进行简单修改来实现(角色造型的修改,而不是删除角色和新增角色,强调修改后,程序还在。但删除再新增,程序就也随之删除了。)(3’)
增加绿龙煽动翅膀的功能(重复,造型切换)(5‘)
动手练习(10‘)
5、准备一些其他明显使用重复或判断的例子,大家一起分析重复了哪些,或者条件是哪些(8’)
比如绿龙爬山,比如跳舞的小女孩
第二节课[编辑 | 编辑源代码]
深入分析上节课第二个练习(移动到小伙伴那里,并且打招呼)
1、重新完成上节课第二个的任务(5‘)
2、请同学来讲解自己是如何完成的,并到讲台上演示(5’),请其他同学认真看,并想想他的答案是否正确,自己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3、修改两个角色的距离,提问现在的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演示(1‘)
4、演示自己做好的程序,可以任意距离、任意方向。投票:同学自己思考练习10分钟后再讲解 VS 立即讲解 (3’)
5、讲解:缩小每次移动的距离,移动一步,判断是否碰到;重复;发现新问题:碰到之后仍然边走边问;修改:重复……直到;(10‘)
6、拖动两个角色不在一个水平线,如何实现?讲解“面向……”(2’)
7、自己练习(10‘)
8、解决新题目(15’)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例如:笔记本电脑播放音乐,学生课件
助教需求[编辑 | 编辑源代码]
1、9:00到学校,一起过一遍提纲
2、课前收集所有电脑上的作品,集中演示同学的作品
其他请补充[编辑 | 编辑源代码]
参考页面[编辑 | 编辑源代码]
- 计算机(儿童)-2014年春-定福小学-第五次活动-课程提纲
- 计算机(儿童)-2014年春-定福小学-第五次活动-课程总结
- 计算机(儿童)-2014年春-定福小学-第五次活动-助教反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