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6-12


元旦我会组织大家看<三峡好人>小乡2006-12-25 23:53
总觉得我应该做点什么,关于三峡,或者那些三峡人一样给过我感动的人们...

所以那天小律提议谁能组织大家一起看<三峡好人>这个片子,我觉得这是我义不容辞的使命.

翻出了四,五年前从三峡回来以后发的帖子,一些感受,一些照片,那个时候我还年轻.

2002年春天写的一段话:

"
“川东”

去年国庆节去四川的这次独行,打着去看抢救三峡文物的爸爸,和看一个因去深圳打工,被工厂火烧成重伤的四川农村妹子的旗号。

我第一次到四川,来回都坐火车硬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和人。那些精彩的故事比电影感人多了。。。我还被重庆人骗到了恐怖的黑旅馆。从里面逃生出来。又鬼使神差地半夜打车独自跑到荒无人烟歌乐山的渣滓洞集中营。

因为照相机的性能不好,我拍的巫山农民集体抗议客船晚点(半夜发生的事情,感觉很震撼),岸上迁移的新旧小镇,写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岸边民办厂,我在路上认识,一起在船上过中秋的万州到北京做厨师的,照顾我的善良小弟弟骆长富,还有我受骗的恐怖的小旅馆。。。。都没有办法给大家看了。

这次下乡的经历,对农民新的理解是:他们是给我们那些基本的尊严的人。我才体会了“衣食父母”这个词的含义。

还有,地方那许多可以被称做“民不聊生”的现象。人真实的悲哀和苦难。

除了那巴山蜀水的美丽,还有许多的故事,一时难以讲出来的记忆里的一幕幕。

并且,我丢了照这些照片的照相机,那是一个普通的科尼卡傻瓜照相机。却是我父母家比较重要的财产:-)。

所以这些照片,是那个照相机的遗孤了。

"

几张01年国庆节拍的照片儿

http://static.chinavisual.com/storage/contents/2006/10/26/2327T20061026174513_1.shtml



三峡女孩儿小英小乡2006-12-26 00:20
小英是我见过最灾难深重的女孩子.2001年的三峡行,我受社科院一位研究务工人员的社会学家委托,去忠县顺便看望已经带着八年的伤痛,依旧便体鳞伤的小英时,她还时不时的发高烧.

1993年,16岁的小英为了供哥哥上大学,离开贫困的家,去深圳一家私人玩具厂打工,因为私人玩具厂暴虐严厉的管理制度,导致80多个女工在大火中丧生的惨剧.小英是幸存者,但除了脸部以外,全身都被烧伤,经历了死神和绝望的伤痛,她靠着求生的本能活了下来,那之后,香港的一家慈善机构给了她用于医疗的捐助.

她送我的,用仅剩下的两个手指,花一个月时间绣的鞋垫,我一直珍藏着.

三年前,在凤凰卫视看到了陈晓楠主持的<冷暖人生>,连续几个星期讲述那场大火,我看到了当时已经是当地残疾人协会主席的小英,和她出生不久漂亮的女儿.后来受到过她的信,又在一年冬天突然接到过她来北京开劳工会议时候打给我的电话.

每当我想起她时,都觉得坚强的不会被苦难打垮的她是我的榜样.
准备组织大家一起看片儿的"盒子咖啡馆"小乡2006-12-26 00:36
盒子咖啡馆在诞生之前我已经知道她了,那时候我在一家图书公司负责联系优秀的设计工作室为我们设计书籍封面.

那个工作室在昆玉河畔,由一个画家阿姨,一个设计师妹妹和一个诗人小伙子组成.那个时候我晕蠢吹闹耙笛≡窈苊悦?却奇怪地认为自己以后会做设计,有一天从那个设计室出来,设计室的所有人出来站在门口送我,对我说:"我们要把这里变成个可以放电影的咖啡馆,以后你也来大家一起看电影吧!"

盒子咖啡馆就这样在大家的梦想和期待中诞生了.后来搬家到了现在的清华东门外王庄路的一个家属区里.(五道口附近),成为北京放独立电影的一个重要场所.它给独立电影人展现自己的作品提供了方便.

也是在5年之前,在那里和几个好朋友看过一个从美国学了导演的年轻人反映"一个专门为打工者工伤打官司的周立太律师工作困境"的记录片,片子拍摄得比较糟糕,但是亲眼见到了周立太律师和他讲起困境时难以控制的眼泪.

这里是个不错的看电影的地方,等过几天我拿到了<三峡好人>的DVD,会吧组织看片儿的时间和盒子咖啡馆的地点告诉大家的:-)
关注ing,,,,,,chenyan2006-12-26 00:43
~~
关注一下 :)清香2006-12-26 01:49
怎么这么怀旧啊,2001年的。。。
期待切那个瓦拉2006-12-26 08:30
先报个名
没啥说的呀呀2006-12-26 10:24
报名2人,除了2号以外都有时间。
强烈支持一下加肥猫2006-12-26 10:33
不管有没有时间去看:)
小律2006-12-26 11:09
报名小文文文2006-12-26 13:21
期待~~
看着小乡的文章,不由于想起了我的三峡行加肥猫2006-12-26 15:10
97年十一,我和大学同学加入了三峡告别游的大军。三峡的景色好环已无多少印象,记忆里就是浩浩荡荡的游客和慢无边际的等待。
周船行车的劳顿和住宿房铺的紧张不忍回顾,前者是在巫山县城的游轮上就等待了八个小时。
客房早已满员,连餐厅、活动室里都躺满了人。坐在酒柜上连看了8个录像后的我仿佛只把头在船板上靠了一下,再一睡眼,已度过了4个小时。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高效迅捷的睡眠了。
后者客房的紧张更不用讲,一行八人,只有4张床铺,别的全部用衣箱、凳子在旁边搭起。大家在小县城里乱逛,满城都是孤魂野鬼般的游客,在人声鼎沸的街衢上东奔西觅。
同学里有一位暑期刚从香港回来的阔少,其朋友包了一艘游艇观香江。他受不了这巨大的反差,一路上抱怨不已。我不由想起了《虎口脱险》里的台词:“哈哈,战争年代吗!”
这一切升华到第二日清晨去小三峡的行程,也由于印象之深定格为我至今不能忘怀的一次出游:
各家旅行社的导游都告之“人多小心,早起先行”。无奈外来人口的暴淤把这个几万人口的小城塞得满满当当,不堪重负。
大家都是天不亮就起床,赶向码头。天下着蒙蒙的细雨,江城薄雾,满城里都是看不清眉眼的外地人,有的扶老携幼,有的踉踉跄跄。人群中不时传来儿童的哭啼和男者的催促。大家都顺着即定的路线赶向码头。路愈近,人愈多,心愈慌,脚愈忙。江边地湿多泥,不停地有人摔倒、爬起。大家顾不上擦一擦身上的泥水,争先恐后地爬上江边的船支。
一名当地的导游小女生站在船头,如英勇就义的刘胡兰,又像横刀立马的穆桂英,高喝不止:“三五三八的从武汉来的上这船!不是三五三八的不许上来!”
时至今日,我又多次地光临三峡,但哪儿回也没有这次印象之深,“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与其说是一次出游,更恰当是逃难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