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 安东尼猫 | 2006-03-18 23:06 |
---|---|---|
周郑交质 隐公三年 左传 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王崩,周人将畀虢公政。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周、郑交恶。 君子曰:「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温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而况君子结二国之信。行之以礼,又焉用质?《风》有《采繁》、《采苹》,《雅》有《行苇》、《泂酌》,昭忠信也。」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明恕而行,要之以礼,虽无有质,谁能间之!”这是《左传》描写隐公三年,周郑两国国君为维护各自的利益以交换儿子作为“诚信”,但是,由于各自目的使然,最终“撕票”的故事。说的是:诚信如果不是出自内心,单凭交换人质是无益的。心地光明,互相了解;宽厚相待,彼此体谅,照这种精神行事,再以礼义相约,纵然没有人质,也可以实现“诚信”的目的! 现代经济社会,因为有了纸和笔的发明,再辅以公章、指印之类的手段,便文明了许多,便不再会以人质为“诚信”。现在通过互联网的指认也同样可以达到契约目的。但是,正如有了发票,也有造假发票;有真才实学,也有假文凭;有了合约,也同样可以不按合约办事一样,在经济社会中倒出了不少不讲诚信的事儿,例如装修…… 这样的事例,在现实中还可以举出不少。的确,“诚信”的观念,如果不从灵魂深处从根本上树立,不能以真真切切的事情兑现承诺,即使有一纸契约一个人质也是无益。说到这儿,的确佩服春秋时期的史官们,几千年前就把一些中国人的一些垢病看得那么透:“信不由中,质无益也”。 |
那是前天看纪晓岚时听他说的 | 安东尼猫 | 2006-03-20 09:18 |
---|---|---|
觉得学说话和做人可以好好看看这个片子;学经商和做事可以看看商道;昨天看了看醉打金枝,长乐坊五虎之一的李白和妻子花雕互称小白和花花(原来安家两只狗狗的名字),很羡慕小白有那么好的老婆,由此想到食神中的莫文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