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6-02


《霍元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中学生作文anothershrek2006-02-03 09:43
《霍元甲》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中学生作文:

- 主题鲜明,从未跑题。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百分百地支持中心思想,都让人一眼洞穿导演的用意。

- 逻辑简单:在电影里你看不到复杂的动机、交织的感情、摇摆的思想;基本上就是感冒了就会打喷嚏、流鼻涕、发烧;吃了药就温度正常、胃口正常。(其实,就连感冒吃药也往往没有这么简单的逻辑!)

- 生怕观众看不明白,霍元甲不时借娘的口、朋友的口、爱人的口和自己的口总结一下中心思想。

- 生怕观众看不明白,导演甚至经常跳出来帮观众总结一下段落大意。大概就是中学生作文里经常出现的“通过这个故事,我学到了什么什么”。



哈哈,是这样的呀琪琪*2006-02-03 16:24
这么说是个喜剧片.
转贴影评chenyan2006-02-06 10:17
人人都可以是霍元甲
  文/刘中轩
 
  1.
  也许现在只是我们70年代这批人,从小活在一个崇拜民族英雄的氛围,尤其记得霍元甲。形象都很统一,就是那个留着中分头,一袭长衫的不败高手。没有人知道霍元甲为什么可以那么无敌。小时候不明白霍元甲到底打败什么样的人才值得骄傲,反正就是爱看这个英雄PK,可以见谁灭谁。
  
  然后合着李连杰的少林寺,周遭都时兴起一股功夫潮。对的,80年代初,人们喜欢练武术,一是因为霍元甲,一是因为李连杰。
  大人也许大多仅仅口头比划几下。小孩子则不同了,每天我们都会比武,实质就是打架。不明白究竟会得到一个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是爱打架,爱争一个谁是第一。那时候的小孩子打架和现在完全不是一个档次。我是指现在的小孩子打架越来越低级,不是拉就是抱,出拳一点力气都没有。我们那个时候真的来架势的,电视上常见的横空飞腿,比比皆是。甚至许多孩子首先会来个霍元甲式的起手式,就是把右手大拇指微缩,然后右掌在面前运力摊开,遮住半边脸。这是公认的高手才可以做的,否则只会在孩子们当中贻笑大方。
  
  所以有段时间,老师们是不准孩子们看霍元甲的,尽管自己在家里看的欢。但那是挡不住的。有电视的,没有电视的,都聚拢在一起看着我们的霍元甲,时而意气风发时而扼腕叹息。
  
  2.
   所以,由当时引领潮流的李连杰再来拍一部另外一个同样的引潮人物,虽然物是人非了,却真的叫人很唏嘘,仿若隔世。80年代后生的人,很多不明白究竟霍元甲这个已经符号化的人物究竟蕴涵了什么。他们不看霍元甲的,要看也不是仅仅就冲着这三个字就能买票的。要看70、80年代人的代沟,霍元甲三个字足矣。
  
  也许霍元甲真的是很传奇的三个字。当年主演此角色的那个中分,很象某领袖青年的黄元申早已经出家。而现在的新霍元甲——李连杰也是参佛十年。他们是霍元甲最权威的代言人,也都信一个佛字,尽管他们演绎的故事与形象同霍元甲本人相比已经差别了太大,太大。再比如扮演他虚构学生陈真的李小龙,也和霍元甲本人一样在盛年离奇死亡。他们两人也曾经各自创造了一种打破门户的武术,他们是武术宗师。
  
  在很多感情的背景下,很难不让个看黑白电视年代的我们不去电影院看霍元甲。我相信这三个字已经融入我们的骨髓与血脉。
  
  3.
   也许记得霍元甲的人,都认为他是无敌的,他是一个民族英雄。每个试图演绎这个故事的人,其实都想让他的传奇更真实,他的血肉更加丰富。电视剧里的霍元甲陷入情感、恩怨以及国丑家恨的旋涡。我相信即使那电视剧的布景和服装很简陋,也都一样成为经典。甚至可以经典到让很多觉得霍元甲是不留辫子的,多么让人哑然失笑。
  
  李连杰的霍元甲不是颠覆形象,更不是他的黄飞鸿重现。我们看见的这个霍元甲非常暴力,甚至狠毒、市侩,谁也看不到那个总是忧国忧民又很阳光的大侠黄飞鸿。那又多么象每个年少轻狂的我们,或者李连杰本人的曾经。他自己就是全国冠军,曾经算计着每天拍戏到底得多少人民币。电影里,只有那个疯子成天吼着,“霍元甲,你嘛时是津门第一?你就是津门第一,天下第一。”李连杰的勇气在于,可以说出只有疯子才成天比较着算计着第一,第一。别的人,谁也不屑谁是第一。不过,你是第一,于是就傍着你吃香喝辣,胡作非为,反正你这个第一总有天会给他强出头。
  他自己设计这个角色,把他曾经得到的无数的第一嘲笑得无以复加。也许只有岁月的历练才有这个境界,也或者是佛那么教诲。
  
  4.
  是宗师,是大彻大悟者说话,旁人总是认为在说教,然后玩世不恭直当作耳旁风。李连杰本人始终要坚持那么去说,不管别人听进去没有。说了,他起码无愧于心。可惜人们只爱看不断的打斗又打斗,被武者们当作了杀人机器。这是悲哀的。武术的境界其实和做人的境界纯粹的一码事。也许思想只是让人心灵解脱并自由。武术则包含了身体与思想的至高解脱。
  
  李连杰很低调,也爱自嘲自己要快坐轮椅了。他不在乎别人说自己究竟能打翻几个人。这对于霍元甲的境界来说,其实根本不重要。我记得他品茶的场面。所谓的好茶劣茶,不过是人心的判断。好茶劣茶,都是自然的生灵,本身绝无高低贵贱之分。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不强求生活要对我怎么样。生活没有责任为我们而改变。心情愉悦的时候,和友人吃点大排挡其实很开心。我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有的人喜欢走很远很远的路去看异样的风景。我觉得每天的黄昏晚霞就够人无限回味了。随性就好。
  
  5.
  说说电影的本身。
  我觉得人的一生真的很难用一部100分钟的电影来演绎。尤利西斯,还不到一天,结果谁都看不完。
  
  所以人们会觉得这电影似乎有点意犹未尽,面面俱到了一番,结果什么味道都没有吃出来。少有的煽情结尾,其实也不够催泪。也许是剪辑的问题。我其实一直很反感倒叙。把精华的部分提前展现出来,后面的菜是吃不下去的。更何况是霍元甲与四国高手的对决。那场面感觉好像只是电影的一个预告性序曲。
  
  我看过过一部印度的拳击电影。拳击这个东西很难拍的,因为它太真实了。真实的打斗,精彩的也许只是那么几刹那。而那部电影我记得有两个小时。讲述了主角挑战超级拳王的曲折故事。而且大部分都在拳击台上的打斗。这个过程是一点一点积累到高潮的,最后主角被打的几乎变形了,终于依靠意志力最后胜出。那结局是让人十分动容的,紧张到让人闭气凝神,心真的是跳到了嗓子眼。因为主角追求胜利的过程很漫长,也很艰辛。
  
  霍元甲结尾的高潮,被早早的提前到了片头,然后再转入到童年,以顺序的方式蜻蜓点水的道来。最后的擂台上,他直接就来到了最后的日本高手。我当时很期望,期望片头与四国高手的打斗只是个简略的预告,我们需要看见霍元甲如何艰难的取胜,而不是轻松就到了最后。于是这导致最后的煽请缺乏铺垫。
  
  周围观众高喊着“自强不息”。虽然很动人,但是不揪心。面对霍元甲以死为民族争取一个扬眉吐气的机会时,国人内心其实是极不忍心让一个垂死的人上场的。冲突的矛盾在这里。可惜这里渲染的不够充分,节奏太快了点。煽请是一步一步才能达到高潮的。
  
  至于乡下的性格转变一戏,被删减的倒不让人太痛心,还好有完整的DVD可以看。
  
  6.
  李连杰一直用霍元甲的口反复说着,我们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真的如此的。霍元甲打破门户,公布家传绝学,已是打败了千百年来中国武学的陋习。现在好多武术都失传了。想学的学不到,不想学有机会却不学。中国武术只会亡于自己。
  
  而这样一部好电影,也是被自己人阉割了,变得疑似平庸。我在半年前的报道里看见提到了杨紫琼的戏分,说是一个推广武术到奥运会的运动员云云。当时很惊喜。记得在200年北京申办奥运会前,李连杰就曾经提过,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把武术安排进奥运。后来北京失败了,这个想法也就作罢。当时的李连杰拍片也提过他想借机推广武术。后来他参佛,不喜欢卷入争执纠纷,拍着电影也不纯粹为了武术推广。我以为他忘记了这个很美好的梦。
  
  所以看见杨紫琼的报道很兴奋了阵。原来他依然记得那个梦呢。何况后面,奥运也真的要在北京举办了。很好很好的机会,可是载到了自己人的手上。据说删减这个是为了让片子更紧凑好看。其实不是那么回事情的。金刚多长,三个小时,照样卖的好。就算加上那个情节,还不到金刚一半呢。
  
  更何况,近日看了看昆德拉的小说,想到了路过的风景的提法。风景只是偶然在路途上看见的,没有假定,没有计划。但就那么在路途上碰见了,谁都要流连一番。杨紫琼为武术在奥委会上宣传,虽然是文戏,清清淡淡的,其实也正是算这电影的一个很动人的小景色。
  
  5.
   再看看当年同样是李连杰的[精武英雄],感触也是良多。他演的意气风发又自信的陈真。然后打破了霍元甲亲手书写的“忍”。十年后,他穿戴起了师傅的披挂,裱糊上了那个“忍”字,甚至苦口婆心的说,人并没有高低之分,不要复仇,不要加深仇恨。这该是他自己和很多人相仿的心路历程。学生总会大彻大悟后,走上老师的道路。更重要的不是个人恩怨。
  
   所以很喜欢那个星空下打着太极拳的白衣霍元甲,那一刻,人体似乎已经确没有限制了,星空、草地与远山融会一体,身形轻柔舒展,却又蕴涵着源源不断的力量。
我还是蛮能接受平民化的霍元甲的小菜052006-02-06 11:13

其实,说得道理并不全都是浅鲜的中学生程度
品茶一段的哲理还是值得想第二遍的.
最后的星空白衣的霍元甲还是蛮感人的,倒叙的叙事风格让我想起了我喜欢的角斗士,开门回家的场景
倒是孙俪的角色(盲人村姑俨然是个哲学家嘛,而且插秧,做饭,倒水)有点妖了,有点搞笑.
国家电影局那些人只会把无极捧上天,把完整的片子阉割了给我们看,我买了票又被阉了,还真是不爽类~
我的意见强-强2006-02-07 08:11
我认为霍元甲这部影片是按照按照李连杰对武术的理解去拍的,但是每个人对霍元甲这部电影都有不同的理解,
就我理解来看,在乡村的这段戏不太让人难以理解,我看过关于霍元甲的有关历史资料,这一情节完全虚构,而且孙丽的角色给人的感觉太完美了,在那个特定的历史年代是达不到的,还有少年的霍元甲并非像电影中那样年少轻狂.李连杰从一个佛教徒的观点想借用这些来表达 武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生命是大于武术,大于一切的,应该尊重生命的存在.
电影中的武打部分是最出彩的,拳拳到位,现在的华人影坛也只有他们几个人能拍出如此高水准的武打动作了,想到这是李连杰最后一部武打电影就感到可惜,李小龙死了,成龙老了,李连杰也不拍了,谁还能挑起华人武术电影的重担?
电影根本就没有把大师的贡献,在史料中,霍元甲与国父孙中山先生也有过交往,而且孙中山先生曾亲提<精武精神>赠与精武会.
还有一点电影太短和剧情太简单,霍元甲应该是一个民族感特强的人,但是电影只是在最后几分钟才展现一点,我总觉得这部电影还没有足够展现一代宗师的风采,把霍元甲的名字一换,它可以是任何一部武打电影.
《霍元甲》讲述的小律2006-02-08 16:35
其实不是霍元甲,
而是李连杰对自己的回望和反思,
通过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和虚构的情节,讲述出来。

虽然在表达的结构上有一些缺失,
但是,足够真诚,足够感人了。

当电影结束的时候,电影院里少有的安静,没有躁动的兴奋。
很多人迟迟起身,或是因为意犹未尽,或是因为在等待脸颊上的泪水干涸。



对,对,对。我太刻薄了。anothershrek2006-02-08 17:18
还是充分地肯定它的立意!
偶是在chenyan2006-02-08 18:03
大年初二去看的早场, 也够感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