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教育纪录片回来汇报 | 咱老百姓 | 2005-05-23 13:24 |
---|---|---|
昨天和cuiys在盒子咖啡馆观看了教育纪录片,有洗礼的体验。这里我先概要说说,更详细等我利用空闲时间写。 地点:靠近清华东门,找到后发现距理我上班地点很进,走路都可以过去。围绕附近高校资源丰富,所以纪录片以高校志愿者为主。 放片单位:天下溪教育研究所http://www.brooks.ngo.cn/ 其联系各志愿者活动组织,取得播放DV的权利,志愿活动组织现场带来片子播放,播放完再带走,这里不断有其他志愿者活动组织。 片子内容:以志愿者支持教育为核心,基本都是各个志愿活动现场录制,思想上和我们阳光好相似。 放片:通过播放志愿者活动的纪录片,介绍志愿者活动,讨论其中内容,寻找如何将志愿活动做的更好。 昨天的播放数量:下午两个片子,晚上两个片子。 据说今天晚上还有两部片子,片子不错。 这是安猪发的帖子: http://www.brooks.ngo.cn/film05_fysj.htm 周一、三、四、五还有更多的放映,谁有兴趣去? 昨天很吸引我看完四部,更多是对其他志愿者组织活动的好奇,想有所了解。在了解过程中,头脑中不断存在碰撞,有些片子发表了些个人看法,有些片子引起了我的思考,完整的思路等待继续思考,很想以后能写出来自己的想法。 昨天见到的几个组织:希望之光http://www.lohcn.org/ 自然之友(其课程挺好,我们可以借鉴) 北京绿十字(http://www.lsz.org.cn/) ... 阳光去的人太少,我猜测主要是缺乏了解,这里我推荐各位去,我走一回后觉得交通挺好走,但还是需要向阳光地图中心这样的介绍。 |
去听了下午的两个,不错 | code | 2005-05-23 21:57 |
---|---|---|
去听了下午的两个,把一些能引发思考的问题发来共同讨论,我想各人的观点会不一样,但问题是一样的 今天下午去看了这两部记录片,收获是多方面的。 《那些花-广州灯塔计划在大麦山中学支教日记》50min 简介:“希望引领一生”是广东灯塔计划的口号,04年7月一批大学生志愿者们满怀激情到大麦山中学进行暑期支教活动。该片完整的记录了这次支教的过程,也记录这次活动中大学生志愿者们经历的酸甜苦辣及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希望引领的不只是乡村的孩子,也包括这些大学生志愿者们。 《超越世界的村庄》40min 简介:该片记录了一群美国大学生志愿者在中国农村的支教活动。在面对着不一样的国度,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不一样的教育环境时,他们又是如何开展活动,又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面对碰撞与摩擦,一切是否如他们的初衷所愿呢? 第一部是一位当时还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初次拍的, 而第二部是两位在哈佛读书的华人学生拍的作业,选材很好,两种文化的冲突,,美大学生志愿者所住的农家的特点就挖掘出了,使层面不仅局限于支教这个志愿活动,很本土传统的家庭一直是主轴,有女儿出国的留下老两口与一儿子在,有过去曾是富商的大家院留下很多古物和对此以无所知的年青一辈,有信仰基督教的普通农家妇女和缀学的女儿,有受村里人歧视的青年…… 第一部对支教模式的探索,五年间这些大学生及毕业生参加广州灯塔计划建起十个支教点,不同于教学过程他们倾向于短期的支教可开设另外的课程,如影片中的教买卖贸易广告等的就是针对于当地学生的特点的,支教受益的尽管不少人认为是志愿者从中的反思更多所以如何使受益者真正有所得,更切于灯塔计划的口号“希望引领一生”。而阳光前次也曾碰到相似的问题我想也能带来一些思考。 此外支教已经有家访,尽管家访的方式由于刚开始所以向一大堆人到一家然后只是感到这家人也很苦孩子家长都哭了的结果遭到质疑。后来志愿者办的一次名为天亮了的与这些多为单亲或失去双亲的学生的交流活动让我们看到这些阳光灿烂的志愿者后的辛酸,看到开始当孩子们谈到有关家里的问题时大多数都哭了,唯一的一个虽是微笑也掩饰不住其后的悲伤,所以也许这些孩子看到志愿者们在自己成长过程中坚强的一面不知有何感想。 主持人天下溪的一位女士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说她就指出其中给学生军训就让她不舒服,看节目时高大的领导做前排而小孩子们只能做后面,她就觉得为什么要有这种不平等,教育是一种随时的渗入可以在很多小事下就能影响到一个人的观念,此刻所传递的一种平等、自尊、自爱。我想一位理想的教育者就是这样的,启发善诱,平等尊重,亲切,关爱,这样的人往往能在不经意间影响你,而且她也很乐意听取大家的意见。 第二部中那位信基督教的农村妇女坚持不接受同样信基督教的志愿者的十字架项链,她觉得信仰是一种存在于心灵的东西,物质上的不能反应什么,而她丈夫拒绝支援者愿意资助他女儿上学的帮助,他觉得帮女儿上学并不能改变什么除非能走出去过一种不同的生活 至少从影片中看到他们的想法是这样,虽然问题似乎已经超出支教教育本身,比如说我们在我们觉得帮助别人的时候,也许他们觉得自己并不需要这份帮助或并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 这次活动不单是教育还有以后有关文化的。 主持人还补充到影片中并未反映志愿者自己由于这次活动所受到的思想上的冲撞,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两位两位美志愿者由于感到最初他们志愿的初衷由于校领导部分收费而玷污等等不愿妥协而选择中途退出,有人就认为他们不够“成熟”,而她就说这是看“各人想要什么,尊重自己的内心。”志愿更是自愿,而且是双向的? 就像片中一位志愿者在日记中写的:“靠前人的积累我们可以享受物质丰富的生活,而这时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我目前的观点写在blog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