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观摩】30元/张《父亲》4月22日(周... | 南瓜派 | 2005-04-22 14:55 |
---|---|---|
【话剧观摩】30元/张《父亲》4月22日(周五)24日(周日)晚19:30朝阳文化馆 订票联系:小南瓜 66400639(小灵通) 13811798427(建议短信,注明你要的票数) ***因为时间紧,所以要票的请直接和我联系*** 票价:30元/张(PS:这个是包场富余剩下的 特价学生票,原价40元/张,不用学生证,保证可以进去) 观摩时间:2005年4月22日(周五)19:30 和 24日(周日)晚上 共2场 演出地点:朝阳文化馆“9个剧场”之大剧场(京广中心东一站地) 乘车路线:在国贸可以坐公车,京广桥东小庄路口东北角,9、101、112、115、118、718、725、306、342、382、815、846路,小庄站。 【剧目简介及资料】 该剧以一个工人家庭为背景,反映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转型期给这个家庭带来的种种冲击和变化,着力塑造了以“父亲”为代表,能替国家分忧、自强不息的工人群体,高唱了一首催人奋进的当代工人之歌。此剧用现实主义手法讴歌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美德和气节,是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艺术佳作,是一部贴近老百姓、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力作。1999年8月获第六届中国戏剧节金奖;2000年10月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2000年11月获第二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纪念奖;2000年12月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大奖;2001年9月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2001年11月获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2003年10月电影《父亲》参加第27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宋国锋获最佳男演员奖;2004年2月入选“2003—2004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2004年12月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 故事梗概 九十年代中后期,东北工业老城,风雪交加的冬季, 工人村里老劳模、老工人杨万山家正经历着一场从未有过的“大地震”。 老杨家两代人都在历史悠久的老机床厂上班,“下岗大潮”袭来,小儿子杨二强率先下岗,大女儿,厂先进女工杨大玲接着放长假回家,令老两口忧心忡忡。大儿子杨大强即将被提拔为副厂长,这消息给杨家吹入一丝暖意,母亲张罗着家宴想让全家人乐呵乐呵,父亲热心地为大儿子筹划治厂“方略”。不料,杨大强早已看清在机床厂实现不了自已的抱负,向厂里提出了辞职,决定去一家民营厂当厂长。老父亲震怒不已,宣称“兴厂子不要咱们,不兴咱自已跳槽”,否则就断绝父子关系。杨大强不听劝阻,走出家门。 杨家乱套了,老父亲心里仿佛压了一座大山,成天坐立不安。女儿大玲到处寻找工作却四处碰壁,最终她决定上街卖报。她背着报袋步履沉重回到家,向母亲倾诉心头的种种困惑,感叹“人活到四十多岁,难道还要重活一次吗?”多年来按父亲的话做,爱厂如家,想当个好工人,却想不到被厂子抛弃。老父亲听了心如刀铰…… 偏偏此时小儿子二强在外打架闯了祸,老父亲逼他在风雪中罚站,二强却讥讽老头是“四等爸爸”,说他得的奖状证书一文不值,儿女们都恨他。深夜,老杨头默坐在漫天风雪中,心碎了,梦断了,老伴陪着他,两个老人一起回忆起当年当工人时的光荣与辉煌,老伴恳求老头不能倒下,要和她一块渡过这个坎。 二强偷了家里的三千块钱离家出走去关里打工,发誓不混出样不回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强的工厂研制新产品的样品时工艺不过关,而订购的数字机床不能马上到位,客户又急等看样品订合同, 大强硬着头皮回家搬父亲这位“车刀大王”“杨八级”出山。老父亲从大强身上看到了希望,却没有信心拿下这个活,他老了,受过工伤的残手不听使唤了。大强只好去请另外一位老师傅。 老杨头在家偷偷练手劲,还悄悄去车间里试手。他还找人帮他买下女儿的一些报纸到街头代卖,想让生病的女儿早一点回家少挨一会冻。大玲发现后感动不已。大玲经过这一段卖报已经想明白了,靠卖报挣钱不低气,正准备承包闹市区的报亭,卖报也要卖出个样来。二强在外打工期间也发生了变化,他和几个哥们成了城市“蜘蛛人”,成天在高楼外刷大楼,条件艰苦却很快乐。这一切让老父亲百感交加,他决心再度出山,豁上老命也要帮大强搞出样品。一群退休的老哥们也激励他上阵,为他唱起了壮行的京戏。 老杨头过生日了,儿女们陆续回家,二强刷大楼时腿摔断了,架着拐站在老人面前,老父亲深情地背起儿子……二强拿出六千块钱请求父母收下,二老人捧着钱激动不已。大强工厂再次遇上难关:他们用最后一笔资金购买了原材料,却被对方停止供货,全厂面临停产倒闭的危险。大强决定卖掉自已的房子渡过难关,老杨头再次出手,决然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他要孩子们看准了路朝前走,到啥时侯都不能倒下,他这辈子给他们留下的就是一口气,一股子精气神。 大雪飘飘,杨家的小院里窗口弥动着温暖的灯光,亲切、动人。 编 剧:李宝群 导 演:曹其敬(特邀) 副 导 演:高爱军 舞台监督:郎 斌 舞美设计:王继厚 莫 葵 灯光设计:邢 辛(特邀) 音乐作曲:董为杰(特邀) 灯光设计:李京华 道具设计:崔国声 音效设计:吴 疆 赵爱平 演 员:宋国锋——饰父亲 王丽云(特邀)——饰母亲 宋佳伦(特邀)——饰大强 齐昕欣——饰二强 夏 君(特邀)——饰大玲 王 琳——饰大玲 张明亮——饰宝成 杨 倩——饰小芳 宫艳萍——饰莹莹 蒲雅章——饰冯大个子 主 创 简 介 李宝群 编剧 国家一级编剧。辽宁省文化厅剧目室副主任。创作过芭蕾舞剧《二泉映月》;话剧《父亲》、《母亲》、《鸣岐书记》;音乐剧《鹰》;电影《父亲》等多部作品。获文化部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剧协“曹禺文学奖”,中国话研会“振兴奖”,辽宁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全国百名青年文艺家”等多项国家级、省级奖励。 曹其敬 (特邀)导演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美国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作品有歌剧《苍原》、《沧海》;话剧《母亲》、《叫我一声哥》;昆剧《偶人记》、《贵妃东渡》;壮剧《歌王》、《瓦氏夫人》;黄梅戏《徽州女人》、《和氏璧》;越剧《李清照》;甬剧《典妻》等。曾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奖项,并获中央戏剧学院第二届学院奖。导演的歌剧《苍原》被评为2002—2003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剧目。 王继厚 舞美设计 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舞台美术家协会会长,国家一级舞美设计。曾获文华奖、星光奖、金狮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十四次国家级奖励。曾担任十余次大型演出活动的总策划。其代表作先后在布拉格、东京、巴黎、台北、布鲁塞尔等地参加国际大展和学术研讨会。 莫葵 舞美设计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辽宁省舞台美术协会理事。曾参与话剧《伞情》、《鸣岐书记》、《夕照》以及名剧片断《奥赛罗》、《马克白斯》等多部话剧的舞美设计工作。其中话剧《鸣岐书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话剧《夕照》获全国首届小剧场最佳舞美设计奖,并参与多台大型晚会舞美设计。 邢辛 (特邀)灯光设计 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灯光设计进修班,经中国戏剧家协会考试选拔,赴日本东京舞台照明株式会社研修舞台艺术的灯光设计及电视照明。近年来作品涉猎广泛,曾多次获得“文华奖”、中国戏剧节“灯光设计奖”、“中国舞美学会奖”等国家级奖项。还曾在中国京剧节、中国评剧节、中国首届国际杂技节上获奖。他在舞台艺术的风格及样式上把握准确,处理细腻,舞台呈现不拘一格。重在突出演员表演,强化人物的心理冲突及体验。以自己灯光独有的语汇推动剧情发展,拓展人物心理空间。 董为杰 (特邀)音乐 作曲 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现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曲,中国电影电视音乐协会理事。作品涉猎交响乐、室内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戏剧)、广播剧、器乐独奏及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作品曾获中国作曲比赛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和童牛奖、中国戏剧节音乐奖等。 演 员 简 介 宋国锋 饰父亲 国家一级演员。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尖子演员;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被评为“辽宁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同年被授予“辽宁文艺新星”称号;1999年被授予“辽宁省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0年被评为全国文化战线先进工作者;2001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曾先后在《于无声处》、《报春花》、《高山下的花环》、《秦始皇》、《李尔王》、《父亲》、《任弼时》等几十部大型话剧中担纲主角。曾两度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并获“文华表演奖”等十二次国家级大奖;十次获东北三省以及辽宁省大奖。2003年因主演电影《父亲》在第27届开罗国际电影节上获最佳男演员奖。近年来,由他主持创作并领衔主演的大型话剧有五台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奖,并三次荣膺戏剧类榜首。2004年由他导演的话剧《师傅》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导演奖。 王丽云 (特邀)饰母亲 总政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戏剧系。曾获全国首届喜剧小品大赛银奖、优秀创作奖;第三届中国话剧金狮奖;第十届戏剧“梅花奖”;第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演员奖;第三届电视剧“金星杯”最佳女演员奖;在多次全军文艺汇演中荣获优秀表演奖。两次荣立一等功,一次荣立二等功。 宋佳伦 (特邀)饰大强 沈阳军区前进话剧团国家三级演员。代表作品:《炮震》、《陆军少将》、《慧眼》、《半世为人》。曾获全军汇演表演一等奖;第六、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辽宁戏剧“玫瑰奖”。在《日出东方》、《生死十七天》、《公安局长》等多部电视剧中担任主要角色。 齐昕欣 饰二强 国家三级演员。曾荣获东北三省话剧节表演奖、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表演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表演奖、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2004年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表演奖。 夏君 (特邀)饰大玲 大连话剧团国家一级演员。曾获第九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五届中国话剧“金狮奖”、第二届中国话剧“振兴奖”、首届东北三省艺术节表演一等奖、辽宁省中青年演员艺术表演赛一等奖、第二届辽宁戏剧“玫瑰奖”。 王琳 饰大玲 国家三级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在话剧《母亲》中饰演母亲,曾拍摄《山野》、《爱也艰难》、《心界》等多部电视剧。在电视剧《冬暖夏凉》中任主演,获2000年全国电视展播个人表演奖。2004年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表演奖。 张明亮 饰宝成 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辽宁戏剧家协会理事。曾获辽宁省首届青年演员戏剧小品大赛“表演一等奖”、辽宁省第四届“玫瑰奖”、东北三省首届戏剧小品大赛“表演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中国话剧“金狮奖”、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表演金奖”。 杨倩 饰小芳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主要作品《绿荫下的红塑料桶》、《伊索》、《红红的月亮·黑的血》。 宫艳萍 饰莹莹 国家三级演员。毕业于辽宁艺术职业学院。1999年曾获东北三省小品大赛个人表演奖、1999年东北三省戏剧节个人表演三等奖。曾出演话剧《父亲》、《母亲》、《岁月》、《任弼时》等。 蒲雅章 饰冯大个子 国家二级演员。代表作品《小红军》、《儿童团》、《枪》、《山村的孩子》、《南方少年》、《市委书记》、《南园悲歌》、《阿Q正传》等。曾获东北三省小品大赛表演二等奖,并出演《旋转餐厅》、《银锁链》、《蓝眼睛黑眼睛》等电视剧。 职 员 简 介 李京华 灯光设计 国家二级主任舞台技师。参加舞台设计制作及演出工作的话剧有《高山下的花环》、《李尔王》、《鸣岐书记》、《那一年在夏天》、《红红的月亮·黑的血》、《岁月》、《父亲》、《母亲》等。曾获辽宁省舞台美术展览优秀奖、辽宁省第五届艺术节优秀灯光设计奖。 王丽丽 服装设计、化妆设计 国家一级舞美设计。1976年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舞美系。曾在几十部话剧中担任化妆设计、服装设计。曾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奖“文华舞台美术奖”、布拉格第六届国际美术展“金字荣誉奖”、文化部新剧目交流演出“优秀舞台美术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服装设计奖”、东北三省戏剧节“服装设计、化妆设计金奖”、辽宁省戏剧节“优秀设计奖”等奖项。 崔国声 道具设计 国家二级主任舞台技师。主创剧目三十余部,话剧《父亲》浮雕获东北三省艺术节一等奖、道具设计二等奖,话剧《秦始皇》获道具设计三等奖,2004年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舞台设计奖。 吴疆 音效设计 国家二级主任舞台技师。曾担任话剧《慧眼》音效设计,获全军话剧一等奖;在电视片《叶景林》中担任音效设计。 赵爱平 音效设计 音响设计师。曾担任《父亲》、《师傅》、《就不让你蔫悄儿地死》、《凌河影人》等多部话剧的音效设计。 郎斌 舞台监督 代表作品《父亲》获制景一等奖,《任弼时》获制景一等奖。 高爱军 副导演 国家一级演员。曾在话剧《吝啬鬼》、《那一年在夏天》、《父亲》中饰演主要角色,在纪念中国话剧九十年新剧目交流演出中获文化部颁发的表演奖;1994年获辽宁戏剧玫瑰奖;1996年获第三届中国话剧振兴奖;2004年获辽宁省第六届艺术节优秀导演奖。 相关评论 《父亲》让我们泪流满面 2005年4月19日、20日的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1999年盛夏,在第三届东北戏剧节中,话剧《父亲》一炮打红,获得了金奖,不久,又摘得第六届中国戏剧节金冠,接着,《父亲》作为文化部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献礼剧目进京演出,轰动了北京城。此后,又在辽宁各地卷起了“父亲热潮”。舆论各界交口称赞《父亲》是辽宁多年少见的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艺术佳作,是一部贴近老百姓、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力作。 《父亲》全剧虽没有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强烈的戏剧悬念,但以其戏剧语言的生活化、演员朴实无华的表演,把原汁原味的生活形态逼真的表现出来。 而其思想内涵又是深邃的,表现了当代中国工人已不再依赖工厂,依赖组织的独立人格去挑战自我,更新自我,实现了人的精神价值的超越。同时,他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分化瓦解、父权家庭的崩溃、家族式、宗派式的工厂文化心态的解体、呼唤建立新的道德体系等等文化的发掘,都是创新之笔,也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更本质的意义是,《父亲》勇于直面“下岗”这一敏感的社会问题,塑造了以“父亲”为代表,能替国家分忧、自强不息的工人群体,高唱了一首催人奋进的当代工人之歌。 主演父亲的宋国锋,被专家称为“无技巧表演”高手。熟悉话剧的人,没有人不知道宋国锋的。 他是国家一级演员,第五届梅花奖得主,辽宁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当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萌生编排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工人生活的戏时,朱鎔基总理对此给予了很多关心和支持,他说,“辽宁做了一件大好事,一定要排好,到时我去看。”为了演好“父亲”,接近角色,宋国锋每天有意识地起大早到公园,到那些扎堆儿锻炼的退休工人中和他们聊家常,寻找他们语言、形体上的特征,根据剧情仔细揣摩,设计“父亲”。第二幕排完了,他请文化厅有关领导和专家观看。著名演员李默然当时就说“宋国锋让我吃了一惊。我原来担心他不像工人,怕砸了,现在看很成功,在表情上是一次飞跃。” 《父亲》公演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人民日报》以《活着,要的是一股心气儿》,称其“表现了人的生命体中的一股心气儿,即由诚实、勤劳、不向命运折腰、靠自己双手去开辟光明前景等特质组合而成的一种生命驱动力。”而反映最强烈的是剧场效应——观众对《父亲》的痴迷与喜爱。在北京人民剧场演出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在中共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和省长张国光的陪同下观剧。看罢剧后,他异常激动,走上台祝贺,说:“感谢你们给首都带来一出好戏,看了这个戏好像回到了东北,又回到了工厂,你们其中的人物和语言都是那么自然、新鲜,你们真实地描绘了这个老工人的本色,反映了普通工人家庭维护全国大局的可贵精神……” 父亲在北京演出时,中央戏剧学院徐晓钟教授带领表演班的学生看戏, 有意让他们学习《父亲》朴实无雕饰的表演艺术,并盛情邀请宋国锋、导演丁尼、编剧李保群到学院讲学。首都戏剧界的专家认为,《父亲》是近年中国戏剧难得的一台好戏,它吹来了一股新鲜空气,打破了以往浮在生活表面表现改革的模式话、概念化套路,笔触深入人的内心世界,挖掘出改革冲击民众心灵、重塑民族精神的深层内涵,并以有血有肉的艺术魅力征服观众,赢得了市场。 至今,《父亲》已演出400多场,市场前景看好。 那么《父亲》的成功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对于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自身而言,在创作演出《父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收益与思考。一是发扬了辽宁人艺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把艺术表现领域拓入了广阔的生活领域,并引向了以人为本的社会心灵。二是创作人员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时代变革,倾听民众呼声,理解民众苦衷,努力开掘出社会底层心态中最美好的东西,即豁达向上、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三是《父亲》努力贴近老百姓,塑造了受老百姓喜欢的艺术形象,赢得观众与市场。四是辽宁人艺有一大批演技高超的艺术家,像饰演父亲的宋国锋演技炉火纯青,毫无表演痕迹,进入了用心演戏的无人之境。还有其他一些演员的表演也令人称道。五是艺术创新,《父亲》在平凡的生活中开掘出深刻的主题及新意,多角度地展示多元的社会心态,且进入文化的审美境地,使作品成为有深层文化意蕴的厚重之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