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4-10


可爱的老头——《比我老的老头》读书笔记安猪2004-10-11 00:04
人老了一般不可爱,因为可爱不同于经验,经验可以日积月累,而可爱就如同牙齿,总是日渐消磨。孩童中十个有九个可爱,皆因未受环境荼毒之故。年纪渐长,社会的作用越大,一个人身上的可爱之处便越来越少。等到年老,许多得失固然看淡了,但也只是平和而已,远远说不上可爱。这其中的不同,就如同被磨得溜圆的石头和晶莹剔透的珍珠之间的差别一样。也就是说,可爱应该有这样一种特性,它能散发出温柔喜悦的光芒,就如同婴儿烂漫的笑容——这种光芒能照亮黑暗,让我们看到这世界美好的存在。

黄永玉先生是个可爱的老头子,这是我看完他的书《比我老的老头》后得到的结论。坦白地说,在看这本书前,我对他的印象并不深刻。众所周知,黄老先生是大画家,但遗憾的是,他的画我只看过两幅,碰巧是我不那么喜欢的风格。那是配在沈从文《湘行散记》中的两幅丙稀画,画的是湘西的风景——沈是黄的表叔,湘西是两人共同的故乡,这样的搭配自然大有渊源。画很精致,也很清晰,只是从艺术的角度看来——以我不入流的眼光——两幅画似乎过于写实,少了点意境。故乡,尤其是童年的故乡,应该是醉里挑灯的朦胧,又或是望尽天涯的苍茫,如果太过真切,如同小学抄写本上的笔划那样一丝不苟的话,是会失去许多美感的。

自然,我尚未完全有资格批评黄老先生的画(如果不是完全没有资格的话),交待以上事实只是想说明,我对黄老先生的文章并没有先入为主的喜欢或推崇。何况,从凭借已有的声誉涉足自己不擅长的行当这个角度来看,画家作文跟赵薇唱歌的性质是一样的——对于赵薇的歌,我一向颇不以为然,所以理所当然的,当我从三联书店的书架上拿起这本《比我老的老头》时,心里也不抱什么期望。只是,当我翻开这本书,当那些鲜活的文字一下子跳入我的眼帘,我才发现——黄老先生的文章,简练,传神,质朴,大气,居然是难得的好文章。

以下面这段为例,描写三位画家的:

“这三个家伙都长得他妈的俊:叶浅予高大象匹马,还有撮翘翘胡子;张乐平的鼻子、额头上撮起的头发神气之极,象只公鹿;梁得所腰上有根细细的白带子跟着飘,像个洋神仙。”

寥寥几笔,形神兼备,仿佛国画中的写意,只是轻松几下提按,便将人物的神态勾勒得活灵活现,真叫人拍案叫绝!三个比喻就不必说了,就连“他妈的”这个词,用得也恰到好处,痛快淋漓之至。我看过不少作家的作品,功力固然深厚,但在一个圈子里浸淫久了,文字就有了定势,于是言语间总不自觉地透着一股酸气,不够痛快。反倒是黄老先生的文章,也许不那么注重布局谋篇和文字的承接,却另有一种直舒胸臆大气磅礴的美。这倒是许多作家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了。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我不打算在黄老先生的笔法上耽搁太久——黄老先生的笔法虽然高妙,但笔法高妙却不能成为推荐一本书的理由——除非我推荐的是《中学生作文选》,而且读者碰巧有提高作文水平的意愿——推荐一本书,对我而言是因为它给了我某种程度的启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我们还是把注意力集中到内容上来为好。简单说来,这本书——《比我老的老头》——是一本回忆师长的文章集。作者回忆的对象包括钱钟书、沈从文、张乐平、李可染、林风眠、寥冰兄等等长辈,这些人有的比黄老先生出名,有的没有黄老先生出名,但无一例外的都比黄老先生老。黄老先生写这些文章时已经快八十岁了,在一个这么年纪回忆比自己还老的老头——从一个中国人传统的宿命观点来看——无疑会生出许多感慨和惆怅来。以黄老先生这样的身份以及他回忆的对象,他无疑有足够的权力去惆怅甚至哭泣。但是,他没有这样做。纵使是那些深刻改变过他人生的变化,例如文革,他也没有过多地着墨于苦难及对这些变化的议论——我们知道,对这些变化的议论往往意味着批评甚至愤懑——相反,在整本书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对生命中美好片断的回忆。即使在这些美好回忆的侧面折射着那个时代残酷的白光,让人心酸不已,但我们依然看到,在黄老先生眼中,就算是在最残酷的环境下,依然存在着人性的美好。

在《大家张伯驹先生印象》中,黄老先生写道:

“四害伏法,伯驹先生及碌碌众生得活。月入八十元与潘素夫人相依为命。某日余携妻儿赴西郊莫斯科餐厅小作牙祭,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寞,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四片,菜酱小碟,黄油二小块。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手巾一方,将抹上菜酱及黄油之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群中缓缓隐去。余目送庄严背影,不忍它移。……夫人国画家音乐家潘素系余同行。老人手中之面包,即为其带回者。情深若是,发人哀思。”

记录爱,而不是记录恨——这并非黄老先生天性麻木或者缺乏勇气,不敢批判过去的错误,而是,对于这样一个经历了人世变换的老人来说,他知道什么才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作为对比,他也显然知道什么不过是生命中的过眼烟云)。于是,他更多地把自己的精力集中到了思念、感激和爱,而非议论、抱怨和恨上面。尽管那些负面的情绪看来如此理所当然,但是,是感激和爱——而不是抱怨和恨——让自己成长,成就了今日的自己,同样的,也是感激和爱留在了生命中,成为了生命最宝贵的回忆。

于是,他的可爱便水到渠成了。

在《我少年、青年、中年、暮年心中的张乐平》的结尾中,黄老先生写道:

“……要是他健在多好!让我陪着他和雏音嫂、绀弩、沈表叔、郑可诸位老人在我意大利家里住住,院子坐坐,开着车子四处看看、走走多好!这明明是可以办得到的,唉!都错过了。年轻人是时常错过老人的。

一梦醒来,我竟然也七十多了!他妈的,谁把我的时光偷了?把我的熟人的时光偷了?让我们辜负许多没来得及做完的工作,辜负许多感情!”

是的,人就该这样强烈而纯粹地活着,不管年纪多寡,不管命运如何。若我能活到这么老,我也要痛快地喊一声——他妈的!



访问中的一段话安猪2004-10-11 00:07
记者:在《比我老的老头》中,您记述了很多“文革”中的人和事,您也蹲过牛棚,如今虽然很享受生活,但毕竟那是不忍回首的十年,您如何看待那段岁月?

黄永玉:今天应该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那段日子,甚至都没必要用文字再记录了,要像上帝看待尘寰一样用怜悯的眼光来看,什么苦难不苦难,人类历史上不止这一段是坎坷。人不能陷在其中不能自拔,去诅咒有什么意义?
呵呵_华_叔_2004-10-11 19:33
有趣。

极为好奇,想知道大家到了80岁都会是什么样子。

和一位80岁的清醒老人交流,一定会很有收获吧?
yihua的意思好像是说CuteSky2004-10-13 14:41
80岁就不大可能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