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4-08


我们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安猪2004-08-22 14:59
我们的孩子(指贫困地区的孩子)真正需要什么?这是我看书时突然跳出的问题。然后,我搜索了我的经验,发现我对此完全一无所知。我看过不少介绍贫困地区情况的文章,也了解过不少的助学性志愿项目及网站,发现里面并没有对孩子具体需求的描述。一般的,里面的大部分内容是:“我们”捐赠了多少图书,“我们”建立了多少图书馆,又或者“我们”捐助了多少贫困儿童……遗憾的是,这里面一切的视角都是——“我们”

如果我们无法确切知道孩子们的需求,那么我们怎么知道正在做的是一件正确的事?

也许这与志愿者个体志愿行为的动机有关。大部分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主要动机是做好事奉献爱心,这无可厚非,但若将个人动机上升为志愿组织行为的动机,则会存在以下两个潜在问题:

1、我们给予的是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吗?打个比方,在城市的地下通道我们看见一个乞丐,觉得他很可怜,于是扔给他一块面包。我们认为他要解决饥饿问题,我们给他的正是他想要的。但是,这个乞丐真正想要的是解决这顿的饥饿,还是想这辈子不再挨饿,甚至是想独立而有尊严地活着?

2、我们怎么知道我们的方法是正确的?还是上面的例子,我们扔下面包的行为,是解决这位乞丐困难的最好办法吗?我们在扔下面包时,有没有增强了他的依赖感,有没有侮辱了他的自尊,有没有增加了他对世界的仇恨?

遗憾的是,我们在扔下这块面包前并没有仔细去思考以上的问题。于是,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做的,只能保证这个乞丐这顿不再挨饿,我们无法保证乞丐以后的生活,也无法保证他的孩子以后还会不会沦落为乞丐。

一个例子是西藏地区的儿童乞丐问题。这个问题在阳光志愿者论坛上讨论过,兹引用如下:

“拉萨是我见过的乞讨者最多的城市。大量的藏族小孩缠着你,向你要钱要铅笔。这点在我后来的西藏行中得到进一步强化。你觉得这样是好是坏?”(yihua)

“这20天,我们所到之处,到处是乞儿,比起北京可是多太多,可悲的是乞讨者小孩子居多,可以说所有的藏区小孩几乎都有这种倾向,每到一个村子,一个牧区,就会有成群的孩子伸手向着我们叫,马尼,马尼,有时侯是要钱和铅笔,据说铅笔会转身卖掉。 昨天还碰到一个貌似很天真的孩子主动要我给他拍照, 拍完后伸手向我要钱,我没有给,他跟我走了很远,最后天真的面容消失了,脸上带着一丝怨毒离开了。这事对我的震动很大。

不管是父母教唆还是当地风气,实在不可取,这些孩子可是未来西藏的主人,真的养成这种习惯,而且决不是个好习惯,这个民族的未来将会怎样?

奉劝大家即将或者准备进藏的, 尽量不要再给他们东西或钱了。”(zwt73)

“也许是因为自助游功略的引导吧,几乎我看到的每一本功略上都说去西藏的时候应该带一些铅笔和糖果,分发给沿路遇到的乞讨的孩子,因为你的一点付出对孩子也许意味着很多。

为这样的可能而鼓舞,我也准备了一些东西带到西藏,并尽可能分发给特别偏远地区的小孩,和我们同行的香港朋友更是准备了大袋的圆珠笔和糖果。然而情况确实如小麦所说的一样,这样的施舍已经使乞讨变成了旅游线路沿途许多孩子甚至是大人的习惯,拍照要钱也是随处可见。当我在羊湖边一条人烟稀少的路上碰到两个孩子追着我们说1块钱1块钱的时候,不由自问在大批旅游者涌入的时候,城市人所自以为的爱心给西藏带来了什么??

同意小麦的观点,这种短视的爱心不应再被鼓励。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然创造出了绚烂的文化和物质财富的藏民族,不应该被这样的爱心去腐蚀民族的未来。”(cuiys)

“我的看法是,这样的捐助行为最好能有系统的引导,以便把物品带给真正有需要的人们。按照莫菲定律,当你不能控制捐助的后果时,通常会发生最坏的后果。:)

前面有一句评论得很精确:“自以为是的爱心”——当一个人行为的出发点是“自我”时,那么他行为的结果必然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例如“自我的爱心”、“自我的满足感”等,而不会是对象利益的最大化。我想这可以作为旅游者的“爱心”导致乞丐问题的一个心理解释。”(安猪)

这件事给我们的经验是什么?

1、对个人来说,跳出自己的“爱心”,多从长期和系统的观点去理性思考自己的行为是有益的。

2、对组织来说,如果我们只是让自己的动机去指引行动,那么后果很有可能是象上面的例子一样,给一个地区的儿童带来想像不到的破坏。

关键的是,绩效是一个组织生存与否的最重要衡量标准,即便是志愿组织也不能长期回避这个标准的检验。

所以,检验一个组织的标准,不在于它“做”了什么,而在于它“达成”了什么。例如,评价一个企业,不在于它生产了多少产品,而在于它获得了多少利润。同样的对于志愿组织,我们存在的基础不在于做了多少件做好事又或是奉献了多少爱心,而在于我们用行动为孩子们带来了怎么样的改变,帮助孩子们实现了多少梦想。

所以我们工作的中心,必须是孩子们,而不是“我们”。

是以为诫。



已读chenyan2004-08-22 18:09
掌声鼓励
正确咱老百姓2004-08-23 09:31
赞赏:“对于志愿组织,我们存在的基础不在于做了多少件做好事又或是奉献了多少爱心,而在于我们用行动为孩子们带来了怎么样的改变,帮助孩子们实现了多少梦想。”
真好啊清香2004-08-24 02:43
我看到,安猪又进步了!!!
大家都说好呀呀2004-08-24 12:45
回家好好看看
PS:清香今天你进步了嘛?
引人深思gracekiller2004-08-28 10:31
我们号召捐赠的东西,是否真的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呢?
矛盾……snowlotuscc2004-08-28 22:14
值得深思!
chenyan2004-08-29 00:32
这一年来,grace同学,不仅摄影水平提高了.....
转贴一篇安猪2004-08-30 11:48
藏区某些地方的民风败坏跟游人胡滥施舍有关


这次进藏区80余天,行程5000公里,骑车从青海穿越西藏至云南,
沿途经历藏区接触藏民无数,直接感触便是如今的藏区民风在变
坏,总体上已慢慢脱离很多人心目中满怀信仰质朴无华的藏民形
象。但并不是说所有的藏民都已经变了,有些地区的人们仍然保
留些许质朴可爱之处。但不良变化是明显的,主观地去美化也没
什么意思。

民风的变化应该说跟外界的影响有关系,尤其是游人有意无意的
行为影响。


很多人行走在西藏始终笼罩在一种“有钱人视察贫民”的状态中,
他们总以为眼前这帮脏兮兮的人是贫穷困顿的一族,动辄就以施
舍来给自我营造一种愚蠢的“发达地区来客”的优越感。

不否认西藏存在贫困地区。然而多数地方尽管物质匮乏,生活方
式简单,但那里的人们从来就是自给自足、快乐安闲地过日子,
生活虽简单却并不是我们感受的艰难困境。有些藏族地区则根本
不能说是贫穷,他们只是习惯了周围看似简陋的生活环境。别看
他们住的低矮的土房子、黑漆嘛乌的帐篷,也别看他们身上几年
都没有洗过一次的藏袍,他们从脏兮兮的袄领子中掏出一串东西,
可能比你们全家的家当都值钱!随便打开一个铁盒子就有几千上
万元的虫草药材。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价值,用汉人的价值观来衡
量藏人非常愚蠢。

藏族人的金钱价值观是很独特的,在我80余天的行程中也感悟到
些许,颇有意思。但在此就不想细讲免得离题太远。可以肯定地
说跟汉人的金钱观不一样。你可能认为自己很有钱,对他们来讲
则完全有可能把你看作一只能拿出些钞票的“玩意”,就跟自家
畜栏里的牛羊一样,说剪毛就能剪毛,要挤奶就能挤奶。

藏民缠着游客要这要那,不光是在旅游热点区域,山区也能遇到,
因为他们心中已经形成这么一种概念了:这帮摇头晃脑自以为是
的红花绿帽的傻X身上“钞票多的很”。

所以后来有一些“有素质”的驴子认识到这一点,或者他们天生
素质更“高”一个层次,反正是极力主张不让铜臭污染纯朴的藏
民的神圣心灵。因此他们跟我跟其他人说:别给钱,应该给东西,
买些铅笔橡皮本子之类的分发给藏区的孩子,小礼物送给妇女老
人们。

别说,当时真还挺赞成这种方式的。想想,这有多高尚多有品味
啊,铅笔橡皮,嘿,还TM直接跟文化教育有关呢!

可惜的是走时尽量地精简驮包,内裤都精简到一条,自然就不敢
奢玩“品味”了。

结果走到川藏线上的某个景色美丽的乡村,原本是边骑车边欣赏
很不错的田园景色,甚是得意的时候,却没想到发生的小事让我
颇扫兴。

先是遇到一个小男孩,冲我厉声问道:

“嗨!有没有铅笔!”

“没有……”我好笑怎么还有这样的孩子。管他呢,反正是个孩
子,也没怎么理他。

“嗨!有没有铅笔!”背后又是一句。

“没有!”我赶紧急踩几下,尽管后面不断传来“嗨嗨”的追问,
只能是装作没听见。最后是一句听不懂的藏语,估计不是什么赞
美的话。

没走多远,又出现一个小姑娘,也就上小学一年级的样子,竟然
是用一种毫不客气的口吻冲我大喊:

“嗨,拿铅笔来,快拿铅笔来!”并且是跟在我车后一溜小跑一
句接一句地喊。

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就是再热爱学习也不能这样啊!

对面来了一辆墨绿色的丰田吉普车在我不远处停下,车窗玻璃徐
徐放下,露出身穿鲜艳冲锋衣的几个身影和几张带墨镜的白生生
的脸,一只小白手里拿着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冲藏族小姑娘晃了
晃。小姑娘丢开我直奔“小白手”而去。

吉普继续往下开了一段到刚才冲我叫的小孩处,还是一支铅笔一
快橡皮的“小白手”晃了晃。如此这般凡是路边的孩子人人一份。

……

还是在川藏线上的某地,凡经过一处村庄,大人孩子都冲我喊着
“嗨喽、扎西德勒”之类的,我太高兴了!这儿民风真好!不由
得高兴采烈地挥手致意。再看看他们,真奇怪为什么都摆出同样
的手势:两手平伸然后两拇指向前钩几下,上至老太太下至小孩
都如此。

后来休息的时候问当地人,说那是向你要礼物。钩拇指是“咕吉
咕吉”的意思。不用问平伸两手是“要”的意思喽,靠,我还以
为是向我献一条无形的哈达的呢!

……

车友告诫我,川藏线上的某地小孩“顽皮”得很,抓住车子抢东
西,或装作帮忙推车借机偷东西。看到一群小孩聚集一定要快速
冲过去。

还没到那个地方,同伴的一些小物品就被一帮孩子借帮助推车之
机顺手牵羊了。

……

8月9日,翻越白马雪山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而且下山的弹石路
非常难走,当天赶不到东竹林寺了,便打定注意要就近借宿。远
处出现的几点灯火还以为是一个小村庄,走近知道是一所学校,
而且还有一位英国女教师。

珍妮老师已经在这偏远的山里义务执教有一段时间了,这是一所
完全由外界资助的慈善学校,所有在此就读的藏族孩子都免费吃
住学习,这一切都是靠珍妮在一边教书一边里外张罗着。当晚我
就在他们的“伙房”地上打的地铺。

第二天清晨,我看清楚了整个学校的面貌,三、四间用木板搭建
的简易校舍,包括我昨晚睡觉的既当食堂又是伙房的屋子。珍妮
告诉我说这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建的。她的计划是两年内把它们
都换成石头房屋。

那晚跟珍妮谈了很多问题,当然包括上面那些路上见闻。珍妮说
那都是我们这些外来人造成(影响)的。她用了“我们”,我想
也一定包括她自己,也许她本人也有过此类遭遇。问她,她说有,
学生当中就有些类似行为。但她说自己会及时让他们知道那样做
是不应该的,还有,她的所有付出都力图让孩子知道必须以用功
和努力成为好孩子为条件。所有这一切应该是帮助,而不是施舍。

写到此,我想我该阐明自己的看法了。我是不赞成“小白手”们
的做法的,还有那些自己觉得有钱,到处胡滥撒钱撒物的“老外”
以及“老内”们。我真不知道那样做的积极意义有多大,除了满
足他们的“有品味的小资”虚荣心之外,或许他们的丁点善意还
可以肯定,他们完全可以把这些钱或物直接送到教育落后的山区
学校里去,顺手的事,有些学校就在公路旁边,下车撒泡尿的功
夫就做成了。几十元、几百元或者几本旧书几包作业本,甚至一
袋面粉一包酥油对那些真正需要的人们都是有帮助的。

有从滇藏线进出西藏的驴友可以在白马雪山下那个“大众慈善学
校”停留一下,如果有很多时间可以支配,在那里当几天教师也
是不小的功德,学校目前没有汉语老师。或者给孩子们带点有用
的学习用品,甚至几斤蔬菜几斤肉都可以。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十
分艰苦,每天早上6点半自己劈柴生火做早饭。早饭是白水煮面疙
瘩,基本没有什么菜。

学校在奔子栏和白马雪山之间,距奔子栏30公里左右,距东竹林寺
十来公里,正好在柏油路与弹石路的交接处,路边有块牌子写着
“白马雪山大众慈善学校”。

那里有几个真正喜爱读书的藏族孩子,很懂事,很优秀。

放下小资和施舍者的架子,真诚地去帮帮那些爱学习的孩子吧!
别再有意无意地直接或间接地败坏藏区的风气!


肥狼2004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