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4-06


zt-->怀沙chenyan2004-06-21 16:18
怀沙
夫国民发展,功虽有在于怀古,然其怀也,思理朗然,如鉴明镜,时时上征,时时反顾,时时进光明之长途,时时念辉煌之旧有,故其新者日新,而其古亦不顾。

屈原最后是以自沉完成了他的一生。在生死观上,表现了他不欺其志的精神。在苟活与自沉之间,他毅然选择了后者。“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这是经过深入思考,镇定的说出的,而不是一时的冲动。他要保持美好的品质便不能被浊世所接纳,这个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只有一死来表明自己的正确与忠诚。

《九章》是九篇作品的集合,朱熹说“屈原既放,思君念国,随事感触,辄形于声。后人辑之,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于一时之言也。”(《楚辞集注》)。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怀沙》显然是绝笔,但是被安排在中间,如果是屈原自己,就不应该这样安排。《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曾提到《哀郢》、《怀沙》,而未提到《九章》的名称。所以《九章》可能是后人编辑屈原作品取的名字。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全录《怀沙》,接着说“于是怀石,遂自沉汨罗以死。”东方朔《沈江》也说“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朱熹《楚辞集注》说“怀沙,言怀抱沙石以自沉也。”从上面可见怀沙之意即怀抱沙石也,古人沙石未细加区别。后来汪瑗、蒋骥等人提出“怀沙”即怀长沙之说,认为长沙是熊绎始封之地,为楚之旧都。姜亮夫《屈原赋校注》也认为“蒋说大致可信;而以沙为长沙,尤为特见;定此篇写作时期在涉江,哀鄙之后,悲回风,惜往日之前,亦允当不可易。此章言已虽放逐,不以穷困易其行;小人蔽贤,群起而攻之;举世之人,无如我者,思古人而不得见,伏节死义而已!” 但是据《后汉书*南蛮传》“吴起相悼王,南平蛮越遂有洞庭、苍梧”,如此看来熊绎封地之说不可靠。所以还是我认为怀沙即怀抱沙石之意。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眴兮杳杳,孔静幽默。郁结纡轸兮,离慜而长鞠。抚情效志兮,冤屈而自抑。刓方以为圜兮,常度未替。易初本迪兮,君子所鄙。章画志墨兮,前图未改。内厚质正兮,大人所盛。巧倕不斲兮,孰察其拨正。玄文处幽兮,矇瞍谓之不章;离娄微睇兮,瞽以为无明。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凤皇在笯兮,鸡鹜翔舞。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任重载盛兮,陷滞而不济。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重仁袭义兮,谨厚以为丰。重华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古固有不并兮,岂知其何故也?汤禹久远兮,邈而不可慕也?惩违改忿兮,抑心而自强。离慜而不迁兮,愿志之有像。进路北次兮,日昧昧其将暮。舒忧娱哀兮,限之以大故。
乱曰:
浩浩沅湘,分流汩兮。修路幽蔽,道远忽兮。怀质抱情,独无匹兮。伯乐既没,骥焉程兮。民生禀命,各有所错兮。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曾伤爰哀,永叹喟兮。世浑浊莫吾知,人心不可谓兮。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

“滔滔孟夏兮,草木莽莽。伤怀永哀兮,汩徂南土。”描写的时令与屈原死于五月五日的传说是相吻合的。全篇表现了他追求真理,面对死亡的态度。“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面对生死抉择,孔子的“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屈原的“知死不可,让愿勿爱兮。“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夏明翰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几千年来始终贯穿一种民族精神。到了今天,与过去的时代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但是民族的优良传统的巨大作用是无庸讳言的。

屈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他的爱国主义有着他所生活的时代规定的内容。但是这种精神,却可以贯穿时间和空间,深深影响着后人。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