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4-05


黑羊(ZT)安猪2004-05-08 00:38
从前有个国家,里面人人是贼。

一到傍晚,他们手持万能钥匙和遮光灯笼出门,走到邻居家里行窃。破晓时分,他们提着偷来的东西回到家里,总能发现自己家也失窃了。

他们就这样幸福地居住在一起。没有不幸的人,因为每个人都从别人家里偷东西,别人又再从别人家里偷,依次下去,直到最后一个人去第一个窃贼家行窃。该国贸易也就不可避免地是买方和卖方的双向欺骗。该国政府也是个向臣民行窃的犯罪机构,而臣民也仅对欺骗政府感兴趣。所以日子倒也平稳,没有富人和穷人。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人到了该国定居。到了晚上,他没有携袋提灯出门去偷,而是呆在家里抽烟读小说。

贼来了,见灯亮着,就没有进去。

这样持续了有一段时间。该国的人感到有必要向他挑明一下,纵使他想什么都不干地过日子,可他没有理由妨碍别人干事。他天天晚上呆在家里,这就意味着有一户人家第二天没了口粮。

诚实人感到他无力反抗这样的逻辑。从此他也像他们一样,晚上出门,次日早晨回家。但他不行窃。他是诚实的。对此,你是无能为力的。他走到远处的桥上,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每次回家,他都会发现家里失窃了。

不到一个星期,诚实人就发现自己已经一文不名了;他家徒四壁,没有任何东西可吃。但这算不了什么,因为那是他自己的错。不,总之是他的行为使其他的人很不安。因为他让别人偷走了他家的一切却不从别人家那儿偷任何东西。这样总有人在黎明回家时,发现家里没被动过————那本该是由诚实人进去行窃的。

不久以后,那些没有被偷过的人家发现他们比别的人家富了,就不想再行窃了。糟糕的是,那些跑到诚实人家里去行窃的人,总发现里面空空如也,因此他们就变穷了。

同时,富起来的那些人和诚实人一样,养成了晚上去桥上的习惯,他们也看河水打桥下流过的情形。这样,事态就更混乱了。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人在变富,也有更多的人在变穷。

现在,那些富人发现,如果他们天天去桥上,他们很快也会变穷的。他们就想:“我们雇那些穷的去替我们行窃吧。”他们签下合同,敲定了工资和如何分成。自然,他们依然是贼,依然相互欺骗。但形势表明,富人是越来越富,穷人是越来越穷。

有些人富裕得已经根本无须亲自行窃或雇人行窃就可保持富有。但一旦他们停止行窃的话,他们就会变穷,因为穷人会偷他们。因此他们又雇了穷人中的最穷者来帮助他们看守财富,以免遭穷人行窃,这就意味着要建立警察局和监狱。因此,在那个诚实人出现后没几年,人们就不再谈什么偷盗或被偷盗了,而只说穷人和富人;但他们个个都还是贼。

惟一诚实的只有那个诚实的人,但他不久便死了,是饿死的。



较真一下原子2004-05-08 15:03
如果城里的人都是偷和被偷的循环的话,把这个诚实人排除在循环之外不就可以了?嗬嗬!
较真不成立安猪2004-05-08 18:29
违反了文章的规则。:)

这是一个寓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它。
我的理解是原子2004-05-09 09:00
社会是一个生态系统,不断地在寻找系统的平衡。
那么安猪2004-05-09 09:41
寓言中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型?
参考安猪2004-05-10 23:29
诚实的人都该死?——读卡尔维诺的《黑羊》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9.3

卡尔维诺的寓言小说《黑羊》透露着这样一种雄心:就像巴尔扎克当年用笔征服欧洲一样,他似乎也在雄心勃勃地用笔征服我们这个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世界。事实上他的雄心不仅在他最初的写作中初露端倪,而且在他的身后变成了现实。假如他尚健在,诺贝尔文学奖是非他莫属的。卡尔维诺与博尔赫斯被世界文坛公认为“作家的作家,”他的名字和作品已经成为当下的一种时尚。

《黑羊》是一篇仅有千余字的小说,小说充满了悲怆和无奈的情绪。我们的阅读快感会很快被我们的尴尬和苦涩所取代。从来没有人达到这样的写作高度,在1000多字的文字里能够完美地展现我们这个世界的荒诞、冷酷、凶残、粗暴、专制、掠夺的属性。而且,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卡尔维诺轻而易举地卡住了我们这个时代和我们卑劣人性最敏感的神经,使我们的隐痛变成血淋淋的伤口。我们甚至还可以设想,文明的进程从来都是以牺牲那些不应该牺牲人的生命和利益为代价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牺牲是公众共谋的结果。因为,我们都是《黑羊》小说中的“贼”或者强盗。

卡尔维诺令人惊讶地在《黑羊》之中塑造了一个子虚乌有的国家,这个国家所有的人都是贼。他们幸福而又祥和地居住在一起。但是每到晚上,他们就去偷别人的东西。甲偷乙,乙偷丙。每个人拎着偷来的东西回家时就发现自己的家里也失窃了。我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国家和我们现实社会有如此众多的相似之处,因为我们的幸福对大多数人而言是建立在公众的道德、公众的伦理以及现存的秩序的认同的基础之上的,其中还包括了公众的生存方式、公众行为的标准等等。假如我们把人生和社会视为一种游戏,那么游戏的规则则是需要每个人都自觉遵守的。谁违反了游戏的规则,谁就会得到相应的惩罚。《黑羊》之中的那个诚实的人的下场就是如此的。也就是说,诚实的人都该死,因为他们不得不死!

诚实的人来到这个国度,很显然他是想努力适应这个国家的伦理道德以及人们约定俗成的生存方式的,所以也像大家一样晚上出去了。不过他是站在桥上看流水,给贼留下行窃的机会,但却不肯去偷别人的东西。他的良心和道德不允许他去干那种邪恶的勾当。其结果是,最后他家徒四壁,不得不郁郁而死,他是被饿死的。之后,这个国家有了法律,有了监狱,也有了贫富差距,有了穷人和富人两个阶层。富人雇穷人看护自己的财富,雇穷人再去偷东西。一切的和谐都不存在了,人们的幸福观也不相同了。法律和监狱维系着一切的一切,以保证富人及时行乐花天酒地的利益不受侵害并行使着自己的权利,保证穷人越来越穷,但不至被饿死——这一条尚不能确定。我们很容易联想到“多元化并存”这个词语里虚浮的苍白,也就是说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富人该富,穷人该穷,而诚实的人该死。

卡尔维诺揭示了文明社会在华丽外衣之下掩饰着的卑鄙和龌龊,罪恶与冷酷。他似乎想说明:法律是这样产生的,监狱是这样产生的,国家是这样产生的,贫富阶层是这样分化的,文明是这样进步的……我们由此会联想到恩格斯那篇著名的理论著作。卡尔维诺就是想剥开文明的外衣,让我们看到文明巨大的缺憾。在一个开放和文明的国度里,自由、公正、宽容是最重要的,这是社会和国家所能给予每个人提供幸福保证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承诺。但是,文明的历史似乎都是以牺牲少数人的利益甚至是生命来保全大多数人的利益的。那个诚实的人难道不是人类历史上献出鲜血和生命的杰出的精英们活生生的写照吗?他们很少能享受到自己的奋斗成果。他们被孤立被隔绝,一生都郁郁寡欢。假如……假如……人们还能考虑到人性的尊严和人间的正义而稍稍做一点微不足道的事,那么这个诚实的人就不会饿死了。

毫无疑问,卡尔维诺的小说在揭示人类的普遍生存状况时,也对生命个体的生存给予了人性的或者说人道的关怀以及充分的理解。《黑羊》同样对公众的一切标准之中的不合理性的一面做出了无情的鞭挞和深刻的嘲弄。也许,真理是在少数人的手里;也许,这个独善其身的诚实的人是为了自由、公正、良知而死的……也许……卡尔维诺给了我们太多的疑问,这犹如我们在围观一个在一个豪华的饭店的门口死去的人一样,我们议论纷纷,我们在猜测这个死者的死因,这时,卡尔维诺说话了:这个人是饿死的。我们的愤怒和震惊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尴尬是在情理之中的。卡尔维诺的《黑羊》是一张白色的布告,上面加上了黑框,它宣告了我们人性中最为宝贵的一部分已经死亡了。


(安武林)

—完—

有意思_华_叔_2004-05-11 18:35
这类虚拟社会的讨论很有意思。发现无论多么简单的东西,个体数量一多之后都会变的异常复杂。比如网络,两台机器互连很简单,两亿台机器互连,底层设计哪怕最微不足道的问题,都可能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比如buffer overflow使得当前大量网络攻击成为可能。所以想想人类社会能够形成目前这样精致的权力架构,真是几千年来拿多少万千人生命一次次试验出来的结果。

类似这样的虚拟社会讨论还有很多,比如理想国,大同世界。其实我们自己也可以构造一些来玩玩,看看到极大量个体时会是什么情况。呵呵。
如果把这个故事里的城市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看的话,原子2004-05-11 19:39
诚实人加入之前,假设系统是稳定的。然后一个诚实人进来了,系统会怎么发展?如果象这个故事说的那样,那么原来这个系统会发生不稳定的情况,向另外一个稳定状态迁移。不过反过来说,既然原来这个系统是稳定的,那么当一个人加入造成的扰动应该可以被吸收的,不会造成整个系统的崩溃和重组。

详细一点说:比如当有人发现诚实人家里没有东西好偷时,他/她很可能会去别人家,而且每天晚上去诚实人家里的不一定会是同一个人。因此,诚实人的进入带来的影响会被许多人平均,或者严格的说会按照某种方式分散到周围的人家中去,只会造成一群人的财产受到影响,而不会造成某一家人的贫困。而对那些因为没有遭到偷窃而开始富裕的人来说,受益者不是固定的,也很可能是以某种方式分布到一些人群当中去。而当受益群体和被损害的群体发生重叠时,这个问题又会更复杂了。所以说系统最终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不过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认真地来看,作者想得太简单了。嘿嘿!

这做一个simulation一定会很好玩。哈哈!

我又胡思乱想了。:)
哈哈_华_叔_2004-05-12 12:30
yuanzi和我想的一样,做个simulation肯定很好玩。我猜肯定有人会说:搞IT的人真是不可理喻。呵呵。

不过有些系统哪怕暂时趋于稳定态,抗干扰性很差的也是有的。这篇文章就是一个例子,还有一个例子是东南亚的金融体制。当然一般来说有大量自发个体的情况下,系统是不容易收敛于这种抗干扰性很差的稳定态的。原因很直观,因为大量自发个体带来大量的扰动,抗干扰性不好的稳定态便容易受到破坏而不能持久。其结果往往是系统收敛于更稳定的状态,或者在几个相对稳定状态之间震荡,如:天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有一个形象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这种情况:假设山顶有个球,在势能的作用下自然会往下滚。滚到某个地方被一块石头绊住不动了,这就是一种稳定态。但抗干扰性很差,被风一吹什么的又继续滚。如果风足够频繁足够大而且各个方向的风都有,给上足够多的时间,球一般来说总是要滚到山底最低处才能稳定。有人利用这一统计特性,设计出模拟退火算法之类的全局最优化方法,来解决系统的最优化问题。

扯远了,打住。yuanzi有机会瞎聊。

嘿嘿,原子2004-05-12 12:59
有机会就一起瞎想吧。呵呵。
我的理解安猪2004-05-12 13:25
我是把它看成一个社会学或者经济学模型的,它的基本定义是:偷窃是一种劳动,偷窃物是劳动所得,而因外出被窃是一个人为别人到他家的劳动所支付的成本。

整个模型是这样运作的:

1、总财富不增不减,在每个人手中交换;
2、一个诚实的人进来了,他违背了游戏规则,既不劳动又不支付成本,使别的劳动者劳而无获,导致了他们的贫困;
3、受到警告后(这个警告是必然的),这个诚实的人用另外一种方式违背了游戏规则,只支付成本却不劳动,于是导致了自己的贫穷;
4、这个诚实人的不劳动使一些人无须支付他的劳动成本,于是导致了一些人的富裕;
5、当这个诚实人破产后,他无力支付别的劳动者对他劳动所带来的成本,于是导致了这些劳动者的贫穷;
6、富人利用资本雇佣穷人的劳动,加大了贫富分化;
7、当贫富分化到达一定程度时,需要用暴力机构去维持现有的分配制度;
8、当大众接受了这种分配制度后,文化亦发生改变,观念中不再有盗贼和被盗,只有穷人和富人。
关于书评安猪2004-05-12 13:32
我认为书评者没有理解作者的本意,反而被“诚实”、“盗窃”这些字眼迷惑了——其实,这不过是几个普通的单词而已,它们跟“懒惰”、“劳动”没有任何的不同——当书评人不能从学术上理解它们,便只好上升到道德高度,通过责备或呼喊来掩饰自己对内容理解的贫乏。

题外话:我发现学文的人写议论文一般有以下两个缺点:
1、逻辑性差
2、缺乏理性
呵呵……
_华_叔_2004-05-12 17:52
安猪一打一大片啊!不过你的解释听起来说得通,呵呵。
有趣鼹鼠2004-05-12 21:44
看到一大堆精准派的构想,呵呵。

社会系统是复杂系统,因为个体变量的不确定性。不是说个体的理性导致群体的非理性嘛,呵呵,不若做一个系统来测定驱使人行动的源动力,这样是不是可以解决局部问题呢。

如果谈到技术问题我就只有一个字:闪~~~~~
今晚忽然又想起了安猪的这个帖子ykkshijiazhuang2005-04-19 0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