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04-02


如何制怒梦想2004-02-01 19:22

在生活中,有些人脾气粗暴,动不动就大发雷霆,有些人则慈眉善目,有一副谦恭待人的好脾气。发怒与“脾气”有关,而脾气则似乎是天生的。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为“胆汁质、粘液质、多血质、抑郁质”四种,其中胆汁质的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发脾气,而粘液质的人则较少发脾气。如果你天生就爱发脾气,这可不是什么值得自豪的特点,你必须学会去控制这种不良的行为。    一、发怒的表现  1.什么样的人容易发怒   前面,我们说道胆汁质的人容易发怒,那么胆汁质的人是什么样子的呢?这种人的性格外向,容易兴奋,反应速度快,但自控能力差,对外界因素的感受性很低,反应的不随意性很高。程咬金、李逵都是典型的胆汁质人格。   弗洛伊德对易发怒的人有一段奇特的论述。他认为儿童在二到三岁的排便训练期如果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肛门期固结,”这样的儿童长大以后可能形成的性格之一是“肛门排泄型性格”。这种人的能量容易向外,可能表现为过分的好客,也可能表现为过分的好斗和充满攻击性。另一种可能会形成的性格是“肛门滞留型性格”。这种人的能量容易向内,可能表现为过分的固执或压抑。    2.发怒与教养有关   在文明社会里,发怒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也是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所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涵养。孩子从小如果生长在充满暴力的家庭,长大以后很可能也习惯于使用粗暴的方法来处理问题。这是不良的社会化所造成的。一个溺爱孩子的家庭,如果纵容孩子乱发脾气,这孩子长大以后也就很自然地把家里的这套作风带到社会生活中去。总而言之,一个经常发怒的人其童年所受的教育中必然有问题。    3.怒气的去处   仔细分析一下,我们发现怒气有五个去路:一是把怒气压心里,生闷气。这样的人发怒时,怒发冲冠,青筋暴跳,胀红了脸,咬牙切齿,浑身颤抖,直喘粗气,心口发痛,胃部痉挛,甚至昏厥,但没有攻击行为。第二个去处是把怒气发在自己身上,如自己打自己耳光,自己咒骂自己,甚至选择自杀的方法以作自我惩罚。第三个去处是无意识地报复发泄,例如妻子对丈夫有气,会在烧好的菜里再加一把盐。丈夫对妻子有气,会无意识地做妻子最讨厌的事。最过激的出路是我们通常所见的外显的发脾气、大叫、大哭、大闹、大骂、大打,用很强烈的形式把怒气发泄出去。当然,还有一条出路是向亲朋好友倾诉,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以抵消怒气。    二、如何制怒  1.认识评定法   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是绝不会无缘无故发怒的,发怒总有原因和针对性。这个原因在易怒者眼中是不可忍受的导火索,但另一些人则认为不必或不屑为之动气。所以学会制怒必须从提高自己对外界刺激的耐受力和对外界刺激的客观评价入手。   第一步,对自己以往的行为进行一番回忆评价,看看自己过去发怒是否有道理。经过这样一回忆,你会发现自已有时候是明显的无理取闹。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明问题。一天老板对下属发火,原因是下属工作失误。这位下属不敢对老板生气,回来对妻子乱发脾气,妻子没法,只好对儿子发脾气,儿子对猫发脾气。这一连串的发脾气只有开头老板对下属发脾气是有些缘由的。这后来的一连串发脾气都是无中生有。   如果你在发怒之前能想一想发怒的对象和理由是否合适,方法是否适当,你发怒的次数就会减少90%。 第二步,低估外因的伤害性。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易上火的人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很在意,别人不经意的一句话,他会耿耿于怀。过后,他又会把事情尽量往坏处想,结果,越想越气,终至怒气冲天。脾气不好的人喜欢自寻烦恼,没事找事,惹点祸来闯闯。制怒的技巧是,当怒火中烧时。立即放松自己,命令自己把激怒的情境“看淡看轻”,避免正面冲突。当怒气稍降时,对刚才的激怒情境进行客观评价,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责任,恼怒有没有必要。   莎士比亚笔下的奥赛罗听信小人谗言,怒发冲冠,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把爱妻一剑送入黄泉。及至觉悟,已为时晚矣。痛不欲生的奥赛罗自尽身亡,从而酿出一幕人间悲剧。如果当时奥赛罗稍冷静地想一想,对事件有一个理智的估价的话,就不会做出这样的傻事了。    2.能量转移法   怒气似乎是一种能量,如果不加控制,它会泛滥成灾;如果稍加控制,它的破坏性就会大减;如果合理控制,甚至可能有所创益。   日本老板想出奇招,专辟房间摆上几具以公司老板形象制作的橡皮人,有怒气的职工可随时进去对“橡皮老板”大打一通,揍过以后,职工的努气也就消减了大半。如果你平时生气了,出去参加一次剧烈的运动,或看一场电影娱乐一下,那怕出去散散步也与这种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脾气暴躁的人经常发火已成为一种习惯,所以仅让他自己改正它往往并不能持久,必须找一个监督员。一旦露出发怒的迹象,监督员应立即以各种方式加以暗示、阻止。监督员可以请自己最亲近的人来做。这种方法对下决心制怒但又不能自控的人来说尤为适合。    3.宗教著作中的制怒法   一些文化水平较高、脾气又特别大的人读点佛学书籍将有所助益。我们发现佛学著作中有不少制怒的教诲。   佛学认为愤怒是一种邪妄,是由心地不净引起的,而解除愤怒的方法是“忍”。《成唯识论》卷九:“忍以无嗔、精进、审慧及彼所引起的三业为性。”这里把安于受苦受害而无怨恨的情绪以及能认可佛教真如的信仰当作“忍”的内容。此外,《六度集经》第三章有“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之说。   佛学著作对培养人的平和、宽容、慈悲的胸怀有一定的帮助。“戒、定、慧”三学,其“戒”便是要人们戒断凡尘的邪念。确实,常人好多的怒气来自贪欲与私心,邻里间的争吵,马路上的争吵无非为了一点小利,或受了一点小损害。若能宽宏大度一些,怒气自然就小了。   “定”则是佛学中的“制怒术”。佛学的定要求人心不为物所动,最高境界是“古井无波、空明澄彻”。定力修炼中较常用的方法是“禅定气功”,通过放松、入静、沉思、了悟来修炼定力的深浅。道教修炼术中也有“定观法”。此处的定是指心定要求修道之人外事皆绝,无以忤心,然后静坐内观,灭除妄念不灭慧心。如此长久修炼,自然得道,而得道之人终年常自然没有愤怒了。当然,我们常人不可能像和尚、道士那样天天修炼,但是如果能用一颗淡泊的心对待世上的功名利禄:量不会为一点小的得失而大发雷霆。   “慧”通俗地讲便是心理学上的认知方法。我们知道“是对欲望的强力禁止,而“定”则要求主观自然地对外物不于心。我们发现人是很难做到这两条的,只有石头可以说符合戒定原则,佛教并不是要把人炼成石头,因为佛学中更要的是“慧”。我们前面介绍的认识评定法就是“慧”。历“慧”是通过自己的学习来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当你认识到;怒是毫无道理的时候,“慧”就起作用了。



呵呵阳光小麦2004-02-01 21:25
不错
可是能做到 忍无不可忍者 , 太难
好!好!_华_叔_2004-02-02 10:36
呵呵,王硕以后多发发这样的帖子,让我们学习学习。

分段如果清楚点会更好,那样看起来会比较清楚。
清香2004-02-03 20:37
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