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我在清幽宁静的镇远古镇发着呆,黔东南的旅行基本告一段落。
若说黔西北之行让人领略了山河壮美,宁静致远。
那么黔东南则用它特有的盛待凸显了少数民族的绝妙风情。
黔东南之行历时近20天,共到达1市7县6镇4乡16村寨。
在这里,不仅有如诗清丽如画惊艳的迷人风光,
更有热情爽朗的苗侗人家捧着甘醇的美酒迎接远方的客人。
在这里所体会到的是家一样深厚的情谊,
那从内心迸发的感动久久回荡在心中。
黔东南之行路线是:
1. 凯里市(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麻塘(亻革)家寨---石龙西家寨---品味凯里酸汤鱼)
2. 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朗德上寨)
3. 舟溪乡(青杠村---枫香村)
4. 榕江县(车江三宝侗寨---丰登侗寨---宰荡侗寨)
5. 从江县(岜沙苗寨---瑶族药浴---高增乡侗寨---歌乡小黄)
6. 黎平县(肇兴侗寨---堂安侗寨---黎平德凤镇翘街---黎平会议中心遗址---两湖会馆)
7. 锦屏县(隆里古城)
8. 雷山县(热烈欢度雷山苗年暨西江牯藏节)
9. 舟溪乡(观看青杠村十月祭尤节斗牛大赛)
10.镇远县(镇远古城---铁溪景区---青龙洞古建筑群)
在西江拍牯藏节的时候,我和同行的女孩是一边拍一边删照片,
卡里能删掉的照片实在太少太少,这一路的任何小风景都不愿错过。
看到绿进心灵的垂柳清泉,看到身着盛装、全身叮当作响的苗族姑娘,
任谁也不舍得放下手中的相机。
听到悦耳亲切的芦笙曲,看着一圈圈和着节拍悠悠舞动的人群,
任哪个害羞的人都会欢乐地加入到欢歌漫舞的队伍。
香而不辣的贵州辣椒、红红的美艳酸汤、香醇的自酿米酒、嚼劲十足的自养土鸭、夕阳下熠熠生辉的稻田、沉静千古的榕树、清浅流淌过村寨的河水、隐没在竹林背后的夕阳、含情脉脉的可爱母猪、如天籁般愉悦耳朵的侗族大歌、古城外恬静的溪流古桥、舒适享受的瑶族药浴、盛大热烈的苗年和牯藏节、美丽动人的苗侗姑娘、另人眩目惊叹的民族盛装与歌舞……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呆了双眼,醉了心灵。
回味无穷的黔地珍馐——凯里酸汤鱼
在未到贵州之前,就已经开始幻想那向往已久的酸汤鱼。
我极爱吃鱼,又喜食酸,料想这酸汤鱼定是合我口味。
终于熬了半个多月来到凯里,第一件事就是要尝尝这道名菜。
各种饭馆都有提供,在街中心的小店点菜,25元一斤。
老板娘见我一个人,便替我选了一斤左右的,加上配菜,也是好大一份呢。
酸汤是事先作好的底料,用西红柿加盐腌制而成。
将鱼放进酸汤,再辅以青葱、豆芽、香菜同煮,端上桌来继续小火慢炖。
热气盈梁,闻之是浓浓的酸味,带着点发酵的味道,很是独特。
看着一锅鲜红汤汁,肥美鱼肉,让人食欲顿开。
下筷轻挑一撮豆芽,已然吸收了汤汁的韵味,咸酸爽口。
再衔鱼肉,嫩白中透着丝丝的酸汤汁,食之鲜美。
酸汤的酸与鱼肉交融,透出更加紧致的口感,而且汤始终有文火炖着,越煨越入味。
且始终火热,吃得人酣畅淋漓,吃得开心,便又喝了两杯香醇的杨梅酒。
酒足饭饱,心旷神怡,甚是满足。
这酸汤鱼像是勾走了胃的魂,害我念念不忘,之后的路上又吃了两顿,
昨天还在镇远的超市里买了一瓶现成的酸汤。窘~~~
体验生活的成就感——朗德上寨洗碗记
在最寂静的傍晚去朗德夜宿。朗德寨子不大,历史渊源到是深厚。
朗德上寨是苗族抗清领袖杨大六的家乡,据说当年他带领当地苗族人民抗击清兵18年。
清军终于剿灭他们后,一怒之下将寨子全部烧光,只剩下15个人逃到深山。
之后15个人组成四个家庭,繁衍至今已有500多人100多户。
跟我一起下车的一位上寨的大姐一路与我聊着天并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
这主意真好,住农家更有趣一点啊。
悲剧的是等我们到了寨子里发现竟然停电了,全村一片漆黑,我心下一沉。
不过悲剧中的喜剧是这位大姐家竟然是全村唯一一家可以自己用发动机发电的。
我不禁为刚才决定住她家而感到窃喜。
大姐把我安排在她外出工作的女儿的卧室。她们家自然也是典型的苗家建筑,
三层楼房刷了明黄的新漆,三楼居室给老人住,二楼中间是敞开的客厅,两边为卧室,
外围是有名的“美人靠”凭栏、一楼则用做仓库和厨房。
参观完了忽然想起还没吃饭呢,不过看见大姐一家人在院子里整理各种菜和肉,便询问。
大姐告之晚上将有78个学生来吃饭,所以正在准备饭菜。
78个人!!看着他们家那不大不小的院子,这么多人大概要分个三四拨吃吧,
也难怪他们要用大盆装菜了。闲来无事,又甚觉夜晚沁凉,不如帮忙做事吧。
大姐到不客气,直接请我给洗碗了。碗都不脏,只是不经常用有些浮尘罢了。
不过,78个碗啊~~我长这么大第一次看见普通人家跟饭店似的要存几百只碗的。
不过,体验生活我还是很热衷的,认认真真开始劳动,没一会一竹筐碗就搞定啦。
真是好有成就感啊,哈哈,这样的旅行真是有意思啊,也体验一下苗家人平日的生活。
等到那大部队陆续到来,我其实已经很饿很想睡了,但是为了那壮观的长桌宴……
大姐们在大锅里热火朝天的炒菜,一群冷得发抖的年轻人在十来米的长桌边望眼欲穿。
终于上得菜来,大家都争先恐后拨饭取菜,好不热闹。
这顿长桌宴在微弱的灯光下显得更加美味了。
竹林清风的陶醉——走近岜沙苗寨
岜沙这个名字已经太过有名,我并不好奇它所遗留的枪手文化。
我只陶醉在它深邃的竹林野境、认真染布的姑娘、淳朴的田园风光。
它仅仅离从江县城4.5公里,此行的想法是10公里以内的路都徒步上去。
因为这样才能于沿途看到更多别致的景色,一路走下来也确实证实了这一想法。
所以岜沙自然也是要徒步上去,路上看到两旁林立的枫树已红了些许,
心想若是再过些日子怕是漫山红枫簌簌,那该是多么美妙的景色。
走进寨门,不远处就是岜沙人为纪念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砍掉的香樟树而立的纪念碑。
岜沙人敬树为神,规定只准寨内人出去卖树,不准外人进寨砍树,
他们对自然生灵的崇敬爱护使得寨中的森林树木生长得格外有活力。
走进岜沙的自然村寨,步道上高立着晾谷架,甚为壮观,
抬头仰望,金黄饱满的谷粒尽展风姿,年轻的岜沙姑娘认真地染着蓝湛湛的布。
放学回家的小男孩们个个都梳着岜沙男子特有的“户棍”髻,非常可爱。
在穿行到公路另一侧村寨的路上看到一处干部负责公告,被上面的一个名字吸引。
“滚你想”,当时看到便乐了,这个姓氏本就非常奇特了,而这个名字就更加让人惊异了。
“滚”姓极稀罕,据说疑似鯀的后代,《苗族通史》载:三苗国主管宗教的大臣。
苗语中的“鯀(gun)”即汉语的神或鬼。
鯀在尧、舜时期,曾被赋予治水、抗洪救灾的使命。
但岜沙人亦认为自己是蚩尤后裔,说法众多。
叹奇之后便进入另一侧的苗寨,此处经过一片幽静竹林。
岜沙的竹子粗壮翠绿,高耸挺拔,走进去便能体会到一种清幽宁静之感。
风忽得一阵猛起,竹林响应,摆动腰枝,齐齐演奏出悦耳的合奏,
那声音深邃、大气,仿佛天地间充斥了别样的灵气,让人瞬息沉静、陶醉。
只那一刻,我便觉得这是洗礼心灵的声音,我在此,倾听到一种纯粹。
走近岜沙,最令我难忘的便是这竹林清风的美妙声音。
愉悦心灵的天籁之音——歌乡“小黄”侗族大歌
一直听到人们在传说侗族大歌的神秘美妙,但真的无法想象那是怎样的歌声。
于是,特意前往闻名遐迩的从江县的歌乡“小黄”一探究竟。
路上碰到了此行的第一个伴儿敏敏,也是北京来的背包姑娘。
我们夜宿在小黄的歌堂旅馆,小黄只是普通的侗族村寨,并没有美妙的景致。
来小黄只为听到那美妙的侗族大歌。我们四处询问,得到的回答却令人失望。
现在是农忙时节,没有表演。总不能白跑一趟啊。
冷不防看到住地的墙上挂了好几幅赛歌的锦旗,
于是我们便请住地的阿姨找几个人给我们唱歌,阿姨爽快的答应了。
晚饭后便凑了四个阿姨,而且阿姨们还十分注意形象,特意将硕大的耳坠戴上。
坐近了看便发现阿姨们的耳洞都大的出奇,有小指头那么粗。
据说小的时候要戴七个大银圈,难怪耳洞都拉的这么长了。
阿姨们在沙发上坐定,便开始演唱了,只刚一开口便唱出了清亮亮的声音。
全然听不出之前几位阿姨说话时的粗嗓音。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虽然只有四位阿姨演唱,但听起来竟有几十人的气势,听得我们如痴如醉。
记得之前在岜沙下山时让我搭顺路车的大叔说这里的汉族人听侗族大歌都是百听不厌。
的确如此,仅是简单的几句歌词,仅是小小的情歌和田园歌曲,
却能让人如坠蜜乡、如闻蝉鸣,这是何等的天籁,让人沉醉不觉厌倦。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
侗家人把歌当作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心灵和情操。
侗族人民视歌为宝,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有知识的人。
虽然之后在肇兴侗寨看到了盛装的侗族姑娘小伙儿演唱侗族大歌,
但是依然没有在小黄听到的那么纯粹天然可爱,真是美妙的听觉盛宴啊。
古城的大气悠远——栖息隆里古城
到达隆里正值中午,阳光正好,微风抚面。城墙之上军旗飘扬,城楼上的铜铃轻响悦耳。
先到离城门不远的博物馆参观,感冒了的解说员对我一个人依然耐心细致的讲解。
经她一讲解便对隆里有了全方位的了解,真是不错,她还在模型上指导我参观路线。
这让之后的参观条理清晰了不少。
隆里亦是朱八八爷爷当年“军屯”的地方。明代重要军事古堡。
现完整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居民建筑,规整美观,易守难攻。
街道均为“丁”字结构,布局合理,独特,四座城门出口的“勒马回头”更具特色,
城内排水设施完善,城四周有城墙,城墙外
有城壕和护城河。
城内现存典型民居宗祠40余幢,建筑宏伟各异。
木质结构风火墙,后院设有后门,户户相连,城内街道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虚实结合。
这些只有在俯视图上才能一览无疑。走在古城里,真仿佛回到了久远的朝代,
看到男耕女织,看到热闹非凡的“耍花脸龙”、看到妙趣横生的“迎故事”。
那高挺大气的建筑群,诉说着几百年的世事沧桑,悲欢离合。
此间人们,安然于此,享受淡淡的城中生活,不闻外间喧闹。
出得城池,望见远处的溪流,不免惊艳,它如此清澈澄静,与沙石、树林、远山相映成趣。
呆立半晌才想起记录下这令人屏息凝视的美景。
是的,这一路,我看了太多景色,但每一处都有自己的别致,每一处都透着独特的吸引力。
最盛大的节日——雷山苗年暨西江牯藏节
若说此行最难忘的莫过于这最难得所以最盛大的节日。
每年农历九、十月或十一月的卯(兔)、丑(牛)日苗家人会过苗历新年。
而今年更加巧得是赶上了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
“牯藏节”,也称“吃牯藏”、“吃牯脏”、“刺牛”,
是黔东南、桂西北苗族最隆重的祭祖仪式。节日由苗族各姓牯脏头组织。
一般在历史上关系较密切的村寨间进行,牯脏节有小牯大牯之分。
大牯一般十三年举行一次,轮到之寨为东道。“牯藏节”的重要内容是杀牛祭祖。
牯藏节一过三年,第一年,由民众选出五位精明能干的已婚男子为鼓藏头,
第二年在鼓头的领导下采购牯牛,同时完成接鼓、醒鼓和制单鼓的任务。
第三年也就是今年才是真正的吃牯藏年,这一年过节时要连过十几天。
十三年一遇,何其难得,于是特意赶在前一天到达雷山准备过节。
全世界分布有众多苗族,但只有黔东南雷山地区举办牯藏节,不禁兴奋啊。
这次的活动是9日雷山开幕式、10日西江进客、11日西江吃鼓藏,
之后的十来天将举办各种活动,如赛歌、斗牛、斗鸟等等。
跟敏敏约好了她先到西江,我先到雷山,分别解决住宿问题。
我们料定这样重大的节日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参加,所以先下手为强。
果不出所料,不仅房价上涨,那些没订到房间的游客们都在西江中学的篮球场上搭起了帐篷。
不过没看到像我们一样的独行客,全是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家们。
8日安排好住宿,到街上逛逛,呵,满眼的人,乡下的人们也都来县城看热闹了。
而且姑娘们也都将平日里不舍得戴的银发梳插在头上,
理发馆里都是等着盘发髻的苗族姑娘。
下午的时候街上涌现了众多盛装的姑娘小伙儿,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苗族盛装。
简直是太漂亮了,深蓝色的绸料对襟上衣,领襟、袖边都纤绣了精致的花纹。
下身内衬黑色百褶长裙,外围绣片由银珠串成裙摆,绣片上都是手工绣制的花鸟鱼虫。
绣片底色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色彩极其艳丽眩目,却不落俗套。
衣服背后多缝贴了雕饰精美的银片和银铃铛。
姑娘们胸前佩带精美银项,花纹细致,雕刻唯美。
头上的银冠更是光彩夺目,娟秀的银花围成花冠,额前是簌簌摇动的银帘。
薄如纸的牛角银片插在银冠上,更显出苗族姑娘的高挑秀丽。
走在街上,无处不听到银饰碰撞发出的清脆响声,让人心旷神怡。
9日中午,我们在指定地点领到了开幕式的入场券,嘿嘿,免费的噢!
下午,雷山苗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县城游行开始了。
大部队由雷山中学出发,一路上小伙子们吹响芦笙,姑娘们和着节奏轻点脚步。
这是何等的壮观,万人游行。这游行成了苗族服饰及歌舞的大展示。
各支苗族都用自己特有的舞蹈、服饰在展示着他们的独特魅力。
真真是让人眼花缭乱,恨不能把每个漂亮的苗家姑娘都摄入镜头,
所以要看美女真的要来黔东南,真是非常标志可人啊。
就连上了年纪的阿婆们也透出富态的风韵,小伙子们的服装虽然较姑娘们的减色不少,
但吹着芦笙跳着舞的他们却透着别样的帅气。
游行队伍里还有来自湖南凤凰、四川自贡甚至泰国的苗族,
这些苗家姑娘更加漂亮,服装也别致的很。
阳光下,成千上万的银冠汇聚成一道亮丽的银光带,耀花了双眼。
那千人万人身上的银铃铛奏出悠远有力的重奏曲,迷醉了耳朵。
游行队伍进入到体育场,马上便开始了苗年暨牯藏节的开幕式。
第一项便是神圣的祭鼓仪式,久远的音乐响起,人们推着祈福的大鼓到场中央,
牯藏王带领寨老们烧香、批彩带以祭奠圣鼓,祈求五谷丰登。
之后便开始进行盛大的歌舞表演,成千上万的苗族人民进入到会场,
无论是清淡悠远的苗族古歌、还是空旷辽远的雷山之歌,更或是那令人惊艳的锦鸡舞。
都将我们深深地包融在苗族风情的浪潮之中。
晚上的“沸腾雷山夜”我们在芦笙曲里尽情跳跃,努力而兴奋地学习着各种步调的芦笙舞。
热情的雷山人请我们在广场上吃丰盛的火锅,喝香甜的美酒。
10日晚,我们进入西江,这里还有更多的惊喜等着我们。
过节了西江也不收门票了,长驱直入。我们直接到之前订好的农家入住。
11日,便是第一天的过节日,一大早六点钟便开始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西江有千户苗寨,这可要放到什么时候呢。后来从农家的姐姐那里了解到了节日的习俗。
过节要放两天鞭炮,而鞭炮不是主人家准备的,是由亲戚带来的,今天亦是迎亲戚日。
亲戚们在这一天会挑着鸡、鸭、鱼、酒、鞭炮等礼物登门,亲戚来了就放炮。
而作为回礼,主人家在亲戚来的第二天会杀猪,
并请亲戚吃牯藏肉,之后将猪腿回礼给亲戚带走。
我们在广场看表演和在路上闲逛时看到了很多挑着礼物来过节的亲戚们,真是好不热闹。
中午时分,我们在广场的大长桌上品尝了地道的长桌大宴,
男士们往往被热情的苗家姑娘敬酒敬得东躲西藏,席间欢闹,颇有趣味。
而我们这天晚上吃的便是住地农家亲戚带来的土鸭火锅,这自家养的鸭子味道果然非同凡响。
肉质鲜嫩,入味多汁,真是天然美味啊。而鞭炮一直放到了晚上十二点才渐渐停歇。
12日一早,被一声惨烈的猪叫声震醒,好嘛,又是六点钟,西江人民过节太兴奋了。
睡意全无,爬起来出门一看,全寨子都在杀猪。那场面之惨烈,无以言表啊。
好在大家都是杀猪的好手,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十分干脆利落。
之后便上演“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刮毛演出,白白嫩嫩的老母猪就这样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开膛破肚洗肠分肉,一气呵成。噢!原来杀猪是这样的过程!
接下来我们将经历一天中最纠结的事情,便是吃牯藏肉和喝米酒。
苗家过年要吃四顿,早餐随便吃,中饭开始就是肥肉米酒。
牯藏肉可是没经过任何腌制、纯白纯白的2寸见方的白煮大猪肉,看一眼就觉得咽喉犯堵了。
而且苗家人强调“人用两条腿走路”,所以吃牯藏肉要吃两块~~要命了!!
在一再的推辞下才允许我们俩只吃一块,幸亏我是高级肉食动物,不然一块也招架不住。
之后又是喝酒,都是苗家自酿的米酒,味醇甘美,不过后劲很足。
大概少数民族都善饮酒也喜劝酒,又要强调那句“人用两条腿走路”,所以喝酒要起码喝两杯。
而且苗家人会跟客人喝交杯,并以长辈为先,长辈先喝,一次喝两杯。
然后我俩已经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总之我不停地在吃着可口的小酸笋以避免被敬酒。
好不容易熬过中午还有下午茶,其实还是吃这些。
噢,要是不能喝酒的来到苗家一定要婉言拒绝。
当然除了喝酒吃肉我们还干了点很正经的事,扮苗家姑娘。
农家姐姐大早上就热情地给我俩梳了苗家姑娘的发髻,插上那艳丽的大花,还以为出嫁呢。
之后她又拿出新年准备穿的新衣给我俩,就是苗家姑娘的便装,
全部是自己手工绣花,买了银饰装饰的。
我的那件还有一条粗粗的银腰链,沉的很。
之后我们去河边租盛装拍照时,那老板还叫我们好好保管这身衣服,
因为这身衣服的银饰全部是纯银的,光那银腰链就值1000多元呢。
说到租盛装,其实之前我们的兴趣都不大,但是经过那盛大游行的洗礼后,
心中极想穿上那盛装感受一下“银穗垂眼帘,珠铃响周身”的美妙感觉。
如愿以尝,我俩个像小姑娘似的欢喜地在河边、草地上留影,享受那融入的感觉。
夕阳西下,已经没有鞭炮声,人们也各自在家里热闹着,西江的夜景仿佛梦幻。
每一间民居都好象天幕里的一颗明星,透着沉静与智慧。
明天,我们将离开这里,踏上新的旅程,但这里的热闹、人们的盛情让人终生难忘。
惊险刺激——青杠村祭尤节斗牛大赛
专门拨出一天赶到这里看斗牛,之前在电视上已经见识了斗牛的惊险。
所以要来亲自看看现场,青杠是不错的观战地,因为它有建造斗牛场,四周有护栏。
老早就坐到看台上,不一会就坐满了人,对面的马路边上也蹲满了人,真热闹。
粗壮的牛依次领入场内熟悉下场地,斗牛选手们果然气势逼人。
斗牛场里还有很多人穿了黄或红的唐装,后来才知道他们的功用。
比赛准备开始,两头牛被主人拉上场,裁判一哨令下,牛在裁判的怂恿下互相顶撞。
瞬间场内就升起一层尘土,阵势拉开,两头牛顶的难分难解。
大家也都跟着紧张起来,稍有动静就是一片唏嘘。
力气大的牛甚至将对手直接顶翻在地,顿时引起全场一片轰鸣。
失败者经过一击后大伤胆识,吓得再也不敢攻击,反而被对手追得直接上了围墙。
一下子将坡上的观众冲散,真是相当惊险啊。
一下午的比赛看得十分过瘾,这牛脾气可真是名不虚传啊。
心灵港湾——镇远古镇(骑行铁溪)
之前一直觉得格凸河有着摄人心魄的美,但当我走近铁溪的龙潭湖,真真挪不动脚步。
一早上从郊区进入古城街巷,豁然开朗,大气的古韵昭然若揭,果是奇景。
打算晚些时候再欣赏古城,于是先到古街角的照相馆租了一辆自行车,这就上路吧。
铁溪景区位于镇远北4公里的位置,一路上的经验来看4公里绝不象想象中那么近。
果不其然,一路还是要上坡盘山的。不过,这也正能够让我体会骑行的乐趣。
路上无数的观光车驶过,只我一人悠然骑在山间水边树旁。
沿途果然有众多美妙奇景,几乎没什么车,呼吸着新鲜空气,听到此起彼伏的鸟鸣。
看溪水的各式流淌,路边人家的悠然生活,享受的感觉。
上去还是很辛苦的,大概用了一个小时才骑上去。被告之景区往返要3个小时。
上得步道,便发现它的不同,之前走过的地方步道多修在开阔处,而这里穿林涉水。
真是幽静有余,不失野趣啊,这使我充满了探险的想法。
一路上河水湍急,河中怪石林立,步道两边伸展着翠绿茂盛的植被。
步道多处需要走过木桥,桥下河水急速俯落,小桥摇摇,到有点惊险。
各种不知名的树木在步道上垂落,真是“翠色障目,不见前路”啊。
走了近一半路程,远远见前方有片青兰,等到过去,便觉自己到了仙境。
怎会有这般青兰色的湖水,静如镜面,兰的仿佛油画,凝固着沉睡着,
我看不见一丝丝的凌乱,只有那充满灵性的兰,无法形容的兰。
恋恋不舍继续向前,上游已因为不是雨季而干涸,回来的路上便顺河道而下,
跳跃在石头间,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还可以拣一些样子圆润的石子。
再回到龙潭湖,依然陶醉了半天,坐在那里,想象自己是一尊雕像,与那湖长厢厮守。
回去的路上骑车十分刺激,很多下坡路,幸亏路上没有几辆车,
顺坡而下,风大力的吹起散落的长发,那一刻,还真有点飞翔的感觉。
虽然心里也有小小的紧张,但是那种欢乐真是令人难忘。
镇远亦是这一路上所看的古城中最有韵味的一个,它虽有名,却保持着谦逊。
古镇街上是步行街,鲜有车辆,这便自然给人闲适安然的意境,
今日镇远下起淅沥的小雨,这小雨不似北方的雨让人觉得冷凉,它温和柔静。
撑伞在古街上漫步,仅有三三两两的行人。只听得到雨滴在伞上的哒哒声。
放眼深望,便发现雨中的镇远才更具韵味。青石板路被洗刷的清透、高挺的建筑似有微微的朦胧。
路旁及码头边高大的枫树在雨中越发黄的清明,路边花栏里的各色花朵捧着雨珠,娇艳灵动。
这时便想起那首《雨巷》,古镇上保留完好的那几条清代民巷不正有那诗里的迹象。
踏上台阶,府第门匾隐在巷子深处,悠然又安静。
镇远的夜景也着实让人沉醉,它象一场梦幻包围着只身停靠的人们。
沿岸的古民居家家点起长串的红灯笼,放眼是喜艳的红,配合着古桥上幽幽的变色光,和谐美妙。
走在古街上,那点点红灯笼连成一串,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夜晚,
想听听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的吆喝声,而镇远的人总不爱喧闹,淡淡地生活着。
真的就想在这里静静地发呆。
写了这么多还是觉得有太多东西要分享,激动的情感真是罄竹难书啊。
这一次的旅行,真的非常想要与大家去分享那些最真实的,小小的可爱的感动。
我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与农家人一起吃饭,一起劳动。
不管是体验生活还是玩乐,总是有一份别人体会布道的生命历程。
在这里的一个月,每一天带着向往上路,在曲折的山路上盘旋,
望着仿佛不是路的路握紧双拳坚定前行,
就仿佛那是自己的目标要通过极大的努力去实现才不会难过。
面对这一切,觉得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大了。
在旅途中的不同地方寄了几十张明信片,我的朋友们
他们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努力拼搏着,我时常看见他们的小忧伤,他们的小快乐。
有时真希望所有的朋友都近在咫尺,可以常常见面,宽慰彼此。
不过这是苛求,所以希望亲爱的们都好。
当我在旅途上,总会想起和朋友们在一起的各种场景。
旅行不光可以看风景,还能惹人回忆那往日的美好,然后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
在遥远的南方,希望我的朋友们都能够乐观坚强,去享受生活而不是被生活所累。
豆豆
2010年11月15日于镇远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