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标题: 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打印本页]

作者: 小ta    时间: 2010-4-1 13:12
标题: 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继续摘录自孙瑞雪的爱和自由》
爱孩子,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如果我们懂得爱孩子,我们就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很多人说,成为他自己跟不能成为他自己,差别究竟在哪里?有一个天大的差别,就是儿童成为自己的时候,他会形成了一个自我,然后成为实现自我的人,最后他就能走出他的自我。我们父母不是特别追求现实中的成功吗?没有自我,就无自我实现的可能,也无所谓成功可言。

  孩子获得爱和尊重的时候,就会用生命的大部分精力用来创造和形成自我。这是生命的本能和法则。这个阶段独特的生命现象就是,完全处在生命中,以自我为中心。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集中在自我的创造上,他没办法从自我中出来的。这是人生命中顶顶重要的六年,或者说十二年的时间。错过这12年,再想建构自己,实在是太艰难了。错过12年,到了成人期,再以自我为中心,就是障碍和病态。

  当孩子把自己建构起来了,就会用下一阶段的时间,也就是青春期到十八岁,用已经建构起来的自我跟现实的外在世界搭建一个桥梁,他把自己与外界连接了起来。

  等他搭完这座通往现实的桥梁以后,他已经超越了他自我创造的历程,走向社会,他将要实现一个社会人的价值。当一个人从自我的自然人中走出来的时候,这个人就能去实现他社会的自己了。这就是成长的一个自然里程,无需培养,只求不破坏。

  现在情况变了,现实的情况是,当儿童形成自我的时候,父母不让他形成自己,而是告诉他,这个也不对,那个也不好。你不能成为你,你要按妈妈、爸爸的心愿做事情,帮助妈妈爸爸形成妈妈爸爸。这才是你的使命。然后,这个人长到18岁的时候,他没法从自我中走出来,他依旧处在自我中心中,父母就怒不可遏。父母有什么可怒的,这是最简单的因果报应,只是成人太健忘了,也可能是时间太长了吧。真正愤怒的是孩子,他已经难以想出办法了。大家能看到周围的很多成人,永远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那是因为他没有从自我中走出来,他依然没有建构起自我,他就一直陷入到五岁到六岁。一个几岁的孩子如何为自己负责呢?而父母、老师或是国家根本上无法在你成人后为你负责,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你就拥有了不知的抱怨和仇视。

  一个根本未走出自我创造的成人,就永远会抱怨和仇视,抱怨是孩子的状态,仇视是无法自我创造的焦虑的外在显示。“我之所以干的不好是领导的责任”。“我之所以不幸福,是你对我不好,你导致了我一辈子的不幸福,如果我重新找一个,我就有幸福了”。“你这个领导很坏,都是你不好我才变成这样”。我永远都在抱怨别人。实际上,我什么时候会抱怨别人呢?六岁以前我会抱怨别人。小孩子的愿望达不到满足的时候,小朋友会这样说:“我打死你”“坏妈妈”“我打死你”。长大以后就不敢打了,要一打,别人会以为你有毛病啊。长大了以后就变成,“都是你不好,是你导致了我的问题,我之所以这样都是你的原因”。我们只不过把一个六岁孩子的动作转换了一下。这就是这个人没有从自我中心中出来,他不可能有实现自我实现的愿望。

   因此,我们才会说人生最大的恶,莫过于一样,就是不让人成长。在没有爱没有自由的环境里,一个儿童辛辛苦苦长到18岁,你以为他会开始服务于别人啊?绝不会。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我要如何实现我,我如何把我塑造成我希望的那样。我们在社会中,把此称为理想。你以为你的孩子没有理想是怎么导致的?是因为他的心理根本没有长到18岁,他的生命年龄可能还在六岁呢。他只是告诉你“我要玩,你不让我玩,你就坏爸爸,坏妈妈。”你就不断地压着他,骂他、斥责他……那压力很大的,但他依旧抵抗住你的压力,还要玩。你有没有想过原因是什么?原因只有一个,他还停留在4岁。一个4岁的孩子,你今天就算把他杀了,他也没有办法做成你希望的那样。除非你让他的心灵再继续成长,这是唯一的一个途径。

  所以说创造和形成自我很重要。破坏儿童内在的内驱力,为他自己的目的服务,就是一种犯罪。因为,这样的教育会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高度觉察我们自己,是不是让孩子在按照我的意愿在成长?

  当他长到青春期的时候,他开始对外在的世界产生想法;长到18岁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完全建构好了,他开始去实现他的梦想了;到30岁的时候,把自我的一切要完成;等到40岁的时候,这个人开始重新考虑。一个人40岁的人在考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他为什么考虑这个问题呢?原因只有一个,他已经把自己完成了,他已经证明他来到这个地球上要做的事情。当走完这一步的时候,40岁,一个了不起的年龄,他在想他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应该怎样活着才更有价值?这时候超越自我才成为可能。

  很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认为,40岁的时候,人的成长才完全,一个循环到40岁完成,生命真正的意义才重新开始。这个人终于开始寻找真正的意义究竟在哪里?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而不是现实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这就是人类成长的一个里程。

  因此,我们要说的是,生命有一个本性,就是他需要按期自己的意愿来思考,来行动,来成长。他来到这个地球上就是来学习的,就是来让自己进化的,而为什么现在他不爱学了呢?为什么他不求成长了呢?因为在他小的时候,成长到某一个阶段,成人把他掐住了,停止了。

  爱孩子,就关心孩子的成长

  我们说爱是什么呢?爱仅仅是一个条件和背景。我们这么多年讲这个教育的时候,都告诉家长我没有讲教育,我根本没有讲到教育的问题。我只是在讲我们人类生存的一个条件。我们都知道动物也爱他的孩子,我们知道动物对自己孩子的爱,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要超越于人类。但是我们人跟动物的差别究竟在哪里?就在于人类的爱关心儿童的成长。永无至尽的成长是人类的特征。动物是不存在的。


你是否关心你孩子的成长?


什么叫做关心人的成长。我看过一部电影:一个小女孩,大概到了十三、十四岁吧。有一天,她带了一个男孩回到家里。两个人坐在沙发上说话,说着说着,小男孩就想吻她一下,女孩不同意,两个人就争斗起来。争斗中打翻了台灯和桌上的东西,男孩跳起来,指着女孩大骂:“你妈有精神病,你也有精神病,你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 (小女孩的妈妈有精神病的历史,经常会被送到精神病院,治好了以后再回来。)骂完后夺门而走。听到这些话,小女孩没法承受了,也跑掉了。

  她妈妈回家后,看到屋子一片狼藉,想了一会儿,开车去找孩子。

  这个孩女就蜷曲在一个地方,很绝望。晚上,妈妈找到了她,两人默不作声地上车。沉默了好一会儿,她妈妈边开车边问:“你带同学来家里了?”

  小女孩没有吭气。

  妈妈问:“你的同学骂你了。”

  小女孩没有吭气。

  妈妈说:“他骂你你妈有毛病,你也有毛病,你也有精神病。”这个小女孩差异地抬起头来说,“你怎么知道?”

  妈妈说:“有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个好人;有的时候,我们会碰到一个坏人。”这句话一下子就解决了孩子心里的问题。这就是在帮助孩子成长,她知道帮助孩子的成长是最重要的,而且懂得怎样去帮助孩子。

  而我们的问题出现在哪里呢?我们对待孩子往往是,你不要给我惹麻烦,你不可以这样做,你为什么这样做?我们的焦点从未聚焦在成长的问题上。

  一个妈妈知道,儿子要去和一位去外地上学的女同学见面。妈妈说:“希望你能够收拾得整齐一点,去跟她约会、见面。”男孩想想说:“好的。”洗澡,换衣,穿得很干净。

  妈妈说:“拿上钱,也可能你要请她吃饭哪。”男孩准备好然后就去了。回来以后,妈妈和孩子也会自然地聊天。你们见面以后怎么样?是否一起吃饭了?等等。他会很愉悦,他会认为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社交活动。因为未来他的一生,都会跟别人打交道。在这一生的过程中怎样跟别人相处,取决于早先他精神的向往。他对别人的喜欢是来自于精神的向往,而不来自于任何物化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你怎样跟他说话,怎样帮助他,奠定了他未来怎么面对这个世界。我们说,这就叫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我们永远不断地在审问孩子,你怎么不按社会标准做事?你怎么没按我的期望做事?你所做的事情为什么会有错误?而是我们要告诉孩子你做错了是正常的,所有的人在做这个事情的开始,做错的几率大于成功。我们要告诉孩子这样一个普遍的现象。

  爱是我们生存、成长的最基本的条件。就像一部车要跑起来,爱就是汽油。你怎么样让你的孩子成长呢?你首先要爱孩子。

  这是我们说的第一个,爱唤醒了儿童内在的感受,爱使孩子有崇高,有向往,有跟别人联接的愿望,有建设性的想法。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