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标题: 【活动总结】阳光暑期线上交流-一扇窗信息素养主题交流 [打印本页]
作者: 包包 时间: 2020-7-4 23:27
标题: 【活动总结】阳光暑期线上交流-一扇窗信息素养主题交流
本帖最后由 包包 于 2020-7-5 09:49 编辑
交流时间:
2020.6.29 晚8:30-10:00
参与者:
一扇窗:小蜜蜂老师(开发网络素养课)、鹿鹿老师(开发看世界课程)
阳光:小塔、Jester(扎扎)、破豆、星星樱、苗苗、包包
一、小蜜蜂老师-介绍儿童信息素养课与网络素养课区别
1)基本定义
媒介素养:(信息传播)从英国发展来,对信息的解读和批判。要了解传播学背景后分辨真假性,更倾向于思辨。
信息素养:(反思性的思考和发现信息)理解和运用信息的全过程。【高年级】
网络素养:(要去解决个人生活品质)主要包括网络环境浏览、整理信息需要的技能;网络的行为规范等。
2)针对儿童为什么不做信息素养而做网络素养?
信息素养
来源:图书检索,产生于1974年
框架:如果你有意识的去发现信息需求,去检索,而且能获取信息,获取后能可以对信息进行评估和管理,最后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上就是有比较好的信息素养。
特点:关注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当我有好奇的问题怎么办?比如我想做手工,搜一个答案怎么去做它。
网络素养
产生:1994年,中国介入互联网的元年。
框架:华东师范大学《互联网+时代的儿童网络素养教育》中,提到网络素养的框架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一扇窗网络素养课主要涉及生活、学习、安全、规范四个模块。
网络特点:网络首先是环境,其次是媒介有其传播特点,最次是工具。
举例:我在网上受委屈了怎么办?比如收到评论或网络霸凌,网络霸凌被公开报道机会少,被大家关注较少。
综上,
1、网络素养范围广、内容丰富(生活、学习、安全、规范)更适合小朋友。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利用信息解决问题,还需要网上娱乐、消费、交流,这些内容信息素养不包含。
2、信息素养目标明确,利用信息解决确切问题,更适合高年级的孩子。小孩子没有明确的需求。
3、信息素养课是网络素养课的一个环节。
3)网络素养课的标准和框架
网络素养课程的课程举例:
认识网络、信息搜索与辨别、网络欺凌、网络安全、网络沉迷、网络规范、网络消费等;
基础班10个课时,学期版的15个课时,社区版:家长课程(孩子在网络环境成长的相关话题)和亲子课程
二、自由交流
1、课程针对3-6年级儿童设计,课程设计前或开展过程中,是否做过相关调研,孩子们遇到的难点是什么?是想建构认知体系还是针对孩子遇到的困难会做专题?(包包)
这个问题刚好是儿童网络素养的成长历程,最开始网络素养课以主题活动为主,例如搜集家乡信息,拍照、视频、采访,汇总呈现分享。网络是提供信息的渠道,接近信息素养。
后续结合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首先会对知识感兴趣,然后结合信息获取的渠道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再综合运用解决核心问题,最后把问题呈现和分享出来,这个过程是知识建构。2017年请北师大做过评估,评价我们的课程就是让孩子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从关注信息到获取信息到整合信息最后分享和运用的信息是知识建构的过程。
近两年从孩子成长本身,包括孩子生活、学习,安全隐患(网络霸凌 游戏成瘾)等,这就是课程逐步迭代和完善过程。
2、 在网络素养视角,父母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或需要针对家长做哪些引导?(包包)
其实,网络素养培养最好的场景是在家庭,家庭教育缺失主要体现在缺失相关能力和精力。作为家长,
1、本身对网络有足够认识,认识到网络存在风险
2、有意识观察、了解,孩子在看什么,在玩什么;要理解孩子,有教育孩子的基础
3、找到引导孩子的方法(长期玩游戏怎么办,被谩骂欺凌怎么办等)
3、 从孩子的反馈来看,孩子对什么课程主题比较感兴趣?课程多次反馈迭代了哪些内容?(包包)
1、解决动手的课程
如做小视频,做漫画角色;学教程做手工;
2、未知的东西
如:病毒、未来科技
3、平时遇到的问题
如:qq群红包病毒,理解存在的风险
4、网络欺凌话题
如:老师侧面反馈说学生遇到类似的现象,孩子会有共鸣感。比如有的同学经常在群里发语音发表情;比如在群里发虚假信息等
老师反馈主要从知识产权,网络搜索,网络学习感兴趣。孩子不关心方法和过程,关心搜索的结果。
4、孩子更感兴趣是生活相关的霸凌、安全等,课程的大人考量和孩子的感兴趣的内容是有差异的?(小塔)
对,教师关心怎么搜索信息的过程,但孩子更关注信息搜索的结果。
5、针对留守儿童的课程设计和针对城市儿童的STEM课会有什么显著的区别吗?(小塔)
STEM:
项目发起初衷:城市募集平板电脑,提供给乡村,2014年当时很多乡村缺设备。
在IPAD上安装相关学科的应用,老师可以用资源来上不同的课程
比如 A-艺术 是指乡村老师可以使用IPAD来上艺术课。
6、一扇窗和少年派是什么关系?有不同的侧重吗? (扎扎)
之前是两个独立机构,都是通过平板电脑来开展项目课程,2019年8月,两个项目合并。
少年派-网络素养课,已有多年积累,项目名称依旧在延续。办公在成都,学生覆盖全国多省市,偏中西部,甘肃、云南、四川、河南、辽宁、河北,两百人左右小规模学校为主。
7、关于课程现在已经非常有规模,但我们前期我们规划网络素养课的时候,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在孩子对课程的反馈或调查有没有相关内容?(小塔)
1、要考虑线上还是线下
线上课实操需要课后去实践,这个有点困难。
线上-任务简单一些,线下-综合实践课,多元一些。
2、考虑是否有家长参与
如果有家长参与,要留作业,学生与家长互动
3、频率和时长
8、课程设计的逻辑,递进式or环节式是怎么考虑的?(小塔)
10个课时没有分类,15个课时分模块;是结合小学生的任务,按学校每周一节课来上,一学期18周,去掉开学期中期末,15个学时是按学期设计的。
1-15课时,每个模块内可以顺序可切换,是并列的。主要是直播、公开课、赋能乡村教师为主。录播课没有运营,没包括测评和答疑。
9、实际操作作业回收率怎么样?作业完成质量(扎扎)
作业完全自愿,6~7%,线上最多800多所学校一起听,以qq群打卡为主。
作业质量,参差不齐,完成的作业质量都还不错。
[attach]12790[/attach]
扎扎:在学校,孩子要做研究学习项目,偏任务驱动解决问题方向。因为孩子是初中阶段,做研究还是起步阶段,问的问题五花八门。
有那种很大的问题,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也会有很小的问题,比如壁虎尾巴断了怎么办,解决这类问题去做检索。
我的作业更多技术层面的使用技巧、搜索引擎的原理思维导图或者小作文形式的。
问题是孩子们有研学小组,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再根据问题去发现孩子们要检索的信息有哪些方面。
小蜜蜂:sole-抛出大问题,检索结论,共享。特别是有一些基础的孩子,如果有一些好的老师引导,对孩子的思辨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深度都是有很好的训练。每个阶段的目标是侧重点事不一样的。
扎扎:网络检索这个模块我们会展开很多,Big6有六大板块,每个板块都可以展开挺多,内容偏向实操一些。
10、从设计课程角度,小班额定值和大规模线上课的差异化设计?(包包)
主要是目标和互动的形式和维度的差异。
最开始学校一个老师对一个班,在社区一个老师对三五个孩子,知识点差不多,主要差异体现在互动设计和达成目标的高低。
线上大规模课程目标简单。让孩子了解有搜索引擎、搜索流程和方法,具体孩子们会不会点开,能不能搜到,是后续的目标。
线下互动课程,有很多问答、操作、任务、探究、视频等媒介等互动。
老师设计课程,就是希望学生在学习体验不错,他能够通过老师所讲的内容和自己的经验,去产生共鸣,产生认知的缺口,让他去往前推进、不停的探索。
线上小规模课:人少,一个老师带五个孩子,孩子都有设备接入,可以用文字回复,在设计问题可以探讨类问题或有更深度的问题。
11、课程在中西部地区,实践情况怎么样?课程储备?每个模块会有递进吗?上三年半的课程都要执行的话,会有什么样的设计?(苗苗)
已有部分学校完成了三年半一轮,大部分学校是参与的公开课,是完成了一个学年。
课程储备已有了100多个课时,目标是每个模块都有涉及。
上一套课程是从 发现问题,收集信息,整体问题,分享 这个角度,还没转成四个模块。
三年的课程要结合设备-平板,有拍照、录视频、剪视频、搜索内容、简单处理,一个学年从不同维度发现不同的信息,线上和线下,有不同的。
比如家乡的采访和汇总的实践会融入。
12、网络素养课在实践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苗苗)
最大的困难是老师对课程支持力度不大。
老师觉得课程无所谓,还不如上音乐、美术、体育课等这类课程易于从外部见到成果的课程;而网络素养课类似于财商素养,需要很久,孩子可能才会有启发或等不及。
现在我们主要在做课程推广、普及,让更多人有意识去做这方面的内容。
13、在老师支持力度不强的情况下,会有什么应对方法?(苗苗)
我们会给老师多种选择;线下、线上或大学生双师教学;都不感兴趣就等有兴趣再参与。
最开始我们希望推线下课,把所有资料都发给老师,老师觉得太难了,不愿意做。后来就给出了更多的选项,老师可以选择线下,也可以选择线上,学生直接参与听课就可以了。
另外,我们会邀请大学生,请大学生给一个班级上课。这样,既可以让老师省力,又可以让大学生参与,让老师更了解课程。
另外我们也在开展一些活动,让老师可以参与进来,更好的是找到政府合作,政府会支持课程开展。需要当地教育局背书,会效果更好。
14、在阳光涉及孩子使用设备完成任务,流动儿童相当一部分孩子在打字方面有困难;玩游戏还挺溜的,但只是打开网页、输入网址这类的基础问题,比如输入信息有非常大的困难。在设计网络信息素养课的时候,课程的门槛可能要再往下降一降,搜索对孩子们来说已经是后面的任务了。中西部地区是否也面临类似的问题?(苗苗)
非常赞同,15年我们刚开始推课程的时候,孩子们拿到设备不敢动它,畏惧怕设备坏了。我们设计一节课,教孩子爱护设备,保护设备的整洁。
中西部的孩子,三年级还没有学英文,但是IPAD是用的26个字母键盘很模糊,我们还设计了课程教孩子学会用拼音;有一节课专门输入小组的姓名,拍合照任务就完成了。
15、我希望孩子特别精和核心的东西。涉及到核心素养问题,课程中孩子们会遇到什么问题,是要以孩子们遇到的突发去做,考虑到他们还不太会输入,但他们经常模仿大人去做,但是没考虑过背后的原理。我希望孩子们了解这背后的原理。(小樱)
例如有一节课:为什么全世界都是低头族?
这节课涉及的点就是网络有吸引力,期待性和丰富性,这两个简单的特征让孩子理解放不下手机的原因,另外手机的用途,让孩子了解从现象到网络特点和原理的分析。
另一节课,信息都是真的吗?从信息辨别的角度,让孩子思考,信息从哪里来的。机构或个人为什么要发布信息呢?每个人发布信息的目的不同,发布的内容不同,特点也不一样。那这个信息就有可能是满足机构特别的需求设计的信息,是不真实的信息。
16、我很好奇,有没有孩子问过网络上的东西和生活中经验不同,对孩子来说,该相信哪个方面?(小樱)
这个内容课程有涉及到,课程设计的第二个学年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的介绍,文字的内容和你真正去感知、去采访周边的叔叔阿姨或去观察周边的农作物、自然景观,是会有差别的。
这会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线下和线上会有这个差别以及如何去判断和取舍。有的内容是线下看不到线上才看到,有的内容是线上没有但是线下确实存在的。
让学生去辨别和区分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的信息有不同点和侧重点,这个是网络素养很重要的板块。
17、除3-6年级,有更低龄的课程设计吗?我观察到,一周岁的孩子都会拿起手机去抢。(小樱)
低龄有针对家长的课程,没有设计针对孩子的课程。
18、看世界课程设计是希望拓展孩子的视野还是回应什么问题?(小塔)
一扇窗有三个大项目,智慧教室、看世界和少年派网络素养;三个问题是从教育资源解决数字鸿沟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看世界课程基本目标:
1、让孩子看到更多内容和信息,丰富眼界;
2、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可能性,才有可能对世界产生好奇,对未知产生探索的兴趣,采用利用网络探索的可能性,才有可能想走出去学习的可能性;
一方面是简单看到,另一方面是从内在的动机产生影响,看到内容会和朋友交流和分享等;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培养思辨能力、分享和对世界的认知和价值观。
孩子们看到不同的国度,不同国家的习俗,第一次看到好陌生,并不理解,在某天回忆起内容的时候就会有帮助了。
就是希望孩子们开拓眼界,在思考过程中激发动机和欲望,再接下来培养世界的认知和建立。看世界课程设计的主题,根据17年北师大公布的核心素养框架,从责任担当、文化基础、成长等板块,从孩子掌握和拥有综合素养。目前从文化、历史、自然角度有储备。看世界是公开课的形式,有设备都可以参与公开课学习。
后续补充问题:大学生参与的双师课程,大学生的培训是如何进行的呢?(小樱)
大学生招募、培训、试讲,通过就安排课程。
招募包括自己组织的招募和合作伙伴的招募;培训,分为项目介绍培训、课程培训、教学培训和课堂管理培训。
再次感谢一扇窗的分享!!!
课后集思广益讨论阶段(请大家补充吧)
题外话:包包的胡思乱想
1、为什么一扇窗会愿意给阳光做分享?
在与一扇窗最初沟通的时候,一扇窗的朋友非常乐于交流和分享,类似于访谈佳羽的时候,素未谋面,知无不言。为什么呢?
我理解是因为阳光在做的事儿,是因为阳光在做的事儿目的是服务流动儿童,目的是给流动儿童提供优质的校外教育,目的是解决流动儿童的困难、问题,目的是教育公平。
在这个视角,阳光和不同的公益组织殊途同归。阳光并不孤单,有非常多的公益伙伴一起前行。
阳光近年好像项目点变少,积极志愿者变少,假如没有了你、我,阳光还会在吗?
只要流动儿童在,只要流动儿童遇到的困难还在:孩子们还需要高质量的课外教育,只要阳光还触及得到孩子们,阳光就会在,没有了你、我,还会有ta、ta、ta~
今年仅就志愿北京上发布的招募信息而言,陆陆续续的有多位志愿者加入,还有老志愿者又回来帮忙,阳光就是这样有魔力的地方。
3、为什么我们服务的孩子好像变得越来越少?或者会感觉离需要帮助的家长、孩子很远越来越难以触及?
可能是因为孩子们或者家长们,还没有被组织起来。
不论是打工子弟学校、社区,或是家长的工作单位,都是公益组织可触及的;而最弱小或最需要帮助的,恰恰是散落在角落里不易被触及的。
阳光该怎么去找需要阳光的孩子、家长呢?
我们可以去找打工子弟学校、社区、家长工作单位的工会(如建筑工地-from小樱、保洁阿姨-from苗苗)、家长的同乡等去建立阳光服务的家长群,更灵活的设计服务方式。
或者脑洞再大一些,其实各个服务流动儿童的公益组织,不需要单独行动,我们需要形成一个公益联盟,一起去创建一个大大的北漂的家长联盟。
在这个公益联盟里面,公益组织各司其职,儿童网络素养的问题请一扇窗协助解决,儿童性教育问题请希希学园一起设计……
阳光可以做孩子们关心问题的调研、可以做各类资源的整合设计、可以做更好的课程设计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实践等
而家长只有在联盟里,声音才更容易被听到,困难才更容易被解决。
4、在这个公益联盟里,阳光的特色是什么呢?
这次和一扇窗的分享,有一个感受,就是阳光er真的是从各个角度非常专业和优秀。在整理交流内容的过程中,阳光er问题的视角、逻辑、深度都很赞。
这类专业性如果沉淀下来,如果我们一起去打磨一套课程,阳光er一定可以为阳光的孩子们打造更酷的课程,甚至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过程中,设计课程的思路、理念、课程优化的过程和课堂实际反馈记录下来,分享给其他公益组织去影响更多的孩子们。
啰嗦这么多,就是很开心和一扇窗交流学到了很多;很开心和大家一起讨论阳光遇到的困难,听到大家的集思广益会觉得非常有力量。阳光加油!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