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回顾 | ||||
课程名称 | 奇妙的种子 | 学生信息(实际人数、年级等信息) | 7人,5男2女,6-17岁 | |
授课人 | 海伦 | 助教 | 小塔,Jester,搞活青春 | |
教学计划是否完成 | 实际授课过程与计划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1. 上课时间晚,预计1:30上课,主讲迟到,2:00开始上课; 2. 第一节课拖堂,3:10下课休息10分钟,第二节3:20-3:40,主要是写成长日记和对故事的感受; 3. 续写故事环节融入了第一节课,没有在第二节课呈现; 4. 游戏环节因为不确定,所以在课前讨论时取消; | |||
课堂效果如何 | 课堂氛围怎样?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怎样?。。。 1.课堂氛围较好,孩子表达地非常充分,思维活跃,对故事投入和参与度较高; 2.第一节课最后,也就是故事结尾处,DRF表示没有get到这个故事的中心思想;并表示主人公不是个称职的农夫,应该对播种之后发生的事情有所预计之后再开始做;进而表示这个故事对于他的年龄(17岁)来说,有点无聊; 3.GWY、JY、WZH分别从工作量角度、时间角度、年龄(性格)角度讲述了主人公的变化和成长; 4.WZH发言积极,在每次翻页前都对故事走向做出预测,并由多种思路展开设想,比如商业模式、商业间谍、农产品展览、货币交易、市场竞争力等;可见平时知识储备较多,受成人化思维影响也颇多;发言期间多次发表“可见主人公的愚蠢”看法,有点“少年老成”的感觉;另外我想送他一个外号——反套路之王,多次用“波折感”来预测故事走向,并通过观察书剩余厚度推断故事是否会再起波折; 5.GZX观察力强,对人物体型尤为关注,擅于观察细节,如画面中出现的猫、鼠、女人肚子大了、以及人物表情,并要求返回复看;在发现卖出的种子都是红色(只能吃、不能种)之后,突破惯性思维(垄断),表达这样做可以让人立刻吃饱而不用再等观点; 6.两位女生GS和妹妹GJG在课堂上发言较少,可能是由于年龄偏低(8岁和6岁),反应不如同课堂的其他男孩子快,在成长日记中用图画表达了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7.在故事发生改变之后,WZH得出a2的规律,JY得出2a-1的规律,可见孩子对于数字变化的规律比较敏感; | |||
对下次课有什么要求或建议 | 说明在下次课的开头,需要回顾本堂课哪些内容 | |||
以下内容非必填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 ||||
备课/授课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 1.对孩子回答问题的预设不完全,也许不应该对孩子有预设; 2.在孩子表达很充分的时候,要适当控制和引导(不要跑偏、跟着故事往下走); | |||
课堂控制/纪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 1.注意时间和课堂节奏,不要被孩子的问题带跑; 2.发言机会要均等,给发言少的孩子机会,可以通过分组、助教引导的方式来解决; 3.Jester:给孩子“很多”的时候,要适当引导到“重点”,否则“很多”=“没有”; | |||
有趣的、感动的或其他任何值得记录的细节 | 1. JY表达随着时间变化,人也会变化,比如人死了,过了几年伤心的感觉也会变淡;人在荒野独自生活,难免寂寞,想要找同伴(人、动物或其他)来交流; 2. WZH讲到鲁宾逊漂流记(跑偏)的情节; 3. DRF和ZWY一直觉得故事后面一定有坏事(天灾)发生,这种危机意识从何而来; 4. ··· |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