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序号 | 活动日期 | 上课时间 | 课程名称 |
第六次活动 | 11月28日 | 9:30—11:30 | 国学启蒙 |
9:30—11:30 | 英语 | ||
9:30—11:30 | 趣味经济学 | ||
9:30—11:30 | 计算机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frolasue | Email/MSN | frolasue@gmail.com | 所属课程组 | 计算机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办公软件 | 上课日期 | 2009.11.28 | 上课时长 | 50分钟 | |||||||||||||||
授课对象 | 平西府四、五年级学生 | 学生信息 | 10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N) Y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Y / N) N | |||||||||||||||||||
授课目标 | 学会如何简单使用演示文档 | |||||||||||||||||||
授课内容 | 1. 回顾上次课的内容(word中图片的插入和文字编辑) 2. 演示文档的建立,添加删除页面 3. 文字和图片的插入, 4. 动画设置等简单应用 | |||||||||||||||||||
授课提纲 | 一、 复习 上次课我们学习了贺卡的制作,请大家轮流说一下制作贺卡的步骤。 二、新课导入 这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动起来!”通过学习PPT的制作,让图画和文字按我们的想法动起来!动起来的文档究竟会是什么样的呢?大家先看看我做的PPT,这个PPT可以用来向别人介绍咱们计算机组的成员,配合文字图画照片等进行描述,谁能告诉我相比单纯的讲述,动起来的演示文档有什么优点呢? 三、教学新课 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完成介绍咱们计算机组的演示文档! 谁先说说演示文档包括什么?艺术字、图片、文字、音乐、文本框、背景 很好,大家都观察的很仔细。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东西,由此可见要制作出一个美观的演示文稿,必须综合到许多多媒体元素。那么怎么把这些多媒体元素组合到一起呢?在这里我想起一件事,同学们每个学期都会做手抄报,有的同学的手抄报还做的挺好,我想我们班也有许多这样的高手。其实大家看看我们的演示文稿和手抄报,很多地方都是相通的,它们都是用到了许多的多媒体元素。在这里我向大家讲讲做演示文稿的创作过程,看看是不是和手抄报很相像。 创作思路指的是你想做什么?想突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只有明确了创作的意图,才能作出好作品。我们可以联系我们做过的手抄报来对比
下面大家可以先看看老师是怎么操作的。 现场演示: 1、新建演示文档 2、设置背景 3、插入图片、文字 4、设置动画效果(音效) 上机操作: 制作计算机小组简介(自己部分的那页PPT并设置动画效果)。剩余时间完善上周制作的贺卡。学的快的孩子可以学习艺术字的制作。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演示文档的制作,每个人都做了属于自己的那页内容,下次课我们会学习PPT更神奇的功能! 课余时间给孩子放映用PPT制作的日本动画。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电脑 | |||||||||||||||||||
助教需求 | ≈3 |
上课准备提纲 | ||||||||||||||
志愿者信息 | ||||||||||||||
备课人 | 立夏 | Email/MSN | email:lijuan@ict.ac.cn msn:lijuan2441988@126.com | 所属课程组 | 计算机 | |||||||||
课程信息 | ||||||||||||||
课程名称 | 计算机-机器人 | 上课日期 | 2009.11.28 | 上课时长 | 50分钟 | |||||||||
授课对象 | 平西王府弘立小学 | 学生信息 | 10人,4~5年级学生,及1名初一同学。 | |||||||||||
是否已了解上次课的授课情况(Y / N)Y | 本次课的教案是重复使用已有教案吗(Y / N)Y | |||||||||||||
授课目标 | 1.熟悉学过的命令: move(), turn_left(), turn_off() 2.复习def和repeat的用法 3.学习判断语句if,if…else,if…elif…else 4.学习几个新语句:front_is_clear(), left_is_clear(), right_is_clear() 5.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继续学习和熟悉逻辑思维与代码语言的转换 6.尝试学生讨论完成简单问题的上课形式 | |||||||||||||
授课内容 | 参考机器人教案中例12-14,18 1, 以顺时针正方形中右转动作为例,回忆def和repeat的用法。尝试用“教给机器人一个新动作”来解释def的作用,强调“repeat(动作名,次数)”中的动作名都必须是已经定义过的,即机器人已经学会的(请大家提议是否有必要) 2, 用红绿灯的例子来解释“判断”的概念,讲解if,if…else,if…elif…else 3, 讨论完成跨越一个栏杆并继续向前走的任务。 4. 学生自己完成简单的跨栏程序(高度和间隔相等的栏) 5.引导学生完成高度宽度不等的跨栏程序(不包括死胡同回转) | |||||||||||||
授课提纲 | 0.介绍本节课内容 1. 复习def和repeat(8-10“) 1.1 请学生来讲述def和repeat的作用和含义 1.2 讲解可以把def定义函数看做是教会机器人新动作。用”起床“来举例,提前板书。 1.3 请学生列举目前机器人学会的动作,复习之前学习的move等。 1.4 回忆”右转“的实现,可以学生回答或教师讲解。def和repeat都要用到。注意板书。 2. 讲解if,if…else,if…elif…else,并完成高度宽度相等的跨栏 (23-26”) 2.1 如果前进过程中发现路上有栏杆怎么办呢?(画图,学生口头回答) 机器人可以自己思考吗?可以。写下if 2.2 思考人做出判断的过程。“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3”)
(a,b先讲,c留到后面) 2.3 黑板画图,要求跨越一个栏杆 引导学生讨论完成(5“) 2.4 学生上机实现(5-8“) 2.5 给出地图(仿hurdle1.wld,仅去掉beeper),要求学生完成高度宽度相等的跨栏,提示尽量使用def和repeat(10“) 3.完成高度宽度不同的跨栏 3.1 要求机器人更聪明,引入多重判断,2.2.c 学生讨论。指出问题 3.2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靠右走。(5”) 图中单向跨栏其实是机器人一直沿着给出的路线走,并且路始终在机器人右手边(画图说明)。因此,如果右边为空,说明机器人远离了路线,需要右转,贴近;而贴紧以后,如果前面为空,没有障碍,就一直前走;如果前面不为空,有障碍,则左转。 一起写出靠右走函数: def kaoyouzou(): if right_is_clear(): you() move() elif front_is_clear(): move() else turn_left() move() 3.3 学生自己完成跨栏高度宽度不同的任务。(有可能课程进行不到这里,可以留作作业) | |||||||||||||
教学环境、材料需求 | 计算机、RUR-PLE | |||||||||||||
备注 | 新人主讲,麻烦大家多提宝贵意见~~~程序还没贴,请大家参考大于教案,自己先练习下。明天有时间我再贴一下 |
助教需求 | 3名左右助教,协助维持课堂纪律,协助辅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助教同学如果有时间最好事先把程序自己跑一跑。 |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