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能力是人们对彼此间情绪的理解和对情绪强度的承受能力。很少甚至没有共情能力是人类心灵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美国有一个NGO组织“PEOPLE FIRST ”,因为看到太多正常人由于没有共情力而对残疾人造成心理伤害,于是提出要找与自己同心的英雄,意思就是一个人,如果他不是残疾人,他就没办法向残疾人赋权,只有被赋权的同心人才能帮助他们自己。所以他们组织的口号是:非残疾人不要管残疾人的事情。当然这是比较极端的,但也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退缩性保护。我们常说:“眼中世界比真实世界更有意义”。志愿者和服务对象的交往,可以看作是两个世界的比对与磨合,沟通失败往往是因为,双方只相信自己世界的“想象”而无视对方世界的“现实”。对于志愿者来说,保持成功的沟通,是志愿服务的基础。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就是一个增强自身共情能力的过程。一个志愿者共情接纳的能力越强,他和他人连接的关系就越紧密。他的家庭和工作团队就越快乐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