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 | 国学课程 | 科普课程 | JA课程 | |
主讲 | 盖饭 | 地瓜 | 卢克 | 逛逛,平等 |
助教 | 李洋,小文 ,静雅 | 蕾蕾豆 | 韩海东, 晓东,虾球 | 小Ta,一可,刘陶,Junruo, 影子, 虾球 |
平等做的相当好了,有望成为与刘陶、一可并驾齐驱的JA三剑客哈~
尹旭,我客观说一句,孩子人数多了是有主讲和助教的努力,但是也和学校现在课前课后集中有关系。有点强制性的意味,JA这次课堂上新出现的孩子基本上 ...
anitaforever 发表于 2009-5-9 20:12
学校课前集合确实有好处。因为JA课是六年级,以前有学生来到学校可能会在操场上玩,我上次也提到过这个问题。集合显然是有好处。
另一方面,如果学生确实没有兴趣,不来学校,集合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JA新来的那个孩子我以前都没在学校见过。
fredthered 发表于 2009-5-10 04:22
课程回顾 | |||
课程名称 | 英语 | 学生信息(实际人数、年级等信息) | 四年级,26人 |
授课人 | 乌云盖饭 | 助教 | 李洋、小文、静雅、高脚杯红酒 (特别感谢小文帮助准备的精美教具!) |
教学计划是否完成 | 基本完成。第一堂课的分组练习没有做,对学生能力还是高估了些,在纠音、Daily English上花费的时间比预计长。 | ||
课堂效果如何 | 学生注意力和配合度都很令人满意。模仿能力也很强。但输出表达能力始终是一个瓶颈。 | ||
对下次课有什么要求或建议 | Daily English ,他们对 “How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有点分不清,而且对前者总喜欢用“Yes.”作答,下堂课可以强化一下。继续复习强化购物主题的内容;继续教授歌曲“the wheels on the bus” | ||
以下内容非必填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填 | |||
备课/授课的宝贵经验和教训 | 1. 1. 虽然我已经尽量放低对学生的预期,结果还是高了些。这几天跟几个当过老师的朋友交流了一下,算是真正意识到中国英语教学的基本国情。在缺乏语言环境的前提下,连大学生见到老外都未必能自信自然地说出几句寒暄语,更不用说这些孩子们了。但是不能因此就放弃对输出能力的培养,而是应该为他们创造一种更为放松、step by step的学习氛围。梯度非常重要!!绝不能指望孩子们跟老师复述了几遍就能自如地表达。从读到说是一个很大的飞跃,应该在这中间加入有针对性的练习。比如背诵(有提示的背诵、完全背诵、拆分组合的游戏),最后达到自主表达的效果。围绕一个中心,建立这样的梯度,一定能最好地实现教学效果。同时,为了减轻孩子当众回答问题的压力,应该更多地采取小组练习的形式。 2. 2. 本次课程试验了全英文授课的方式,效果基本符合我的预期。虽然学生们不能全部理解,但是一定程度的挑战性也起到了集中注意力的作用。如果能更加注意控制语言难度和运用多种辅助方式,效果会更好。 3. 3. TPR的形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这也是人教版教材的一个突出特色,可以多加利用和进行扩展。 4. 4. 学生们对学习歌曲的有强烈的热情。而且通过欢快的节奏和上口的旋律,稍微难一些的语言也能自然地接受。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有趣的证明。刚把歌词单发给学生们的时候,一个孩子看了就嚷起来:“这歌词看着就不像好听的。”我想是因为那首歌里确实有一些词语是他们没有学过的,所以初看上去会带来一定的压力。结果音乐一响起来就没人抱怨了,听了几遍大家就已经在非常投入和努力地跟唱了,而且还表示慢慢就不难了! | ||
课堂控制/纪律管理的经验和教训 | 学生水平差别还是较大,为保证每个学生公平的练习机会,分组让助教带领练习是很好的方式。 | ||
有趣的、感动的或其他任何值得记录的细节 | 1.练习Daily English的时候,跟班上学生挨个地演练打招呼用语,说完 “Nice to meet you!”每个孩子都能大声地回答“Nice to meet you, too!”又稚嫩又真诚的童声可爱极了。 2. 做句子排序练习的时候,我先贴错了,把How much is it? 贴到了第一句的位置,我刚意识到就有学生也指出来,“我就说嘛,第一句应该是 Can I help you?”孩子们是非常聪明的,而且输入能力很棒,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梯度让他们提高输出表达的能力。 |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