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标题: 《在变老之前远去》----二次上演 [打印本页]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4 10:57
标题: 《在变老之前远去》----二次上演
活动介绍
  2008青年戏剧节参演作品
  《在变老之前远去》
  Leave Before Getting Old
  
  演出时间:2008年9月24日至28日 19:30
  演出地点:北京人艺小剧场(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22号)
  演出票价:150/100/50(学生票)
  购票咨询:中国票务在线 4008103721/64170058/64170068 www.piao.com.cn
   北京人艺票务中心 65250996/65249847/85116622(学生专线)
    
  
  
  编 剧:小马、赵尔
  导 演:邵泽辉
  制作人:崔文嵚cuiwenqin@gmail.com
  主 演:王 鑫、魏 然
  现场配乐:阿兰、吕淑贤
  创作顾问:韩 博
  舞 美:金 卅
  灯 光:杨晓光、刘传龙
  纪录片拍摄:孙云龙
  平面设计:韩健&FBI
  排练助理:金学敏
  
  
  剧情简介
  
  《在变老之前远去》,来自一个朋友的真实生活。
  30岁这一年,他对着镜子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于是决定上路,去强迫自己改变现有生活的轨迹,希望从改变中寻找新的支点。
  他几乎对所有的朋友都撒谎:“我要去周游世界了。”但其实却是到了云南梅里雪山脚下,在一所小学里当起了乡村教师。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感悟,生活,不,应该说是生命一下子又丰富了起来,就连诗歌的写作也达到了前所未至的高度。生命的美好和充实是如此丰满的握在手中……
  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也许,一切也都还是老样子。
  32岁的时候,他准备回来了,回到城市,回到过去,开启另一段生活。
  但,他没有回来,却是远去了。
  《在变老之前远去》,是对一个生命事件的诗意描述,一种残酷的诗意。
  
  
  导演的话
  
  为一个远去的朋友而作
  为一个无法兑现的承诺而作
  其实,戏很简单,但,人很复杂
  《在变老之前远去》,首先是一首诗的名字,是一位诗人对自己生活轨迹的某种设想,这种想法一语成谶,他真的远去了。
  本来他答应要自己演的,而且会是个独角戏。我们在四年前商量的时候酒酣耳热、兴奋异常。但今天想来,他是无法上台表演、下台鞠躬了。
  可我还是想让他上台,所以就有了这个与诗同名的戏。
  
  
  主创人员简介
  
  导演:邵泽辉
  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获导演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理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讲师。
  导演作品:《心灵之旅》、《福娃》、《活着还是死去》、《情流感》、《绝对信号》、《费加罗的婚礼》、《男士止步》、《太阳•弑》等。
  执导的舞台作品涉及话剧、儿童剧、现代舞以及艺术节开闭幕式,曾参加布鲁塞尔国际艺术节、法国秋季戏剧节,并在法国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和英国ICA当代艺术中心演出。
  
  SHAO ZE HUI received a B.A. degree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eking University and then a M.A. degree in directing from The Central Academy of Drama. Now he works as a lecturer in the Art Educational Center in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Recent directing works include 《FuWa》, 《The Soul Journey》, 《To be, or Not To Be》,《The Emotion Flu》, 《Absolute Signal》, 《Le Nozze di Figaro》,《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Bank》,《Gentleman Stop》,《The Sun, the Kill》.
  
  主演:王鑫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现就职于中央戏剧学院。
  
  主演:魏然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北大剧社演员、导演。
  表演作品:北大剧社公演剧目《卡桑德拉》(饰赫克托耳)、《无事生非》(饰培尼狄克)、《男士止步》(饰男生)、《似水柔情》(饰阿兰)、《月亮公子》(饰书童/张生)、《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饰阿伽门农)、《月亮化了》(饰伊凡)。微剧场工作室《小彼岸》(饰许成)、《被烧毁的庭园》、《魔鬼与上帝》。敲文化工作室《明天我们空中再见》(饰魏然)。清华话剧队《药》(饰疯子)。
  导演作品:《伊菲革涅亚在奥利斯》。
  
  现场配乐:阿兰
  莫欣乐(艺名:阿兰,Aran),男,1982年九月出生于北京。由于父母管教不严,有着快乐的童年。
  1988年进入西苑小学就读,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获准毕业,并通过华罗庚数学学校进入人大附中数学实验班深造。
  由于幼年父母管教不严,疏于学习,遂初中在班里成绩垫底,惶惶不可终日。后发奋,善终,保送至本校高中。
  高中开始接触第一件正规乐器----吉他(之前曾偷师于父习口哨,未有结果),得父资助,购得yamaha c40古典吉他一把,陪伴度过高中生涯。自习一年后,得母资助师从中央音乐学院陈怡老师半年有余。高三因厌学抑郁,休学一年。高中喜化学,参加全国化学竞赛,有小成。回校后,参加高考,侥幸考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01年,有幸结识中国指弹吉他权威高君先生,保持较好的关系。02年底再次休学,03年初师从高君先生学习指弹吉他演奏至今,位列其众弟子之首。03年秋回校,在学琴练琴之余,经过三年辛苦努力,获北京大学理科学士学位,并走上演奏之路。
  07年参加全国指弹吉他比赛,获第二名。与师弟合作录制的指弹吉他专辑正在制作中……
  
  现场配乐:吕淑贤
  吕淑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5级本科生,文物保护专业,辅修艺术双学位,梦想成为文物修复大师。喜欢旅行、逛博物馆、看演出以及积累机票门票和节目单。听音乐通常会占据大部分闲暇时间,喜欢的音乐类型广泛,从戏曲歌剧到摇滚爵士,最爱民谣。自14岁起弹吉他,上大学后得阿兰同学悉心指点。经常穿梭于各种校园民间社团,吉他协会老成员,多次参加北大吉他协会吉他狂欢夜原声专场,出演过剧社的民歌会。另外曾参加北京大学05级新生文艺汇演,组乐队参加08年北大十佳歌手决赛。性情温和,随遇而安,通常是比较呆呆的,偶尔一点小任性。不热爱体育运动,唯一会打的球是台球,跑不快跳不高。目前最喜爱的书籍是《红楼梦》,杂志是《新旅行》。


======================================
马骅:诗人不死,只是退隐

一切似乎都有预定。
  
   2004年6月16日晚上,马骅在他8平方米的简陋宿舍里招待朋友,酒酣之余,他拿起吉他唱歌,弦拨了几下突然断了。朋友说,把它接上吧。马骅说,算了,由它去。
  
   就在这个晚上几乎同一时候,马骅最好的朋友之一、从前的校园歌手许秋汉,在母校北大的舞台上,弹断了手中吉他的弦。
  
   4天以后,马骅在明永冰川景区公路距澜沧江桥300米处遭遇车祸,被抛入滔滔江水中。而那把断弦的吉他,还静静地摆放在梅里雪山脚下的明永村小学二楼那间老师宿舍里。
  
   "我们仍然希望他能回来。"6月30日,马骅的大学室友、诗人韩博说。就在一天前,他们班的同学刚刚开了会,希望动员每个人的资源继续组织搜救活动。
  
   那个跌跌撞撞的孩子 上海:1991-1998
  
   在韩博的眼中,马骅永远是那个跌跌撞撞冲进班里来的孩子。那是1991年的夏天,作为复旦新生,他们要到南昌陆军学院接受为期一年的军训。报名当天晚上,同班的人都围坐在宿舍里听教官训话。一个人突然跑进来,高度近视的眼睛眯着,满脸惶急,四处摸索--马骅是全班最后一个到的。
  
   "军训的生活很无聊,只有我们还可以在一起谈谈文学。"那时候的马骅,还是池莉、方方们的拥趸,向好友交出他的第一篇诗稿,还要到一年以后,复旦大学的男生宿舍里。
  
   大学期间,马骅开始展现出他无比旺盛的精力和几乎无边无际的爱好,他报名参加的社团不计其数,热衷于组织诗会、排练戏剧、创作小说。他和韩博一起参加了复旦素有盛名的燕园诗社和燕园剧社,当时这两个社团都还是中文系的学生一统天下,然而他们进去不久以后,就担任了社团的社长,并迅速成为复旦校园内知名度最高的诗人。
  
   在不熟悉的人看来,马骅给人的印象有些颓废,长发,一副睡不醒的样子。但在狂放的外表下他其实极为善于待人接物。他天生记忆力惊人,最爱玩的一个游戏就是拿本书给朋友,要对方考他某段文字在第几页,结果往往百不失一。也因为这个特长,马骅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以至于后来被朋友称为"我的百科全书"。也很少有人知道,马骅在大学时就一直资助一个四川的贫困小学生,因为他从来不会说给别人听。
  
   无疑,浪漫热情是他的本真的天性。学校里面有一个"大家沙龙",那是他和朋友喝酒论诗的基地。诗酒之外,他最爱的是歌。用韩博的话说:"他的歌唱得很投入,很有特色,当然你不能用技术的标准去要求它。"他猛学过一阵吉他,由于天生左手小指头短一截,有几个和弦总是弹不准,他索性发明了几种指法,居然也自成一格。
  
   大学时期的马骅,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夸张的富有表演性的幽默。刚去军训时,他的头发剃得近乎净光,便故作神秘地对一位同学说,自己是"劳改犯",因为表现好被破格送来上大学。那同学竟然信以为真,不时表示要帮助他。
  
   有时他会满脸认真地问朋友:"你们觉不觉得,从某一方面来看,我有点像黎明。"又或者当《流星花园》热播时,他会感觉"我是不是有点像仔仔?"毕业后一段时间,他借住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家,朋友家里有些破旧,但摆着一架钢琴,他会"大言不惭"地说:"没有钢琴的房子我能住吗?"
  
   马骅的激情在大学毕业前夕达到巅峰。在一个夜晚,马骅和他的朋友把"大家沙龙"里的钢琴抬到女生楼下,疯唱到凌晨四点,这一幕许多当时的复旦人都仍然记忆犹新。
  
   也许是为了证明自己在主流规则里一样可以表现出色,毕业后,马骅去了一家外企--韩国衣恋集团,并很快升任总经理助理。"他是当时同学中间混得最好的,所以每次吃饭都是他买单。"
  
   即使是在今天,成为一名外企高管仍然是大多数上海大学生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主流途径,然而马骅却视之如敝履。两年以后,他辞去工作,从衣恋集团带走的只有一身每次穿着都会让朋友们爆笑不已的青蛙绿套装。
  
    "朋友"压倒一切 北京:1999-2002
  
   "在马骅身上,凝聚着知识者的激情、浪漫和不羁的游戏精神。他不愿在一个地方待上太久,因为他无法忍受沉闷、刻板的庸常生活。所以他总是幻想远方,幻想别处,渴望一个人的自由,并且身体力行。"他的朋友这样来描述他的行为方式。
  
   辞职以后,马骅在厦门呆了一段时间。"他喜欢那儿,因为早晨可以被鸟叫声吵醒"。然而厦门并非他的久留之地,他一年后离开,到北京,回家乡天津,之后又到了北京,并跟朋友成立了"偶"戏剧工作室。也就是在这时,胡续冬、冷霜、许秋汉等一批新的朋友进入了他的生活。
  
   "那时候北京以北大为中心,聚集了一个诗人和艺术家的圈子。"北大文学博士、诗人冷霜说,"马骅是在不知不觉中,就跟这个圈子混熟了。"
  
   诗人胡续冬则这样回忆起跟马骅早期的交往:2000年3月,在北大诗歌节的开幕朗诵会上,他们几个"底气不足"的诗人们在台下无聊地打着扑克,等待上场,当轮到马骅上台时,他正好摸到一把好牌,一再叮嘱另外几个人不要逃跑、一定要等他回来接着打,然后就把牌往屁股兜一塞,上台朗诵去了。"从那天起,我就开始把马骅当作了哥们儿。"胡续冬说。
  
   一个月后,胡续冬邀集马骅、许秋汉、朱靖江等人一起创办了北大新青年网站,马骅担任诗歌频道的负责人,这是他从事最长的一份工作,为时三年。
  
   由于交游广阔、待人热诚,马骅逐渐成为朋友圈子的中心人物,在胡续冬看来,"'朋友'在马骅的一生中拥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他豁达、宽厚、既慷慨又玲珑、寓真挚于游戏的天性使得许多人愿意把内心世界的大片沃土无限期地交给他耕种,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已经无法用'朋友'、'同事'、'诗友'或者'网友'这样的身份来描述,他们视他为没有血缘的亲人、没有宗族关系的骨肉。"
  
   然而朋友太多并不完全是好事。由于朋友的请求,马骅不得不在两到三份兼职工作之间疲于奔命,而挣到的钱基本上交了来回奔波的打的费。"然而他就是学不会拒绝朋友。"冷霜说。
  
   在朋友们的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马骅酩酊大醉的样子。在酒桌上,他是有名的"逢酒必喝、逢喝必醉"。有一年十月,他和一帮人在后海附近喝完酒出来,突发奇想要跳到后海里去游泳,而且"扑通"一声就真下去了,一下子,五六个人全跟他跳了下去。
  
   然而,马骅也有他"丰富到了丰满"的世俗生活。在六道口附近,他和朋友合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房子,他住厅。和大多数单身男人一样,马骅的屋子算不上整洁,桌子上除了电脑就是书。然而他会随机性地打扫整理一下,使情况不至于恶化。他精于厨艺,尤擅凉拌蔬菜。他也热衷于看电视、看碟、踢球、买足球彩票、旅游。他关心时事变化,2000年台湾"大选"时他每天都看有关的消息。他会唱几乎所有的流行歌曲,从父辈的歌谣到时下流行的国、粤、英、韩数种语言的小曲,在KTV的时候,几乎任何一首无意中选错的偏门歌曲他都能貌似正确地唱完,所以得一诨号"中华大家唱"。他喜欢赵薇和周星驰,周星驰到北大来,他争着当主持人,还在上台前挑了一件最有侠士风范的白衣服,说这是他的"人生荣耀"。
  
   最终,北京的快乐生活还是让位给了游吟的本能。网络泡沫破灭后,北大新青年也像所有的网站一样,遭受着资方越来越大的压力。胡续冬说:"按说,此前有着花哨的职业经历和不羁的本性的他早就会离去。"但对朋友的责任感让他坚持到了极限。终于脱离了花哨的赢利计划和纷杂的人事争斗之后,他想起了自己找一个安静地方教育孩子的宿愿。
  
   去云南之前,马骅作了近一年时间的准备,通过朋友朱靖江,他联系到了云南学者郭净,郭净又把他介绍给德钦县旅游局长扎西尼玛,修行的路打通了。
  
   但他只是告诉朋友们,他要去一趟越南,"准备周游世界"。
  
   "我们当时还嘲笑他,你的世界,就是越南吗?"韩博说。
  
   门对寒流雪满山 云南:2003-2004年6月20日
  
   2003年的一天,明永村村长大扎西第一次见到了马骅。"他一头长发,在我们藏族人眼里,留长头发的人不是很好,我们叫'流浪汉',我的心里有些发毛。当晚,我们坐在一起聊了一个晚上,我发现他是一个非常了解藏文化的人,一个非常不错的小伙子。"
  
   不久以后,朋友们陆续接到了他的来信,这些后来被称作"雪山来信"的文字,如今已经是朋友们手里最珍贵的留念。
  
   在"雪山来信"中,马骅写了他身边世界的美丽:雪水化下的溪流,粉红的桃花,蓝汪汪的江水,粉红色的碗口大小的高山杜鹃,原始森林覆盖的山峰,一米多厚的积雪上黑色飞鼠的尸体……
  
   他也写了生活的艰苦:用粪水浇地种菜,两个星期一次的热水澡,把发臭的肉吃出火腿的味道,每天为了挣50元钱而爬10个小时的山……
  
   他的到来让这个梅里雪山脚下的村子有了不一样的变化。他开始教学生们说普通话,告诉他们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周末他带着学生拿着大口袋去捡垃圾,教他们打篮球,由于来明永村旅游的外国人比较多,他又自办了一所夜校,教村民说英语。
  
   他穿藏服、学藏语、学习藏族的风俗习惯,他告诉朋友说这叫"知行合一"。为了参加转山,他开始拼命地锻炼身体,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去爬坡,身体素质逐渐好了起来,最后和当地人一样完成了转山。
  
   他一直生活窘困,有时朋友会接到"我没有香烟了"这样的信息,就知道他的生活又出现危机。今年,他拍了一组照片寄给朋友,想要发表赚点稿费。
  
   然而他没有拿过明永村的一分钱,村长大扎西说:"去年明永村全村50多户人家主动地捐了500多元,给他改善生活,可他却将这500元连同他北京的朋友寄来的500元一并捐了出来,为学校购买读书、教育教学用具。学校在建篮球场时,马骅又把自己的几千元钱捐了出来……"
  
   像他来明永村之前想的那样,在明净的梅里雪山脚下,他的心灵得到了平静。
  
   "雪山来信"中写道:"日子很平淡,很清净,我也很乐在其中。每天教书,烤火,喝酥油茶……学校的楼旁边就是山上雪水化下的溪流,水很冷。每天我就听着流水的声音入睡。应了韦应物的句子:门对寒流雪满山。"
  
   清净的生活在马骅的诗句里也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他的组诗《雪山短歌》,诗句清澈纯净,褪去了以前作品中复杂的戏谑与沉痛,渐渐转变为开阔的澄明与宁静。诗人拉家渡说:"马骅以前写诗还讲究语言技巧,能看出他个人的生活轨迹,而现在他的诗变得纯净而且开阔。"
  
   "写诗好像做减法,杂质一点点剔除,剩下的就是纯粹的东西。"韩博说。
  
   在变老之前远去 彼岸:2004年6月20日
  
   去云南之前,马骅写了一篇文章《在变老之前远去》,说:"既然我们都要变老,为什么不在变老之前远去。"
  
   马骅最喜欢的一首歌这样唱道:"三十以后才明白,要来的早晚会来;三十以后才明白,想爱的尽管去爱。"才32岁的他,其实明白得比谁都早。
  
   胡续冬说:"其实我们都假装自己很年轻,但在三十以后,却不知不觉都被纳入了生活的轨道。只有马骅,他可以把外面世界的规则玩得很好,却在内心一直坚守自己的规则,坚持下来,亲身实践。"
  
   对于一直行吟在路上的马骅,云南也只是他内心修行的驿站,如果没有这场意外,他本来准备在今年夏天离开云南,先回家看望久别的父母,再去准备考复旦历史系的研究生,研究他更为钟爱的王阳明心学。
  
   胡续冬说:"我始终不相信他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我一直觉得他是通过澜沧江到越南去了。也许有一天,在西贡街头,你会看见一个三轮车夫冲你一笑,给你一拳,那就是马骅。"
  
   韩博则说:"如果马骅回来,看见我们这里把他塑造成了英雄,他一定会欣然接受,然后游戏一场。"

[ 本帖最后由 加肥猫 于 2008-11-6 14:11 编辑 ]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9-4 12:53
人艺小剧场的票也要这么贵了~~
作者: 地瓜    时间: 2008-9-4 15:31
听起来不错哎

想去看看。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9-4 17:00
题目还不错,但是小剧场的话剧很怕看不懂
ps:那个配乐的阿兰还真牛,一偷懒就垫底,一发奋就被保送
作者: chenyan2    时间: 2008-9-4 17:05
小剧场的话剧怕看不懂?
作者: 原子    时间: 2008-9-5 08:50
都是牛人啊!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5 10:19
恩,我朋友的朋友也见过他,前几年的时候就说掉进澜沧江里了。
说起来像是个传奇啊;P
能成为后人敬仰尊崇并效仿的传奇也不旺了。
作者: xiaoxiang    时间: 2008-9-5 11:12
http://bbs.yoka.com/viewthread.php?tid=268002


这个里面有戏剧节里的很多剧目。
猫导,我太喜欢搞幕后了,要是在排一次戏剧,让我做音乐和舞台美术吧,太刺激,太有成就感了。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5 15:04
晕,你不怕折腾?
知道今年的戏剧演出季又开始了,但是比较反感商业化。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9-5 16:42
原帖由 xiaoxiang 于 2008-9-5 11:12 发表
http://bbs.yoka.com/viewthread.php?tid=268002


这个里面有戏剧节里的很多剧目。
猫导,我太喜欢搞幕后了,要是在排一次戏剧,让我做音乐和舞台美术吧,太刺激,太有成就感了。 ...


在这个论坛上注册可以买半价票?
作者: Louise    时间: 2008-9-6 11:34
马骅,一个悟透世间的智者,还是一个游戏人间的顽童?也许他的32年并非完全像导演介绍的那样,但他在自己生命的舞台上释放热情、诠释梦想。这,也许就是他生命的意义,让大家记住这个传奇。
在变老之前远去,那么就让我们在变麻木之前去接触传奇,也许就是梦的开始。

ps: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只是被吸引,想去看,去了解。^_^
作者: chenyan2    时间: 2008-9-6 20:47
有人组织观摩么?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8 12:42
我刚才问了,这个话剧很火。
那个网站注册就可以买到七五折的票,但只能是24号那一天的,还是赠票,现在也只剩下几张了。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9-8 20:05
我已经在那个网站注册了,但似乎是买第一张全价,第二张5折,算下来相当于75折一张,猫导买了么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9 00:37
嘿嘿,我用了一上午的时间,不光注册,并且发帖,连游说带哀求,终于拿到了24日的最后两张:P
那个网站的网管人很好,计划拉进我们的俱乐部来;P
全价的票现在还都有,我给制作人写信了,以大家同是公益战士的因由问问看,能不能搞到便宜一点的票。

[ 本帖最后由 加肥猫 于 2008-9-9 00:38 编辑 ]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9 01:24
标题: 这是制作人的回信:)
您好!目前本剧正在排练阶段。24日至28日是正式演出。
演出的票务由戏剧节组委会统一销售,剧组每场会有一定工作票,但估计数量不多。我们正计划在23日安排一场彩排,作为内部观摩,但还需要跟剧场协调,22日之前才能确定。

如果你们想集体购票,可以直接与组委会联系,据说会有折扣,最低能到5折。如果经费有限,我可以争取安排在彩排场,但要剧场同意。如果不出意外,24日首场演出后会有观众座谈。其它场次暂不安排座谈。演出会安排录像。

因为这次演出是戏剧节的一部分,因此很多事剧组自己不能做主。这轮演出之后,我们自己还会继续安排演出,到那时也许更方便,更开放。后续的演出可能在11月前后。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9-9 10:29
^_^,猫导辛苦啦~~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9-9 14:57
标题: 谢谢猫导
希望可以免费观摩,哈哈,要不咱就等后续演出组织集体观摩吧
作者: chenyan2    时间: 2008-9-9 15:32
还是买票吧, 这样才是戏剧健康稳定发展的道路....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9 23:02
我喜欢彩排,彩排时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场景,演员自然的表露、出现纰漏时的弥补、还有可能的笑场。
作者: 地瓜    时间: 2008-9-10 16:37
耶  免费观摩  看彩排:lol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23 12:02
标题: 导演昨晚给我回的信
经协调,彩排如期举行,但名额有限,只能给您留1-2张观摩票。
23日19:30人艺小剧场,到了联系我。
======================
我晚上会去,多一两个人想来关系不太大。想去看彩排的7点20人艺门口见,或者打我电话。
作者: 地瓜    时间: 2008-9-23 23:09
刚看完回来

感觉还不错:victory: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9-24 11:23
标题: 的确不错
托猫导的福,昨晚看了彩排,很喜欢,没有无厘头搞笑,愤青式的歇斯底里,也没有先锋派的莫明其妙,只有朋友般的诉说和吟唱,诗歌和音乐的流转,很美,很亲切,演员的情绪,节奏也控制得很好,11月份如何在高校巡演要买票去看。

附剧中朗诵的马骅的几首诗:

在变老之前
。。。
日子在街头一掠,手就抖起来
文字漏出指缝、纷纷扬扬
爬满了将倒的旧墙 脚面上的灰尘一直变换,由苦渐咸
让模糊的风景改变了模样 双腿却不知强弱
在变老前踩着剩下的步点远去

河汉

驾日光而来的人离去时留下了一亿颗星,在河里。
溢出的流波被风牵着穿过大角和轩辕。
西岸的放牛娃找着喜鹊,
东岸的纺织女工开始担心小女儿。
河底的人仰头望着河水,想像着更高处。

乡村教师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十二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像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我最喜爱的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彷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色再加上一点绿
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
透明和空无。


春眠

夜里,今年的新雪化成山泉,叩打木门。
噼里啪啦,比白天牛马的喧哗
更让人昏溃。我做了个梦
梦见破烂的木门就是我自己
被透明的积雪和新月来回敲打
作者: Bobo    时间: 2008-9-24 13:20
标题: 回复 23# 的帖子
最后几人去叻?谁去叻讲讲情况,有啥剧照的贴上来嘛,我想大家都想看看呢:loveliness: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9-26 11:28
猫导,地瓜和我三人去看了,鉴于版权问题,我没拍照,不过挺值得一看的,猫导买了24号的首映票,又看了一遍,导演说这轮的票已经预售完了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27 00:01
呵呵,彩排那天我拍了几张像。因为坐在最后一排,工作人员没看到。
第一天首演的时候因为也坐在了第一排,人家就不让拍了:(

因为彩排时凭后门进的,所以开场5分钟了才得逞。学生面嫩,和剧场的老师点头哈腰了半天,最后才让我们几个坚持在门口的混进去。
所以进去就坐在了最后一排。
第一张男主角的照片是第二天补的。自那张以后,我就被保安严厉禁止了。

[ 本帖最后由 加肥猫 于 2008-10-6 14:21 编辑 ]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9-27 00:15
猫导,谁说一次只能贴一张图片???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9-27 10:16
你没发现吗?
Discuz改版了,一次只能上传一个附件。
不光是咱们,昨天我发现其它用Discuz的网站也这样了。比较郁闷啊。
:L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9-28 09:45
试验一下~~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9-28 09:47
看来是人品问题~~
作者: bailanhuaa    时间: 2008-10-6 12:15
真好,可惜错过了,猫导11月再组织我们去看吧:Q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23
确实我的问题,多补两张。


由于去得晚,到了以后马骅已经开始山村志教了。他之前在城市的困惑和迷茫,之前也没有重点突出,只是说他想离开,换一个活法。就到了这所云南山间的小学。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26
这出话剧的主角是由两个青年人合力扮演的,一个表演一个旁白。他们之间的角色不断地轮换,进行得还算流畅,推动着故事的发展。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27
两个人合力完成那副孩子的画,设计得尤其经典。两个主角画功又好,表演又佳,腿儿也跑得快:)所以搞得我的照片都是模模糊糊的。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41
这两个演员在第二天的导演自白时得知,一个是第一张照片里的北大的博士生,另一个是北广学表演或导演之类的学生。后者的这个个高的书生写得一生好字。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42
我们的小崔也上场了。这个在台下嬉嬉哈哈的制片,与在上台表演时判若两人,尤其是他唱自弹自唱得那首歌:
“妹妹你来看我,请你不要走小路,小路弯弯曲曲坎坷多,我怕你会路走错;
妹妹你来看我,请你不要坐汽车,公路上流氓多,我怕妹妹惹来祸;
妹妹你来看我,请你不要坐火车,火车上面小偷多,我怕妹妹被他们摸;
妹妹你来看我,请你不要飞机,飞机上老外多,我怕妹妹被他们带出国;
。。。
妹妹你来看我,请你想到我梦中来,我和妹妹在一起,悄悄把那知心话儿说。”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45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像朵永远不凋零的花。”
坐在背景处弹琴唱歌的几个同样北大毕业的朋友在全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个留长发穿藏服的据说吉它演奏得已出神入画,是某大师的关门弟子。。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4:58
当马骅的第一批学生毕业的时候,他是兴奋和感慨的。当他在雪山脚下,听到孩子们天籁般的歌声后,捂住双手哭了。他说出了更多教育志愿者的心声:不是我们在帮孩子,是孩子在帮我们。帮我们净化曾经纯净、但被世俗蒙蔽了的心灵。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5:00
这是演员们最后的谢幕,向大家也向马骅--这位昔日的朋友、斗士、诗人、老师、英雄致敬。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0-6 15:01
可惜投影很黑,马骅以一个若隐若现的影子,用他的诗歌参加了这场话剧的表演。也像事后的导演和观众交流时说的,这只是记录一个故事,一个众多志愿者代表的故事。对现代社会的迷茫和些许无奈的表现,对不同生活选择的表现。
台词写得很好,虽然涉及的层面不够宽,但都是我们同龄人的思考,反映得更多的是年轻人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当然更多歌颂了理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都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吧。
作者: 原子    时间: 2008-10-8 18:22
歌词挺好的。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10-8 21:01
20.jpg那张很黑的投影上打出的是马骅写的“ 明永歌谣“,这是明永村民们最喜欢的: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那青稞酒忘不了。
    经过的村庄都忘记了,只有那明永村忘不了。
    走过的大河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
    看过的雪山都忘记了,只有那梅里雪山忘不了。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1-6 14:09
标题: 《在变老之前远去》二次上演
优戏剧工作室(Studio U)出品
  2008北京青年戏剧节票房冠军
   《在变老之前远去》
  Leave Before Getting Old
  
  演出时间:2008年12月3日至7日 19:30
  演出地点:朝阳区文化馆9个剧场之TNT剧场
  演出票价:280/180/120/50
   (加50元获同场次同等价位票1张)
  售票电话:中国票务在线 www.piao.com.cn
   4008103721/64170058/64170068
   9个剧场售票处 85991188
  
  2008年11月20日、21日(周四、周五)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演出

===============================
9个剧场50元两张票的已告罄,百年讲堂30元50元的票尚有。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11-6 15:10
标题: 我们集体去北大看吧
时间:2008年11月20日(周四)、21日(周五)
   晚7:00
地点: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多功能厅
票价:30、50元
详情见:http://www.pku-hall.com/new/play ... 021/2008112021.html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1-6 15:42
要买赶紧
作者: Gracekiller    时间: 2008-11-7 11:35
标题: 去北大吧
报名,最好21号,可以很晚回家,第二天睡懒觉。。。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1-7 12:23
昨晚我去九个剧场问,说是所有价位的票都还有的~~
作者: chenyan    时间: 2008-12-5 10:12
《在变老之前远去》
Leave Before Getting Old

演出时间:2008年12月3日至7日 19:30
演出地点:朝阳区文化馆9个剧场之TNT剧场
演出票价:280/180/120  (加50元获同场次同等价位票1张)在此基础上可享受85折优惠
预订电话:13661049145 (崔先生)

编    剧:小马、赵尔
导    演:邵泽辉
主   演:王    鑫、魏    然

《在变老之前远去》,来自一个朋友的真实生活。
30岁这一年,他对着镜子问了自己几个问题,没有找到理想的答案,于是决定上路,去强迫自己改变现有生活的轨迹,希望从改变中寻找新的支点。
他几乎对所有的朋友都撒谎:"我要去周游世界了。"但其实却是到了云南梅里雪山脚下,在一所小学里当起了乡村教师。
新的环境,新的生活,的确带来了新的体验和感悟,生活,不,应该说是生命一下子又丰富了起来,就连诗歌的写作也达到了前所未至的高度。生命的美好和充实是如此丰满的握在手中……
一切可能都不一样了。也许,一切也都还是老样子。
32岁的时候,他准备回来了,回到城市,回到过去,开启另一段生活。
但,他没有回来,却是远去了。

本戏评论:

“安静的,诗意的,真实的,深刻的,震撼的。我们需要这样的话剧。”
                                        ——孟京辉

“《在变老之前远去》这部戏里,正统下面是先锋。”
                                        ——童道明

“邵泽辉的《在变老之前远去》,他的思考、叙述和表达,就很好地体现了“实验”或“先锋”戏剧独立、自主,不甘平庸,勇于探索的精神。”
                                       ——《北京日报》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2-5 11:52
我买的今晚的票,利用无耻和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手段买的50元的票,不能去膜拜老大了,遗憾一下~~
作者: chenyan    时间: 2008-12-5 17:11
偶明晚去看, 有谁那晚在可以sms me 散场后交流观后感
作者: 加肥猫    时间: 2008-12-5 19:42
回来写个观后感吧,不知新版的作了哪些改进。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2-5 22:00
刚刚看完回来~~

呵呵,进场前才发现其实买的是明晚的票,早知道今晚可以旁听对老大的采访、明天还有机会继续仰慕老大~~~

跟工作人员磨了一下还是看了今晚的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2-5 22:25
对比一下猫导的照片,感觉没有太大的差别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2-5 22:30
再转一点关于主人公的资料吧,一下来自《中国青年》杂志



  体验者马骅

  采访/本刊记者 李海波

  汽车在又一个急转弯中,有人打开窗户呕吐不止。

  一阵冷风吹了进来,我在厚厚的大衣后面打了一个冷战。这是2004年的6月,北京正是炎炎夏日,而现在穿过的白马雪山垭口温度尚在零下。大雾和雪花遮住了视线,几米外一片模糊。

  北京、昆明、大理、德钦。飞机、火车、大巴。

  70多小时的长途跋涉,6月25日终于抵达德钦。海拔3500米的这个小县城在夏日的细雨中居然让人有阴冷的感觉,县城惟一的大路上悬挂着的几条标语提醒着人们这里数天前发生过的不幸。德钦开往明永村的塞得满满的班车沿着山路出发了,右边是山,左边是悬崖,探出头去只能看到雾气中隐约的松枝和偶然露出来如同丝线一般的澜沧江——山路在4000米高度。

  卡瓦博格主峰海拔6740米,在这个季节要想一睹神山面目几乎没有可能。那是一个天际所在的地方,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冰川。我必须到它的脚下,去寻找一个青年的足迹,那里是他最后的墓地,但没有丰碑,甚至没有尸骨。

  马骅,32岁,天津人,1996年复旦大学国政系毕业。2002年他辞去了“北大在线”经理的工作,只身一人来到冰川下的明永村,在这里当不要一分钱报酬的乡村教师。两年的时间里,他平静地生活在这个只有50多户人家的村子,以一个“编外志愿者”的身份履行着教师、环保者、乡村建设实践者以及传统文化保护者的职责。6月20日,距离回到北京准备攻读博士课程只有一个月的这一天,他在澜沧江遇难……

  他失踪了,在自己又一次的体验尚未划上句号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消失在滚滚澜沧江,只留下一顶藏族毡帽和一副眼镜。这场原本用来丰富自己人生的体验以悲剧而告终……但是,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的真正的价值,而只是简单地归类为一个无私奉献的典型。穿过县城的街道,挂满了学习他“扎根边疆”的标语……

  这一刻,我站在他遇难的地方,试图用自己的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马骅,探寻我们忽视的那些属于他的宝贵的东西,尽可能地留下一些启示,一些在这一代青年身上共同的或者缺少的,不仅仅为了马骅……

  风从栎树叶与栎树叶之间的缝隙中穿过
  风从村庄与村庄之间的开阔地上穿过
  风从星与星之间的波浪下穿过
  我从风与风之间穿过
  打着手电
  找着黑暗里的黑

  那个夜晚没有人知道马骅醉倒在哪个街头。

  以往的聚会中,马骅从来都是在醉倒之前口若悬河旁征博引,恣意而快乐地辩论着每一个他所了解的话题,妙语不断,喝醉以后的他兴奋得可爱,小眼睛露出热带雨蛙般跃跃欲试的光芒,和人争执阅读中遇到的某个细小的问题,辩论之严密经常让人以为他其实没醉。或者唱歌,用脑子里庞大得惊人的流行歌曲库,抖抖架势唱将出来。

  接着大笑,睡去。

  但这个夜晚有些不同,他似乎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临近喝醉的时刻,趁着还清醒,一个人悄然离去,没有和任何人打招呼。

  第二天,马骅离开了北京,他告诉朋友们,自己要去环球远游,甚至虚拟了一幅远游路线来“隐藏”自己真正的计划。

  “首先向各位道歉,特别是北京和上海的朋友,因为先前我一直跟大家说要去越南等地周游。实际的情况是:我正在巨大的冰川脚下的一所小学里当乡村教师。这是我酝酿了近一年的计划,因为始终担心自己是否能够成行,所以就一直跟大家托了个辞。”

  几个月后,大家收到了马骅从遥远的德钦发来的第一封邮件。

  对他选择这样一种离开方式,很多相熟的朋友早已习惯。

  “我本是,普天下风流天子,盖世界浪子班头”,这是马骅在“北大在线”和“诗生活”网站所使用的ID“小马”的签名档,然而,天性不羁的马骅从来视“体验”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无论是刚毕业时加盟韩国企业从事市场开发,还是1998年离职下海的惨败,在他看来都是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财富。

  对这样一个视自由为生命的“浪子”而言,以“北大在线”的元老以及许多个知名网站的版主身份在北京居然待了三年,他的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表面看来马骅在北京的日子丰富而充实,“北大在线”下属的“新青年”网站曾一度“纠集”了大把的诗人、音乐人、电影人,他们性情与才识兼备,一时这里俨然成为青年文化一个不大不小的山头。以此为缘,马骅结识了他最好的朋友,“朋友”在马骅的一生中拥有压倒一切的重要性。马骅豁达、宽厚、既慷慨又玲珑、寓真挚于游戏的天性使得许多人愿意把内心世界的大片沃土无限期地交给他耕种,一些人已经无法用“朋友”“同事”“诗友”或者“网友”这样的身份来描述他,他们视他为没有血缘的亲人、没有宗族关系的骨肉。

  然而,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漂泊因子并未消散,冷酷的商业意志和朴素的文化梦想之间的冲突也在不断磨蚀着他的热情。

  有一段时间,他“每天身上一个背包,里面装了毛巾和牙刷,随时准备离开。”在他曾写过的一篇题为《逍遥游》的小说中,马骅说,自己的“理想生活”就是一种无论肉体、心灵还是思想,皆随兴所至、超乎万物永无羁绊的逍遥游,用全部的生命去体验人生的极限。

  那段时间,马骅很多晚上都在做着同一个梦:一群雪白的野马在草原上飞奔,自由驰骋,周围是雪山环绕,它们穿越无垠的草原,朝着莫测的方向一直飞奔,就像天国的方向难以捉摸。

  于是,他选择了离开。

  凌乱的合唱歪歪扭扭,在澜沧江西岸蜿蜒
  鲜艳的四年级学生在旧客车里向往着暑假和两年后
  二十张脸一起在风里滑动,被细沙粒儿蹭出火星儿
  落日恍恍惚惚,淡黄的晕
  罩着云里的雪山和强忍啜泣的临时乡村教师

  明永小学只有一栋建筑,这个两层的木板楼漆成了深红色,在雨中很醒目。

  一楼的教室里几个孩子在大声读书,如果不是仔细听,你会觉得他们是在唱歌。从木梯上去,马骅的宿舍就在最东头,不大的屋子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墙上贴着他给孩子们在冰川脚下拍的照片,桌上一摞还没有来得及批改的作业本。

  墙角的吉他断了一根弦,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学校旁边就是山上雪水化成的溪流,水很冷,我伸手进去,立刻能感到手指像是少了一截。住在这里,晚上一定可以听着流水的声音睡去……

  一件挂在墙角的深红色藏袍和边上插着松枝的竹竿引起了我的注意。“去年回天津和北京的时候,他一直穿着这件藏袍。松枝是去年转山的时候带回来的,他一直说要把它带回家。”从天津赶来的马捷是马骅的哥哥,从出事后他就一直在明永村,每天在这间小屋里坐着,几个小时一言不发。和大多数人的疑问一样,马捷对弟弟来这样一个地方也很难理解。“从小他决定了的事情,家里根本没机会干预。”包括这一次到云南,马捷和父母都是接到了他从德钦打来的电话才知道他在这里教书。这些天里,马捷按藏族的习俗到冰川去为曾经活泼爱闹的弟弟祈福,长时间地沉默着,狠狠地走得飞快。

  “日子很平淡,很清净,我也乐在其中。

  每天教书,烤火,喝酥油茶。

  学校里有26个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加上我一共有三个老师,两男一女。我住在学校里,和另外一个男老师挤一间宿舍。学生们都很可爱,也很让人生气,特别是他们不写作业的时候。最大的问题就是语言。因为这里是藏区,村里的人都是藏民,包括学生在内,汉语水平实在让人头疼。

  我每两个星期会进城一次。从这里到县城大概要坐近两个小时的车。碰到下雨塌方可能就没车了。朋友们,你们每次收到我的信,肯定是我心情很好的时候,因为我刚刚洗过两星期一次的热水澡。天气越来越热。我每周进城买的菜要不了两天就烂了。已经连续吃了两个多星期的臭肉了。肉刚买来的时候还新鲜,放了两天之后就开始发臭。刚开始的几天不适应,一天要跑好几趟厕所。现在已经无所谓了,倒是觉得有点儿发臭的肉炒出菜来有股火腿的鲜味。”

  他静静地在孩子中穿行,站在操场的边缘,等候着自己出场的位子。现在,他和场上的孩子一起奔跑,他们争抢着篮球,欢笑着。他的长发在风中飘扬,在孩子们中间格外醒目。中场休息的时候,他回到自己的小屋,从这间小屋的窗户望出去,澄蓝的天空下,卡瓦格博雪山在云中时隐时现。

  当乡村教师马骅在明永冰川小学度过第二个年头时,村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了每天看着他给孩子们上课、和他们一起打篮球,像所有的家长那样,他们也关心着自己孩子的成绩,并确信这个叫马骅的老师能让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知识……

  对于马骅刚刚到这里的情景,村长大扎西至今记忆犹新。墨绿色的衣服,牛仔裤,长长的头发。“一看就是标准的城里年轻人,我不相信他能留下来。”

  但马骅不仅留了下来,而且开始着手“改造”这里。

  没过多久,小学篮球场建起来了,洗澡间也建起来了,连村里的厕所也被他改造得可以用山上的雪水“自动净化”;村里的年轻人现在也开始唱“陪你去看流星雨”,跟来这里旅游的外国游客说几句英语;每个星期三、五的晚上,不大的教室会挤满村民,听“马老师”讲课……

  而让他来这里后认识的好朋友扎西尼玛兴奋的是,这个城里来的小伙子居然成了藏文化的坚决捍卫者,一直没有什么新动向的“卡瓦格博文化社”因为马骅的加入开始重现生机。周末的时候,马骅和当地的藏族小伙们带着录音机摄像机,徒步走一天的山路到村子里搜集德钦最具特色的弦子音乐,录制传统的各种仪式。

  2003年是藏历中一个重要的年份,是梅里雪山的“本命年”。马骅特意用十多天时间参与到大转山的队伍中,并写下几万字的整理材料。

  2003年5月,马骅开始作一个本地大小神山的调查。整整十天,每天爬十个小时左右山路,测数据画草图,带着粑粑(发面饼)一大早上山,天黑才回来。他在日记中写道:“开始几天爬的山还算是勉强有路的,后面几天就全是原始森林和绝壁。我精神崩溃若干次,好几次在绝壁上慢慢往下蹭的时候都发誓这辈子再也不爬山了。可第二天还是不知死活地继续上山。”

  他在明永的日子单纯而快乐。

  “他让我闻到了太阳的味道。”他的学生们用这样诗意的语言描述自己的马老师。物质艰苦的生活一样充满了创造的乐趣,在他看来即使如断炊、孤寂、穷得只能穿破裤子这样的事情也是精神馨香不可缺少的部分。

  “学校终于放假了,我也送走了我手下的第一批毕业生,其中的欣慰和感伤难以用文字名状。我教的四年级学生这学期后就要从明永小学毕业去西当小学读书去了,他们——八个女学生、四个男学生——是我的第一批毕业生。

  7月10号下午5点多,所有科目的考试都结束了,我和学生搭车回村。

  车子在澜沧江边的山腰上迂回前进,土石路上不时看到滑坡的痕迹。江风猎猎吹着,连续阴雨了一个月的天气突然好起来。落日在雪山的方向恍恍惚惚,神山卡瓦格博依然躲在云里。挤做一团的20多个学生开始在车里唱着歪歪扭扭的歌。他们把会唱的歌基本全唱了一遍,我在锐利的歌声里浑身打战。

  有一个瞬间我觉得自己要死了。这样的场景多年以前我在梦里经历过,但在梦里和梦外我当时都还是一个小学生。《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曾在山上用手遮住脸,不敢去直面上帝的荣光。在那个时刻,我突然想起了遮住自己面孔的以利亚,我觉得自己不配拥有这样的幸福。”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仿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
  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
  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透明和空无


  但明永并非他的终点,做一个好乡村教师也不是马骅对自己的全部要求。

  “你觉得马老师怎么样?”明永的村民们像是在背标准答案:“马老师太好了。”“为什么好?”藏族大妈阿尼忽然掩面痛哭,说了一大串藏语;那位年轻的姑娘低着头,低声而坚决地说“马老师就是好”;而学校的孩子们,争着抢着说老师带他们上山的故事。

  村民的情感真实而质朴,但这仅仅是他展示在村民面前的一面。

  在扎西尼玛眼中,对吃穿用都不讲究的马骅却很奢侈地享受着另外一种精神上的乐趣,写诗、唱歌、爬山,对了,还种花——这些花大都没有什么名气,却一簇簇在简单的长凳上往外溢着浓烈的生命气息。

  每一次体验,马骅都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去做到最彻底。

  “你应该看看他发现的宝地,”扎西说,“马骅每到周末就带上笔记本电脑,爬到对面半山腰,在那棵老桃树下放CD听轻音乐,风一吹就满身桃花,他说这日子像神仙一样!”

  从学校门前的山坡往上爬几百米是一处平地,中间一棵古老的桃树倚着一块乒乓球台大小的巨石生长,枝干几乎枯死,在它的身上,许多新的嫩芽把根扎进树干,重新长出了枝条。

  站在老树下能清晰地望见山坡后的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正前方是连绵的群山。地上有几个中南海牌烟头,这是他留在这里的惟一痕迹。在这棵老桃树下面,马骅写下他最重要的作品:33首《雪山短歌》。

  作为一个诗人,当他的生活在经历了一个巨型转弯之后,一切震荡和晕眩都带来了创作的灵气。马骅在雪山的诗作已经回归了自然,排除了从前强烈的自我,句式上也尝试从简,向民间学习。也正是从陆续传回去的诗作变化上,他的朋友们慢慢理解马骅的云南之行:在他乡为家,在寒冷的雪山脚下为语言筑起温暖的巢。

  即将离开明永这一天,我在马骅宿舍床底找到一台笔记本电脑。“这是他平时写东西的电脑,还没有来得及整理。”马捷说。这是了解马骅在明永两年历程最好的工具。

  笔记本里记录了他在明永的日子里除教学外的写作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这期间撰写的藏文化研究文章,有几十万字之多!《龙树的中观在中国佛教思想中的流变》《阳明天泉证道偈子中的佛教中观思想》这样的论文已接近一个学者的研究范围,而对梅里雪山及其周围100多座大小神山所作的考察报告和《明永村规》 《雨崩村规》的制定则明显接近实证研究的范畴。还在上大学的时候,马骅就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身体力行,希望能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文化中践行这一思想。

  阅读了两天马骅写下的文字让我深深惊讶这个被“包装”成一个支边模范的青年极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口语、母语和方言》《诗人版〈笑傲江湖〉》 《在变老之前远去》 《“我在暗中告诉你们的,你们要在明处说出来”》 《7月的诗生活》 《后朋克、行为艺术和光猪六壮士》 《摇滚的时尚与时尚的摇滚》《走上舞台的罗大佑》……小说、话剧、诗歌、音乐评论、电影评论……他的兴趣广泛到让人吃惊,同时在每一个他自己喜欢的领域都能有足够的深度!

  正如他的朋友所说,纵然马骅来到了明永,当一个免费的乡村教师,但这并不能等同于他就是一个支教的模范,他只是喜欢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把每一段的生命过程都感受到极致和透彻。

  两个马骅其实并不矛盾:踢球、看小报、买足球彩票、精于远游、精于厨艺、精于购物、精于在夜里枕着各种毛绒洋娃娃入睡还到处找人要赵薇的签名,并沾沾自喜于和周星驰同台献艺的马骅;从无到有地建设校园、修篮球场、干泥水活、自己开菜地、建花园、带孩子们体会互联网、送走第一届毕业生、教村民英语的马骅。

  他只是纯粹地生活着实践着,无论方向是什么,他只是在做自己想成为的人,并且始终完整而丰盈地存在,在今天这个物欲社会中不役于物地坚守理想……

  有时候,桃花的坠落带着巨大的轰响
  宛如惊蛰的霹雳
  闭上眼,瘦削的残花就回到枝头
  一群玉色蝴蝶仍在吮吸花蕊,一只漆黑的岩鹰
  开始采摘我的心脏


  “既然觉者如释尊告诉我们生老病死是轮回的巨流,既然饕者如浮士德都不能让美好的时光停留一刻,既然那个早夭的酒鬼克鲁亚克曾经喊过:‘永远在路上’,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变老之前远去呢?”

  这是马骅在一篇题为《变老之前远去》的文章中写的,而在他的第七封雪山来信中提到:“澜沧江现在正是一年中最漂亮的时候,没了夏季的狂躁与污浊,碧蓝碧蓝,不时在转弯和有暗礁的地方泛起一缕水花。望江水时间长了,先是会头晕目眩,既而怅惘心碎,颇有效法屈子的冲动……”

  仿佛是一种不祥的谶语,终于成真。

  澜沧江大桥往明永方向50米的悬崖,从这里到村子只有不到15分钟的路程。

  2004年6月15日,马骅通过短信告诉在县委工作的朋友韦国栋,明永小学的粉笔用光了,要他从县城帮忙寄一盒,由于太忙韦国栋把这事忘了。6月18日,马骅决定自己去一趟县城,解决小学的粉笔问题,还能见见文化社的几位朋友。

  2004年6月20日这天傍晚,马骅带着从县城买回的一盒粉笔,搭了一位朋友的车回学校,“明天早上升旗,我不能错过的。”他谢绝了朋友留他在县城住下的要求。

  19时,他和司机出发,5分钟后,轰然一声巨响,整部吉普车翻下80米的悬崖,掉入流速每小时20公里的澜沧江……

  经幡插在江边,上面经文的空白处写满了字:“马老师,我们想念你……”“骅子,你在哪里?哥要带你回家……”

  江风吹动经幡猎猎作响,暗黄色的澜沧江水在悬崖下怒吼着破山而去,从这里算起,几百公里的跋涉后,她将改名湄公河,穿过整个东南亚。

  将近一个月的搜寻工作并没有收获,马骅,这个藏民心目中的好老师,马捷眼里调皮的弟弟,朋友们身边集“浪子与圣人一体”的不羁的灵魂,就此消失在滔滔江水中……

  我不知道是否能让人们理解这个在此失踪的年轻人,人们总是有太多的概念、太多的预设和太多的传闻,却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直觉和细节,结果只能还原一个空洞的被典型化的人,而这一切在时间的荡涤下其实是经不住沉淀的,真正最终留给人们的是什么?

  在这个世界上,他活过了,而且活得比很多人精彩,他留下的未必是多么巨大的成就,但对马骅自己而言,他的生命是丰富和完整的,这,就够了。

  逝者已去,大雨将洗涤此地的痕迹,也将洗涤人们的浮华,接下来应该是秋天了,这是一个灿烂的季节。神山卡瓦格博依然在不远的地方,依然是伸手可触又遥不可及,时常有一片纯白的云笼罩着它亘古未变的身姿。

  (注:文中诗歌摘自马骅未发表的组诗《雪山短歌》)
作者: chenyan    时间: 2008-12-6 23:14
今天看话剧, 安欣同学在我的右边。。。。。。
作者: chenyan    时间: 2008-12-6 23:16
标题: 4年之前,马骅刚出事的时候的阳光帖子
4年之前,马骅刚出事的时候的阳光帖子
http://www.ygclub.org/ctrip/2004-06/01075251.html

关于马骅 安猪 2004-06-26 01:28
英杰正在云南旅游,在得知马骅出事后,现正在燕门等待打捞结果。之前,他曾于马骅见过一面。

英杰第一次去云南没见着马骅。第二次去见着了,没想到却是最后一面。

算起来,“多背一公斤”项目跟马骅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要不是英杰到了雨崩,要不是他了解到雨崩村支教青年和马骅的情况,要不是他被深深感动并回来告诉了我们,也许永远不会有“多背一公斤”项目构思的出现。

东方网马骅专题的最新消息:《下游现浮尸 搜救紧张进行初步疑为马骅遗体》,不管怎样,一切还是等待英杰的现场消息吧。
http://news.eastday.com/eastday/ ... ode23099/index.html

这是一个网友的纪念马骅专题。
http://people.brandeis.edu/~liji/weblog/2004/06/blog-post_24.html





sigh~ _华_叔_ 2004-06-26 09:14

天下事不如意者十之八九~

希望马骅兄还和我们在一起~ 就算已经离去,也能够宁静安详~

马骅 阳光小麦 2004-06-26 12:16
花了一个上午看了相关的新闻,他写的诗歌,小说.
感悟良多. 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是在MSN上英杰对我说起的, 英杰为了这事放弃了去西藏的旅程, 和大家(全村的人)一起做最后的努力, 漏夜在澜沧江畔寻找. 这是怎样的场景啊, 一个人牵动千万人的心弦. 就这点我们都可以说他已经今生无撼了.
然而一些记者网友的评论实在让人颇感不平. 不管他的动机如何, 其行为总是崇高的,值得钦佩的, 在这样一个时刻说这种话, 是对其人格一种亵渎, 一种侮辱. 如果你们打着追求真相的幌子想通过这样的评论臆测来抬高自己, 只能让人鄙视.

我想他此刻已经和奔腾的江水融合, 和千年不化的圣山融合, 和他教过的孩子村民的心融合; 我想此他刻正逍遥游弋于梅里雪山脚下, 澜沧江边, 永明村畔; 他笔下的何疯子, 老乞丐微笑着向他走来, 带他一起魂游象外.

祝愿善良的人一生平安! chenyan 2004-06-28 18:03
有更多人把他要做的事情做好,相信他九泉之下也会欣然。

至于有些人的言行,时常只有感觉可笑,悲哀和同情;当然,也许在他们眼中,我们也同样在作着可笑的事......让他们感觉可怜......
好好的生活,好好的工作,承担属于我们的责任,追逐属于明天的梦想。有些话,只当清风吹过。认真的走,自己的选择。
生命究竟是什麽? 宫商角徵羽 2004-06-29 00:51
是不是在死去的那一瞬間都不留任何的遺憾?
是不是我做過的這一切,都沒有任何的遺憾?
是不是即便我明天就死去,我都沒有任何的遺憾?
願善良的人,永無遺憾,,,,,
丹丹写了首怀念马骅的诗 安猪 2004-06-29 15:10
写得很好!经授权代为转发:


致马骅

或者
凝定在
菩提树下

或者
游走在
香格里拉

马骅
寻梦的王子
你已将生命
融入这传说的秘境

谁说这是生命的最后
激流带走了你的躯体
却带不走你的梦想

未曾谋面的理想主义者啊
你的心灵
正随着狂澜舞蹈
你的灵魂
将永在浪尖安息  
谢谢安猪 胡小搞 2004-06-30 19:56
谢谢安猪代发……
很好的诗! 扫地老僧 2004-07-01 00:49
当时在燕门等待打捞结果的时候一直想写个回忆马骅的文章,但起了个开头后就一直没有写下去。每个人看马骅都会形成一个自己心目中的马骅,我也不例外。我见过马骅面的次数不多,加起来也才4次。对马骅的印象更多的是从朋友点滴的回忆中形成的。

第一次去看马骅是六一节前夕,当时和阿荣老师还有小戴一起带着雨崩小学的9个学生翻山到西当过六一。到了西当后我就要抄小路去明永看马骅,临行前小戴反复告诫我马骅是个怪人。大概是担心我和怪人的碰面出现问题吧,安顿好学生小戴和我一起去了明永。这个小路就是当地人也很少走,走到一半我们迷了路,还好有手机信号,立刻打电话给马骅请教。在他的遥控下终于找到了继续前行的路,这才知道马骅是经常走这条路的。路上其实很有趣,穿过了一个几百米长的山洞,又俯瞰到了澜沧江一个非常漂亮的大弯,不过真正吸引我的还是对怪人的好奇。两个半小时的跋涉后终于到了明永小学,条件明显比雨崩小学好,有水泥篮球场,校舍也更大更新些。进了小学大喊马骅,没想到他不在,心想难道又和4月份的拜访一样要扑空了吗?正在打篮球的几个青年听到了我们的声音,立刻帮我们找到了马骅。原来明永村停电,他的电饭锅做不了饭,去邻近的藏民家去蹭饭去了。第一次见到的马骅,是瘦高的,留着较长的头发和茂密的8字胡,和现在网上看到的他的早期照片简直有着天壤之别。他其实话不多,甚至有些腼腆。他告诉我明永的自来水系统刚刚建设好,原先他都是接雪山融水喝的。这让我很诧异因为明永冰川的融水非常脏,比雨崩的水要差很多。他告诉我每次他都要接一盆沉淀一天才能用。他还自豪的告诉我们旁边的厕所的整套冲水系统是他自己设计建造的。很快我就非常庆幸小戴一起过来,我和他两个话很少的人坐在一起真是很闷,没有了小戴我们很快就没什么话可说。到了晚上吃完饭,大家边喝酒边聊(我不能喝只能陪着喝茶),喝过几杯酒后马骅就兴奋起来,我提了一个藏传佛教的问题,马骅一个人就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起来,从宗喀巴到现在的嘉瓦仁波切,从禅宗到中观论,从周围村里的喇嘛庙到前一阵他去维西参加的一个大法会,让我觉得受益匪浅。当时他还特别提到一个藏歌的歌词:“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我们一直聊到深夜12点多才分别。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当小学的六一节晚会上,他和几个明永的朋友一起来看晚会。我刚好想第二天去看斯农冰川,于是向他请教路线。他建议现在不要去,说他想7月中旬去,于是约定到时一起去。晚会非常的精彩,到了高潮时当地人向来这里支教的马骅和小戴献上哈达,还让他们分别表演节目。马骅就叫上来了原先他教过的几个学生,一起唱了一首歌。现在都不记得是什么歌了。

第三次见到他就是他出事的前一天晚上。当时我刚到县城,知道马骅这个周末要进城,于是和朋友们在城里等他,没想到他没做班车来,我们当时想是不是又喝多了睡过头了,后来才知道是冤枉了他。晚上我们几个朋友一起在斯朗农布的茶室聊天,终于等到了马骅,还见到了卡瓦博格文化社的几个主将,老卫,钟华,老李等人。钟华和马骅开始大谈格增曲培和他写的《中观奥议论》,大家又一起聊了很多关于少数民族的问题。后来我有事,出去一个人在外头坐了一会,看到马骅在老卫的搀扶下踉踉跄跄的出来,感到很诧异,因为他的酒量是很大的,怎么这么快醉了。听到里头马骅的好朋友,藏族姑娘关平,欢呼马骅终于先醉了。后来,老卫把他送上车去农布家住了。

第四次就是他出事的那一天,我要去中甸看赛马节,于是去农布家里向朋友们告别。我到那里马骅还没起床,后来是把他和其他人给吵醒的。简单聊了聊天,就道别去了中甸。第二天的早晨就听到小戴从电话的另一端告诉我马骅出事的消息。

在燕门查看江面的时候,回忆马骅的点点滴滴就成了我们这些朋友的主要的话题。我这才知道,明永的篮球场是马骅自己掏钱建的,校舍也是他掏钱修的。他都是自己去砍柴的,第一次去砍柴的时候才砍了一个很细的树手就出血了。他刚来时不太会用木头点火,经常到7点才能做好饭,可这时候要教村名英语,就只能晚上10点多才吃上饭。

一个朋友问过他,你信藏传佛教吗,他回答说他相信智慧。

后来去网上查到了很多马骅写过的诗,对他在去明永前写的一些现代诗,我真的不太喜欢。而他在明永写的,有着一种雪山的剔透与洁白,有几首我特别的喜欢。

下面是其中的几首:

我最喜爱的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白上再加上一点白
仿佛积雪的岩石上落着一只纯白的雏鹰;
我最喜爱的颜色是绿上再加上一点绿
好比野核桃树林里飞来一只翠绿的鹦鹉。”
我最喜爱的不是白,也不是绿,是山顶上被云脚所掩盖的透明和空无。




乡村教师

上个月那块鱼鳞云从雪山的背面
回来了,带来桃花需要的粉红,青稞需要的绿,
却没带来我需要的爱情,只有吵闹的学生跟着。
12张黑红的脸,熟悉得就象今后的日子:
有点鲜艳,有点脏。



山雨

从雨水里撑出一把纸伞,外面涂了松油,内面画了故事: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通往云里的山路上。
梦游的人走了二十里路,还没醒。
坐在碉楼里的人看着,也没替他醒,
索性回屋拿出另一把伞,在虚无里冒雨赶路。

马骅出事后看到一些人在网上的留言,有个留言印象很深:“他的生命可以消灭,却消灭不了他的独立精神。他的存在只是他自己的事情,哪里需要什么歌颂和赞美。他的行动如果成为什么榜样,那才是对他的亵渎和讽刺。他只是一个精灵,标明着知识者的不羁和热情。我们这些人啊,只能叹息,扼腕又叹息,却一无所能。”


前天在燕门等待7天后一无所获,我先回了德钦。没想关平说没有找到最好,如果找到了她最后的一线希望就破灭了,她一直盼着哪天马骅回来,和大家一起坐在农布的茶室里,边喝着酒边和我们谈他是如何死里逃生的精彩故事。这何尝不是大家的希望呢?

很多朋友都哭了,但我开始一直没有。在燕门的时候,整天在澜沧江边等待遗体漂下。按照当地的风俗,我对着江大喊:“马骅,我们来接你回家了!”,喊着喊着,突然间,泪如雨下。



补充 扫地老僧 2004-07-01 01:07
我是想到哪里写到哪,很散乱,大家将就着看吧。

马骅出事前正在写一个研讨中观论的一个论文, 还翻译了不少佛经。他替明永村民做了很多的事,人们写信,写诉状,甚至村里男女间的情书都是他写。

明永小学的教具,孩子们的笔,本子,都是马骅自己掏钱买。他差不多花光了自己的积蓄。一次喝多了后,他说已捐出去一万多的善款,但我一细问,他就闭口不谈了。

昨晚看了这样一个帖子  安猪 2004-07-01 13:09
《2003年的网络照片》
http://home.bomoo.com/mt-archives/2004_02_06_50.html

心有所感,于是便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的确,我们需要做许多许多,才有可能使这个世界有一点点的改变,即便如此,也只是可能而已。但是,这不能成为我们不作为的理由。我想,每个人都应该问问自己:我能为这个世界做些什么?即便现在不问,也不能逃避在归去之日,在天堂或者地狱的门前,被相同的问题所质询、所审查、所判决。而那时,你的灵魂将没有任何可以回避的余地。”

我想,这段话也可以献给马骅,以及所有为了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而默默奉献着的人。这个世界有太多理智而且永远正确的评论家,也有太多激昂而且永远正义的演说者,但支撑并且推动着世界前进的,却是这群沉默的人--他们的肩膀太沉重,以致无暇停下来夸夸其谈,他们的目光太深远,所以不屑理会身边的闲言碎语。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是他们却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未来的希望。他们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里做出了完美的事,若没有他们,我不知道这个世界还要变得多糟糕。

悲! Tracyy 2004-07-01 13:29
为什么上苍如此的不公平!
慰!
又有了更多的志愿者!
悲伤吗? 安猪 2004-07-01 20:22
他来了,秉持着梦想,做了他想做的事,然后走了。我不觉得这过程有什么悲伤的,至少在马骅的世界里没有悲伤。就象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却是快乐的。世人悲伤。但世人若只为耶稣的死而悲伤,则永远无法接过神的火炬。别为耶稣而悲,应当为耶稣的悲伤而悲。因为耶稣只有一个,永远无法代替,而耶稣的悲伤有千千万万,只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世界里,真正悲的是那许许多多有过梦想却永远无法实现的人,例如那些孩子,例如那些民工,例如那些乞丐。记住马骅,但更要记住马骅是为了什么去做这些事。

而还有很多很多人 chenyan 2004-07-01 21:30
没有过梦想,没有过悲伤,不知道命运可以改变......
安猪说得好 呀呀 2004-07-05 10:45
悲伤是不必的,每个人都要背起行囊走自己的路的.
又受到了教育! Tracyy 2004-07-05 13:49
但是我依然认为悲伤是人的第一反映,
安猪说得很理智!
这就是差别!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2-7 22:56
4年以前,我还不知道公益为何物,而且以为只有团委这样的组织才有所谓的“志愿者”
作者: chenyan    时间: 2008-12-7 23:13
我们行走在世间, 消磨着岁月,堆积着记忆......
作者: bailanhuaa    时间: 2008-12-9 09:43
原帖由 chenyan 于 2008-12-6 23:14 发表
今天看话剧, 安欣同学在我的右边。。。。。。

太巧啦,很荣幸:)

大家最喜欢谁的表演呢?我觉得王鑫演教《朝辞白帝彩云间》那一段最传伸、最自然。对比两个马骅,可能我更喜欢他的表演。马骅离开北京那一段最有共鸣,“一路畅通”多大的讽刺^_^ 两个马骅合唱《眼望着北方》那一段最过瘾。两个大帅哥在我面前唱我最喜欢的一首歌,视觉、听觉、精神,那叫一个享受啊
作者: badapple    时间: 2008-12-9 12:51
原帖由 chenyan 于 2008-12-7 23:13 发表
我们行走在世间, 消磨着岁月,堆积着记忆......


老大这句话好有哲理~~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12-10 00:17
原帖由 badapple 于 2008-12-9 12:51 发表


老大这句话好有哲理~~


印象中,这句话是话剧里的一句台词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12-10 00:35
原帖由 bailanhuaa 于 2008-12-9 09:43 发表

太巧啦,很荣幸:)

大家最喜欢谁的表演呢?我觉得王鑫演教《朝辞白帝彩云间》那一段最传伸、最自然。对比两个马骅,可能我更喜欢他的表演。马骅离开北京那一段最有共鸣,“一路畅通”多大的讽刺^_^ 两个马骅合唱《眼望着北方 ...


两个人的表演都很棒,不过我最喜欢的是马骅的诗,最打动我的是最后那段孩子们唱的明永谣: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那青稞酒忘不了。
经过的村庄都忘记了,只有那明永村忘不了。
走过的大河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
看过的雪山都忘记了,只有那梅里雪山忘不了。
作者: chenyan    时间: 2008-12-10 12:59
原帖由 tomato 于 2008-12-10 00:17 发表


印象中,这句话是话剧里的一句台词

-----否, 非若是也
作者: bailanhuaa    时间: 2008-12-10 13:28
原帖由 tomato 于 2008-12-10 00:35 发表


两个人的表演都很棒,不过我最喜欢的是马骅的诗,最打动我的是最后那段孩子们唱的明永谣:
喝过的美酒都忘记了,只有那青稞酒忘不了。
经过的村庄都忘记了,只有那明永村忘不了。
走过的大河都忘记了,只有那澜沧江忘不了。  ...


还有他们唱歌时的欢快劲:)
作者: tomato    时间: 2008-12-10 22:38
原帖由 bailanhuaa 于 2008-12-10 13:28 发表


还有他们唱歌时的欢快劲:)


嗯,给人无限希望

这首歌是根据朱哲琴的《拉萨谣》改编的
作者: 小ta    时间: 2009-1-25 00:59
标题: 不想在变老之前远去!
虽然是之前元老们看话剧的贴,里面却涵盖了很多关于马骅的介绍和支教的相关内容
再努力细细看一遍,铭记的东西有很多……
作者: 末那    时间: 2009-11-2 09:46
  现场配乐:吕淑贤
  吕淑贤,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05级本科生,文物保护专业,辅修艺术双学位,梦想成为文物修复大师。喜欢旅行、逛博物馆、看演出以及积累机票门票和节目单。听音乐通常会占据大部分闲暇时间,喜欢的音乐类型广泛,从戏曲歌剧到摇滚爵士,最爱民谣。自14岁起弹吉他,上大学后得阿兰同学悉心指点。经常穿梭于各种校园民间社团,吉他协会老成员,多次参加北大吉他协会吉他狂欢夜原声专场,出演过剧社的民歌会。另外曾参加北京大学05级新生文艺汇演,组乐队参加08年北大十佳歌手决赛。性情温和,随遇而安,通常是比较呆呆的,偶尔一点小任性。不热爱体育运动,唯一会打的球是台球,跑不快跳不高。目前最喜爱的书籍是《红楼梦》,杂志是《新旅行》。

文物保護啊,文物保護!崇拜!
作者: talentcindy    时间: 2009-11-2 12:02
现场没听清楚名字,和大微商量了下以为是吕舒微。
高高瘦瘦的女子,有着清淡的嗓音和温润的表情,在吟唱起仓央嘉措的诗时,真的很美。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