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阳光
标题:
传统相声《八扇屏》中几位“小孩子”介绍
[打印本页]
作者:
杨卢克
时间:
2008-3-2 18:20
标题:
传统相声《八扇屏》中几位“小孩子”介绍
传统相声《八扇屏》:“大宋朝文彦博,幼时倒有灌穴浮球之智。”
文彦博,生于宋真宗景德三年(公元一零零六年),卒于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一零九七年),字宽夫,汾州介休(分属山西)人,北宋政治家、书法家。
文彦博祖先为春秋时期齐国陈公子完,卒谥敬仲,后世以谥为氏;五代年间,为避讳晋高祖石敬唐名讳,改敬氏为“文”;汉高祖刘知远又复其旧氏“敬”;宋太宗时,以进宋翼祖赵敬庙讳,又改为“文”。
文彦博少年时期与张升、高若纳从颍昌史炤学习经术,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一零二七年),进土及第,先后出任翼城知县、绛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北宋西夏发生战争时,文彦博以直使馆任河东转运副使,亲自率部下修缮麟州故道,以备西夏元昊率军来攻。
宋仁宗庆历七年(公元一零四七年),文彦博任枢密副使。
宋仁宗庆历八年(公元一零四八年),文彦博为宣抚河北,平息王则起义,后以功升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院大学士。
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一零四九年),文彦博为昭文馆大学土。
宋仁宗皇祐三年(公元一零五二年), 因御史唐介揭发文彦博后宫送礼,被罢官。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一零五五年),文彦博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土。
宋仁宗嘉祐三年(公元一零五八年)出判河南、大名、太原等府,封潞国公。
宋英宗年间,文彦博任枢密使。
宋神宗即位,王安石变法,文彦博与王安石所持论有异,对其中市易、青苗诸法伤民弊端多所论及,因反对变法,文彦博被改任地方官,后以太师致仕。
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一零八六年),经司马光推荐,文彦博出任平章军国重事。
宋哲宗元祐五年(公元一零九零年),以太师充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等使复致仕。
宋哲宗绍至四年(公元一零九七年),章淳秉政,因文彦博与司马光曾反对王安石变法,降为太子太保,同年去世。
宋徽宗崇宁年间,蔡京为右相,将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等人称为“元佑党人”,刻元佑党人碑,禁止元佑学术。
北宋末南宋初,文彦博被追复太师,谥忠烈。
文彦博曾历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将相五十年,闻名朝野,威振中外,执政于国家承平之时,史称:“公忠直亮,临事果断,皆有大臣之风,至和以来,共定大计,功成退居,朝野倚重。”
文彦博于辅助朝政,平雪冤狱,处处为百姓着想,虽多所建树,但文彦博为维护封建统治,也参与了镇压农民起义的行动。总体说来,文彦博在北宋王朝中期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文彦博同郭有道、介之推并称“介休三贤”。
文彦博著有《文潞公集》四十卷,另有《大飨明堂纪要》二卷、《药准》一卷,已遗失。
文彦博善诗词,书法。
文彦博《内翰帖》
双泉
文彦博
长剑并弹霜气豪,
白虹半折秋云高。
濯缨洗耳更何处,
世人回看轻鸿毛。
题榆次县鼓楼
文彦博
置向谯楼一任挝,
挝多挝少不知他。
如今幸有黄紬被,
努出头来放早衙。
传统相声《八扇屏》:“司马文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司马光,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零一九年),卒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一零八六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陕西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
宋代,夏县不属河东(今山西省),而属陕西管辖。所以当时都称司马光为陕西陕州(今山西夏县)人。司马光籍贯为山西夏县,但其不是在夏县出生的。而是生于光州(今河南光由县)。原因司马光之父司马池,进士及第之后,在光州等地作官。司马光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公元一零一九年)十月十八,出生于光州,所以单名“光”;因为他一生忠诚朴实,不作口是心非之举,又称“司马君实”;又因其家乡有河名曰涑川,故也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的家庭世代为宦,其父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年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七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十五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许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
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一零三四年),司马光被录取为官,由于其父官位四品,“恩荫”赐官,心存大志,未允。
宋仁宗宝元二年(公元一零三九年),司马光参加科举考试,并获进士甲科,先后出任华州(今陕西华县)、江苏苏州等地通判;还曾于杭州、虢州(今河南灵宝)等地闲住。
宋仁宗庆历元年(公元一零四一年),司马池病逝,司马光将父安葬于夏县,服丧四年。
宋仁宗庆历五年(公元一零四五年),司马光丧满在河南重新任职。
宋仁宗庆历六年(公元一零四六年),司马光被调到东京(今河南开封),担任中央政权中的评事、直讲、大理寺丞等一般职务,后来又担任了馆阁校职,同知太常礼院等职,参与了有关刑事、礼仪及编校书籍等工作。
宋仁宗至和元年(公元一零五四年),因宰相庞籍被免职,司马光为报知遇之恩,弃官与庞籍一同到了郓州(今山东东平),担任了郓州典学和通判。
宋仁宗至和二年(公元一零五五年),司马光又随庞籍调到并州(山西太原),任并州通判。
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一零五七年),司马光再次被调入京,担任开封府推官。
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一零六一年),司马光被提升为起居舍人,同知谏院.司马光担任谏官五年,后因宋仁宗、英宗对其意见,大多听而不闻,不置可否.力辞谏官之职,就任龙图阁直学士。
宋英宗治平四年(公元一零六八年),北宋掀起改革之风.经欧阳修保荐,司马光被攉升为翰林学士兼御史中丞。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一零七零年),司马光因与王安石之间在改革方面政见不和,产生了分歧与对立,坚辞枢密副使,以端明殿学士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任地方官员。
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一零七一年),司马光又辞去了永兴军公职,改判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司御史台。此后,司马光在洛阳“独乐园”退居十五年。闲居洛阳十五年,专心致志编撰修成我国乃至世界史学史上伟大的创举——《资治通鉴》。
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一零八五年),宋神宗晏驾,哲宗即位,高太后临政,召司马光入主国事,任命为相(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开始“元祐更化”,尽罢新法,执政一年半,竭尽全力日夜操劳,耗尽了毕生心血之后与世长辞了。噩耗传出,“京师人为之罢市往吊,鬻衣以致奠,巷哭以过车者,盖以千万数”,在灵柩送往夏县时,送葬之“民哭公甚哀,如哭其私亲。四方来会葬者盖数万人”。至于画像祭奠的“天下皆是,家家挂象,饭食必祝”。身后追赠太师,封温国公,谥文正。
司马光一生著述甚多,除《资治通鉴》以外,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历年图》七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翰林诗草》、《注古文孝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话》、《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
司马光诗词传流甚少,存词仅三首。
西江月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
铅华淡淡妆成。
青烟翠雾罩轻盈。
飞絮游丝无定。
相见争如不见,
有情何似无情。
笙歌散后酒初醒。
深院月斜人静。
作者:
杨卢克
时间:
2008-3-2 18:21
传统相声《八扇屏》:“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孔融,生于汉桓帝永兴元年(公元一五三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汉末文学家。
孔融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家学渊源,颇晓礼仪。年幼时曾让梨给兄弟,因此留下“孔融让梨”的千古美谈。
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一八五年),孔融举高第,侍御史之职,因与中丞不合,托病辞归。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一九零年),孔融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时称孔北海。
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孔融受刘备表荐领青州刺史之职。
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一九六年),袁谭攻打青州,孔融只身出奔逃走,妻子被俘。
同年,曹操奉迎汉献帝迁都许昌(今河南许昌东),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又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二零八年),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孔融文才甚丰,为人恃才负气,所做散文诗辞,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曾把孔融与王粲等六个文学家相提并论,故被列为“建安七子”之一。
临终诗
孔融
言多令事败。
器漏苦不密。
河溃蚁孔端。
山坏由猿穴。
涓涓江汉流。
天窗通冥室。
谗邪害公正。
浮云翳白日。
靡辞无忠诚。
华繁竟不实。
人有两三心。
安能合为一。
三人成市虎。
浸渍解胶漆。
生存多所虑。
长寝万事毕。
六言诗
孔融
从洛到许巍巍。
曹公忧国无私。
减去厨膳甘肥。
群僚率从祁祁。
虽得俸禄常饥。
念我苦寒心悲。
以上是网友——边走边悟提供
传统相声《八扇屏》:“十三郎五岁朝天”
十三郎五岁朝天(出自《二刻拍案惊奇》卷之五 襄敏公元宵失子 十三郎五岁朝天 )
宋神宗朝,有十丈臣王襄敏公,单讳着一个韶字,全家住在京师。真是潭潭相府,富贵奢华。襄敏公有个小衙内,是他末堂最小的儿子,排行第十三,小名叫做南陔。年方五岁,聪明乖觉,容貌不凡,合家内外大小都是喜欢他的。这年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十三郎随从仆人观灯,不料半途被歹人拐走,十三郎机智勇敢随机应变,后被穿宫的高品近侍中大人所救。次日,带入宫中神宗御前。十三郎年虽五岁,但谈吐不凡,深得神宗宠爱。他叙述自己被拐骗的经过,并且告诉神宗自己在歹人身上留有记号,后来神宗下旨按线索把歹人捉拿归案。
十三郎年仅五岁,就有这样的聪明才智,可称神童。
传统相声《八扇屏》:“唐刘晏七岁举翰林”
刘晏(公元715—780年),字士安,曹州南华人(今山东东明县东南),天资聪颖,才华横溢。他来到长安以后,京师的王公百官都听说秘书省来了个神童,纷纷前来探寻,找他说话,半讨教半测试,刘晏总是随机应答,不卑不亢,一时间名声大噪,号为“神童”。而刘晏呢,他利用在秘书省当差的绝佳时机,饱读诗书,增长知识,为他以后治理国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刘晏是唐中叶杰出的政治家,官至宰相兼管户部度支(财政)事务,又兼任关内、河东的转运、盐铁以及诸道青苗使。刘晏一生所领职务繁多,以治理财政见长,他推行的一系列财政措施,顺应时势、振兴经济、安定民生,博得广泛称颂。
刘晏治理财政的一个鲜明宗旨是:“其理财以爱民为先”,始终寓“廉”于理财治政之中,充分体现了廉政之道。在他主持财政之初,正是唐王朝盛极而衰之时,“天子骄于佚乐,而用不知节”,大地主官僚和地方藩镇节度使也乘机逐利。而刘晏则廉洁奉公,不准手下人勒索百姓。他常巡回乡里,体察民间疾苦,安抚百姓,尽力扶持农业生产。他说:“王者爱人,不在赐予,当使之耕织。”
刘晏特别强调赋税持平,反对横征暴敛,主张“常岁平敛之,荒年补救之,大率岁(大丰收年)增十之一。”根据不同年情调节赋税,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同时他又拨专款储购谷物,“诸州米常储三百万余斛”,这样不仅灾害之年赈灾济贫有了可靠的保证,还可以利用仓储之粮作为后盾,向市场投放商品粮,以防“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刘晏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运用经济信息治理财政的专家。他把已有的“驿传”(邮递),稍加改造建立起情报网,传递经济信息。有时,刘晏亲自出巡,了解“四方货殖低昂及其它利害”,通过这些准确的情报,掌握各地商业信息,作出切合实际的决策。
同时他又十分注意选贤任能,在选拔理财官时,他把官员按出身分为“士”和“吏”。他认为“士”,“名重于利,故士多清修”,能廉洁奉公;“吏”,长期为幕僚,谙熟政道,习惯于敷衍了事,“利重于名”,不适宜掌管钱财。因此在任用财政出纳方面,“必委之以士”。这些观点虽有点偏激,但从中可以窥见他的清明治吏之风。据说,刘晏因谗被贬之后,由他选拔的人才,“继掌财赋”,循其法,政绩斐然。刘晏后为杨炎诬构死。
作者:
杨卢克
时间:
2008-3-2 18:22
传统相声《八扇屏》:“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黄香(56?一106),东汉大臣,江夏安陆(属今湖北云梦县)人,字文疆。少时家贫;以孝著称,年十二,太守召之,署门下孝子。刻苦自励,博学经典,能文章,时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时,任魏郡太守,时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他以俸禄及所得赏赐赈济之。著有《丸宫赋》、《天子冠颂》等文。东汉时有个人,姓黄名香,字文彊。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病故了。虽然黄香只有九岁,但他已深深懂得孝的道理。
黄香每天都非常思念去世的母亲,常潸然泪下,乡里的人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赞他是个孝子。失去了母亲的黄香,更把全部的孝心都倾注于父亲,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亲自动手去做,一心一意服侍父亲。
三伏盛夏,酷热难当。每天只要吃过晚餐,就可以看到邻居们搬出椅子,坐在屋外乘凉聊天。小孩子这时总是会趁机要求大人们说故事,要不就是追逐着在夜幕下玩耍。但是在这么多人中,却永远找不到黄香的影子。原来细心的小黄香,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已经暑气全消,黄香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过了秋天,隆冬来临,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窑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黄香,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 只要天一黑,黄香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黄香的孝行,传遍了左邻右舍,传遍了全县,也传遍了全国。
传统相声《八扇屏》:“秦甘罗十二岁有宰相之才”
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今凤台县)人,历史上被称为神童。秦左丞相甘茂之孙,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当时,燕、赵关系紧张,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在燕三年,燕王把太子送到秦国做人质。后,素又派张唐去燕国为相,企图跟燕国联合攻打赵国,以扩大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北)一带封地。因张唐曾替秦昭王讨伐过赵国,而出使燕国,又必经赵国,张唐怕赵王挟恨报复,迟未成行。吕不韦亲自去请,但张唐仍不肯出使。甘罗自愿为韦说服张唐,果以利害关系说服了张唐,自己又愿为大使赴赵。以秦与燕、赵之间利害关系,说服赵王,先割五城与秦,再联秦攻燕,掠地以偿。赵王许约,发兵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三十城,献十一城给秦。甘罗仅出使一趟,没用一兵一卒,便取得五个城,还报秦王。深受嘉许,被封为上卿,秦王又将以前封给其祖父甘茂之田宅赏赐给甘罗。
传统相声《八扇屏》:“吴周瑜一十三岁官拜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烧战船,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丧命江南。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中之魁首。”
周瑜(175-210),字公谨,庐江舒县(今安徽舒城)人。祖为太尉,父是洛阳令。初与孙策相友善。后策将东渡,瑜率兵迎,遂定江东。时乔公有二女,策纳大乔,瑜娶小乔。建安五年(200年)策死,遂事孙权,为中郎将,与长史张昭同辅政。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破荆州。时江东文武多有主和,以为「不如迎之」。瑜力主战,对权说:「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驻夏口,保为将军破之。」甚合权意。时诸葛亮过江游说孙刘联盟,权意愈决,遂成孙、刘联盟,周瑜率水军于赤壁大破曹军。刘备占有荆州,瑜以备为枭雄,上疏请徙之于吴。孙权不纳。后又请伐蜀,权许之,瑜至巴丘病死。瑜性情恢朗,颇得人心,唯与程普不睦。对音乐造诣也很深,如有阙误,必知之,知之必顾,故当时人常说:「曲有误,周郎顾。」
作者:
松鼠
时间:
2008-3-2 18:40
标题:
有事没去成一锅烩, 前来补课了~~
:)
(正文要求至少10字节)
欢迎光临 LEAD阳光 (http://ygclub.org/bbs/)
Powered by Discuz! X3